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创新与技术融合的发展趋势

2020-07-14 07:15李玉飞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75期
关键词:创新发展

李玉飞

【摘  要】国内纺织企业众多,约占总体的70%,为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我国纺织工业持续转型升级,其中的优势企业已进入了“以高品质高性能纤维、产业用纺织品、高端智能制造为代表的科技产业,以服装品牌、家纺品牌为代表的时尚产业,贯穿全产业链加工的绿色制造产业”发展新阶段。“科技、时尚、绿色”正在成为中国纺织工业的新标签、产业的新定位;但是,纺织企业由于自身管理力量薄弱,已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亟须提升换挡。

【关键词】纺织技术;创新;发展

1 纺织企业的共性问题

1.1 制造过程浪费多

纺织企业在现场作业、在制品、仓储库存、不良品以及管理方面存在很多浪费问题,尚具有巨大的改善空间;采购周期和采购提前期长,物料库存风险大。

1.2 生产计划不稳定

纺织企业的生产计划变动多,订单取消、生产中插单、调产问题普遍,信息传递效率低;难以做到全部按订单生产,大多数为备库式生产或非计划性换产,以致产能损失严重;生产计划粗放,节拍与平衡性弱。

1.3 工艺技术管理水平低

原棉检验不规范,有的企业甚至无检测人员,仅凭供应商提供的数据作为评判依据导致数据可信度低,也有企业仅凭手工检测或只进行简单的长度、强力指标检测,对原料质量指标缺乏足够的掌握;欠缺对配棉工艺与产成品特性之间强关联关系、配棉工艺与工序设备工艺线性关系的掌握,从而无法快速确定最优化的产品工艺路线;缺乏从原棉入库→生产加工→成品出库的单包、单筒、单锭、单管的生命周期品质追溯管理;此外,还存在经验管理、盲目跟风和崇尚“权威”和“专家”;以及生搬硬套他人的工艺技术而效果并不理想的问题。

1.4 设备管理保全工作薄弱

现场设备缺乏管控,对重大设备异常状况分析不清,人员技能提升缓慢而处于“救火”的状态,未能做到事前保全。

2 问题解析

2.1 人员不稳定

2.1.1 由于人员就业观念的转变、就业渠道的增多,以及个人家庭因素等影响,对企业“从一而终”的员工越来越少。

2.1.2 由于工价的不均衡性,导致员工挑工序做业,易造成管理人员徇私舞弊、员工流动频繁,有的企业员工每年的流失率甚至大于30%,以致员工素质较低、有的连应知应会也无法做到,工作标准难落实、质量差异大,质量预防意识缺乏,导致质量事故时常发生。

2.1.3 由于纺织企业待遇偏低,在研究、创新方面很难有大投入,难以引进先进设备和留住高端的纺织技术或管理人才,而技术和经验不足的员工难以适用新技术、新管理、新模式。

2.2 培训不到位,缺乏管理经验

2.2.1 紡织企业的员工基本是当地居民,存在临时打工思想;或因企业无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标准,员工对企业随意制定的制度不认可,以致企业文化建设难以开展,员工普遍难管理。

2.2.2 管理人员年轻化、流动大,工厂管理无经验沉淀、未能固化管理模式,员工精益意识缺乏。

2.2.3 由于企业财力和精力有限,对各级人员的培训不到位。

2.2.4 中高级技术管理人员外出参观学习同行、调研客户、考察市场的机会少,难以及时吸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2.3 缺乏标准化、精细化和精益化管理制度

2.3.1 对生产过程异常状态的管控薄弱,未能坚持、规范工艺、设备、操作三大基础管理工作,无法形成稳定、良性的提升。

2.3.2 岗位职责制度、工作考核制度落实不到位,使得员工工作责任心不强,出现推、等、靠问题,员工之间计较工作量,影响团队团结。

2.3.3 管理制度、岗位作业标准不完善、体系制度不健全,工作现场安全质量标准化方面问题多,走动式管理落实不到位。

3 解决办法

3.1 智能化改造

纺织企业须根据企业实际不断进行智能化改造,应尽量引进最先进的设备,做到机器换人以尽可能地减少用工,且设备一旦出现大故障,也可交付给设备厂家解决。如引进自动络筒机可实现自动接头、换管,工人无须接受复杂培训、仅进行简单操作即可;改造细纱机动态系统,可降低90%的细纱断头、减少50%的用工,细纱机锭速可提高10%~15%,极大地简化了设备传动,大幅降低了保全工的劳动强度。

3.2 精细精益化管理

实施精细化管理,就是从小事入手对每个细节精益求精,做到事事有人管、处处有人管、事事有检查、时时有计划、事事有总结,杜绝管理上的漏洞、消除管理上的盲点,提高管理效能;精细化管理是基于精益化管理之上、细化强调细节和过程,而精益化管理主要强调的是效率、效益和结果,精益化管理是一个系统管理,它以业务流程细化、为客户的价值努力、最终达到零浪费为标准,从而完成精益改善。

3.3 使用纺织云平台

随着互联网技术深入到各工业领域,以及纺织企业自身意识的转变,纺织企业对利用大数据、云平台可降低管理难度、提升生产效率的效果更加认可。

3.3.1 纺织云平台的开发

针对纺织企业工序多、人员多、原料差异大、质量难追溯、难受控的问题,某些信息化企业承担起复杂的IE和IT等技术工作,发挥其信息技术集成优势,通过软件服务制造过程,感知、预测和优化纺织企业的生产过程;梳理众多的管理难题、分析历史数据,从而找出各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和影响程度,为纺织企业研发出“界面清晰、数据简单、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的智能配棉、产量质量成本安全APP或小程序,使得纺织企业管理人员只要会用手机就能熟练操作,从而充分发挥云平台系统的自学习功能,让管理更简单。

3.3.2 纺织云平台的特点

3.3.2.1 轻量化,投资小。

直接利用云平台技术支撑的资源,各纺织企业不必如传统企业一样建立庞大繁杂的信息化系统,既不用投入大量资金、又不必时时进行维护保养,做到轻量化以降低使用门槛;通过对先进软件的应用,提升了平台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3.3.2.2 使用方便,易于操作。

云平台环境下的操作系统便于操作,借助网页、APP和Stateless API架构,使云平台的扩展性和灵活性得到了提升,前后端耦合度也得到了优化,有利于对云平台的维护。

3.3.2.3 保障安全。

在云环境下,系统得以在更加安全的环境下运行,借助平台的安全防护功能可以抵御网络黑客攻击,且关键数据不会丢失和被篡改;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利用集中管理维护云平台中心模型、结构、存储和服务安全。

3.3.3 纺织云平台的功能

3.3.3.1 可汇聚工艺参数、设备运行、质量检测、物料配送和进度管理等生产现场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和自动控制以实现工艺、生产、质量、设备和能耗等数字化管理,促进产品生产数字化、可视化管理,可显著提升产品生产的技术标准、质量标准、效益标准和品牌标准,实现产品质量由粗放管理向标准管理的转变。

3.3.3.2 采用工业通用数据链系统、搭建服务于数字化车间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通生产现场数据、企业管理数据、供应链数据、服务链数据,实现智能决策、精细管理、敏捷制造、精益生产,促进现场生产过程、运营管理、决策系统、资源配置、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的优化升级;通过产量、质量、成本和安全APP,即可提升整体运营水平。

4 结语

纺织企业由于自身投入和外部环境影响而存在着管理粗放、人员素质偏低等现实问题,需要加强人员培训以提高各级人员管理水平;进行智能化技改、发挥智能设备的功能,弱化对人员的依赖,同时可通过使用精益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手段开发的云平台,简化纺织企业的管理流程、降低管理难度,以尽快达到提升纺织企业生产技术管理水平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孙瑞哲.继续秉承行业的发展初心与使命意识[J].纺织服装周刊,2018(1):15.

(作者身份证号码:371428198406294512)

猜你喜欢
创新发展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