冯国辉
患者男,33岁,“鼻咽癌放化综合治疗半年后”来院复查。患者2018年6月发现鼻咽恶性肿瘤,在外院行放化综合治疗(具体方案不详),于2018年12月10日来我院复查。自发病以来,精神状态尚可,饮食、睡眠、大小便均正常,体重未见明显减轻。否认肝炎、肺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心血管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家族有鼻咽癌及其他肿瘤病史。入院后MRI示鼻咽黏膜稍增厚,僵硬,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符合鼻咽癌治疗后改变。CT示右肺上叶尖段小结节。心电图(图1)特点:窦性P波规律出现,频率74 次/min,PR间期168 ms,心电轴86°,QRS波时限107 ms,V1导联呈QS型,ST段弓背向上抬高约0.2 mV,V2导联呈rS 型,r波振幅极低,<0.1 mV,ST段上斜型抬高约0.4 mV,T波直立。QT间期372 ms。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提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可能,B型左间隔分支阻滞不除外,建议查心肌酶。急查心肌酶示:肌酸肌酶84 U/L(参考值0~190 U/L),肌酸肌酶同工酶11.4 U/L(参考值0~24 U/L),乳酸脱氢酶104.3 U/L(参考值109~245 U/L),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6 U/L(参考值15~65 U/L),羟丁酸脱氢酶79 U/L(参考值72~182 U/L),肌红蛋白36 μg/L(参考值0~90 μg/L),高敏肌钙蛋白T 10.2 pg/mL(参考值<14 pg/mL)。心脏彩超示:三尖瓣少量反流,左室舒张功能减弱,室壁运动未见异常。患者无胸痛、胸闷等症状,排除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未行冠脉检查。2019年4月8日患者再次入院复查,心电图如图2。胸导联放大如图3。对比图1,心电轴右偏,胸导联尤其是V1和V2导联,呈2种形态。R3、R7、R8、R10、R11形态基本同图1。其他QRS波群V1、V2呈rS型,r波振幅明显增高,V1约0.4 mV,V2约0.6 mV。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心电轴右偏,间歇性B型左间隔分支阻滞。
讨论左间隔分支阻滞(又名左中隔支阻滞)的心电图诊断在学术界还有一些争议。有学者主张,因心电图缺乏被接受的诊断标准而不建议应用。也有一些学者总结了其心电图及心电向量图诊断标准,并进行了分型。
近年来,左间隔分支阻滞的报道日渐增多[1]。解剖学、组织学和病理解剖学研究结果均证实了左间隔分支客观存在。Uhley等[1]通过切断狗左间隔分支的动物实验研究,Perrin等[2]通过心脏电生理检查均证实了左间隔分支阻滞的心电图改变。由于左间隔分支在解剖上有较多的变异,其心电图表现亦复杂多变。依据心电图表现,通常分为A型、B型和C型[3]。A型横面QRS向量环起始位于左前或右前,若位于右前应<10 ms,随后转向左前,呈CCW旋转,环体显著前移,最大向量>45°时,向前向量占总面积的1/2以上或最大向量>30°时,向前向量占总面积的2/3以上。心电图表现为 V1或V2导联R波振幅增高,R/S≥1,RV2≥RV6,Ⅰ、V5、V6导联q波消失[4]。B型横面QRS初始向量与A型相反,指向左后方,投影在V1~V3导联轴负侧,部分右胸导联出现qR、QR、qrS或QS型[5]。C型QRS初始右前向量缺失,心电图主要表现为Ⅰ、V5、V6导联QRS波群原有的正常q波消失,亦称为间隔性q波缺失型。
图1 2018年12月10日心电图
图2 2019年4月8日心电图
A型较常见,也为心电工作者熟知,临床较易识别和诊断。需与后壁心肌梗死、右心室肥大、A型预激综合征等相鉴别。B型较少见,易引起误诊和漏诊。易误诊为前间壁心肌梗死、B型预激综合征等。本例患者图1心电图V1导联呈QS型,V2导联呈rS型,伴ST段抬高,心电图酷似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但患者无心肌梗死相关的症状体征,心肌酶和肌钙蛋白均未见异常,心脏彩超未见室壁运动异常,不支持心肌梗死。图2可见2种QRS波群,一种为正常QRS波群,另一种符合B型左间隔分支阻滞。同时,PR间期正常,QRS波群起始部无预激波,可排除间歇性心室预激。这种间歇出现的心电图变化,对诊断的意义更大一些。对于右胸导联间歇出现的Q波或QS波,在排除间歇性预激、间歇性左束支阻滞等后,可考虑为B型左间隔分支阻滞[6]。心电向量图检查,对左间隔分支阻滞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其他检查无可比拟的优势,对疑似患者进行心电向量图检查,是完全有必要的[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