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明阳 郑磊 张生 王振国
【摘 要】本区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的“三江”特提斯构造域,保山地块与兰坪地块夹持的澜沧江结合带。含矿岩石为(T3xd)火山岩系,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经多期次蚀变叠加改造,成矿条件有利。矿床成因类型为与印支-燕山早期(T3)中酸性火山岩有关的中高温热液-构造改造矿床。
查明工业矿资源储量(331+332+333类):矿石量103.02万t、铜金属量10279t、平均品位Cu 1.00%;(331+332类)占38.18%。伴生银金属量20312kg、平均品位Ag 19.72g/t
1 成矿地质背景
本区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的“三江”特提斯构造域,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保山地块与兰坪地块夹持的澜沧江结合带(冲断带)中(图1)。
该区晚古生代-中生代早期(P-T)为一火山沉积盆地,出露中基性火山岩(T3xd)、及黑色岩系(P1l);其后,中生代紫色陆相碎屑沉积岩系(J-K)呈角度不整合覆盖于火山岩系之上。褶皱、断裂构造极为发育,区域构造线方向近南北向。
区内构造岩浆旋回明显,早期的印支期大陆边缘型火山-沉积建造分布于兰坪盆地西部边缘,其后燕山期的花岗岩、花岗斑岩分布于碧罗雪山断裂西侧;形成多期次构造岩浆旋回,伴有铜钼金铁铅锌多金属成矿元素的富集成矿作用。
基于上述该区特殊的大地构造特点,致使区内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多期次的围岩蚀变,前后叠加改造,带来了丰富的热液和矿质,形成区内众多的铜多金属矿床、点。区内主要的矿床有金满铜矿、宝塔铜钼矿、功果金矿、旧州南山铁矿等。
2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2.1 成矿控制条件
2.1.1 区域成矿条件
矿区地处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的古特提斯构造带,在兰坪陆块西部边缘经历了伸展、断陷、俯冲消减、碰撞,多次的盆-山转换,形成了弧盆构造系统。区内火山旋回明显(P-T3),由此构成了和活动边缘型火山-沉积建造;强烈的构造挤压致使区内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多期次的岩浆活动,带来了丰富的成矿流体,构成了十分有利的成矿条件。
区内矿产的产出与岩浆活动、构造、围岩岩性等关系密切,金属矿床的形成与中酸性岩浆岩的侵入、火山活动、盆地边缘地下热卤水活动等多期次、复杂流体系统等多因素有关,矿床类型有接触交代型铁矿(碧罗雪山花岗岩外接触带铁矿)、火山岩型铜矿(澜沧江结合带铜矿)、热水沉积改造型铜铅锌多金属矿(产于J-k红层中的铜、铅锌矿)等。
2.1.2 矿床控矿因素
(一)岩浆岩
矿体围绕印支-燕山早期的中酸性火山岩系中产出,矿体产出于中部火山旋回的T3xd2层位段,其部发育的剪切断裂构造破碎带中,断裂带即为矿化带,矿体在断裂带中呈透镜状-似层状产出。
区内异常元素以Cu、Mo等中高温组组合为主,伴生Au、Ag、Pb、Zn、As等低温元素异常,指示多期次叠加组合特征;伴随有较强的隐伏磁异常显示(地表岩石无磁性-弱磁性)。预示深部可能存在隐伏侵入岩体或斑岩体的存在。
(二)赋矿岩石
矿区赋矿地层为T3xd中酸性火山岩系,区域资料显示该套地层铜的丰度值较高,是本区铜的重要物质来源。
(三)构造-热动力条件
矿区构造活动强烈,形成向西倾斜的叠瓦状逆冲韧性剪切断裂构造系统。区内岩石普遍遭受低绿片岩相区域变质、断裂带中普遍具磨棱岩化热动力变质。区内构造-热动力的驱动为本区铜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流体热动力条件、良好的流体运移通道和容矿空间。
2.2 找矿标志
本区矿体围岩主要有片理化灰绿色安山岩、玄武岩,次为浅紫色凝灰质角砾岩、凝灰岩、绢云板岩。安山岩、玄武岩常构成矿体的顶板岩石普遍具弱铜矿化,矿体与顶底板岩石呈渐变过度,其界线只能通过化学分析确定;而底板岩性则一般主要由紫色凝灰质砾岩、绢云板岩、片理化凝灰岩等组成,与矿体呈突变关系,易于识别。
矿石金属矿物组份为黝铜矿、辉铜矿、黄铜矿、黄铁矿。在野外判断矿石的氧化程度深浅,观察上述矿物氧化成孔雀石、蓝铜矿、褐铁矿的状况,结合镜下鉴定是重要的直接依据。氧化矿直观为黄褐色,较为疏松、破碎,呈蜂巢状、土状,硫化铜矿物大部已氧化成孔雀石、蓝铜矿,黄铁矿已氧化成褐铁矿,主要分布在地表、浅部或次生裂隙发育地段。
3 矿床成矿基本规律及远景评价
3.1 成矿基本规律
矿床受火山岩层位、断裂构造复合控制,受变质热动力-热液流体系统驱动,成矿元素以Cu、Ag的富集为主,伴有Mo、Au、Pb、Zn、As元素异常,特征金属矿物组合为黝铜矿-辉铜矿-黄铜矿,特征围岩蚀普为青盘岩化、绢云母化、硅化、碳酸盐化。初步认为矿床成因类型为与印支-燕山早期(T3)中酸性火山岩有关的中高温热液-构造改造矿床。
3.2 礦床远景评价
通过本次矿产勘查工作,基本查明全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和变质岩的特征与分布;查明了罗松场、恩棋后山、青菜塘等三个矿段的矿床特征、铜矿和伴生银矿资源的分布和产出规律。认为矿床类型为与华力西期火山岩有关的中高温热液铜矿床。矿床总体勘查程度和研究程度:罗松场、青菜塘两矿段达勘探程度,恩棋后山矿段达详查程度。
(二)查明了矿区矿体的数量、形态、规模、产状、地表分布范围。
(三)查明了矿石的物质成份特征、质量变化情况及铜矿物与其它矿物间关系。
(四)查明了矿床的工业类型和成因类型,按工程控制情况对矿体氧化带进行了圈定,
(五)查明了主要目的元素铜的赋存状态,主要伴生金属元素银的综合回收性能,矿石加工工艺流程、选别指标等。
(六)查明矿床的开采技术条件,矿床的水文地质条件为简单类型,工程地质条件为简单类型,环境地质条件为中等类型。矿区开采技术条件无较突出的水文、工程和环境地质问题。
(七)经概略技术经济评价,未来矿床开发效益较好。
矿区资源量经估算,探获(331+332+333类)铜矿石量103.02万t,属量10279t,但因本期勘查工作深度所限,未能对整个探矿权范围进行系统评价,目前估算资源量的矿体,沿走向和倾向基本有未封边工程控制,对成矿背景和矿床类型等的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矿区尚存在较大的资源储量增长空间和找矿潜力。
(作者单位:1.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
2.山东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
3.山东上田沃土地规划设计服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