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专业独立实践教学课程改革举措研究

2020-07-14 05:15程熠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73期
关键词: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改革

【摘  要】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以培养应用型设计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实践性是其专业突出的特征,环境设计的学科类型也注定了设计实践是其教学的主要内容。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服务于社会建设,面向于美化环境,故而实践性的、应用性的设计实践能力成为设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核。与此同时,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独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健全与否,一定程度上将决定环境设计人才培养的优劣。因此,文章基于社会学的视角与独立实践教学课程的现状分析,提出了五个方面的环境设计专业独立实践教学课程改革举措,以期为当下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性课程建设提供有益的改革路径。

【关键词】独立实践教学;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环境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1],其通過设计理论与实践的教学以塑造出具备设计综合素养的应用性专门人才。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主要以课程为实施媒介,课程是实现环境设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换言之,不论是环境设计专业建设、专业教学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均是以课程为核心的。其课程的基本架构以理论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为主,理论性课程重在专业知识理论的教学,主要指向课堂性与知识性,承担着培养环境设计学生的设计理论素养、审美修养等理论教学的任务,而实践性课程则更侧重于专业实地操作、实习锻炼和实践应用的课程维度,主要指向课外性和动手性,承担着培养环境设计学生的专业技能、设计实践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等实践教学的任务。在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实践性课程相较于理论性课程在教学效果的反馈上更为突出,实践性课程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环境设计学科的内在属性,也遵循了应用性专门人才培养的显性逻辑,特别是独立实践教学课程,其对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应用性、实践性和技能性塑造十分明显,其独立实践教学课程包括《计算机基础训练》《专业采风》《专业实习》《专业技能实训⑴(选修)》《专业见习》《专业年度展览(选修)》《专业考察(选修)》《创新创业实践(选修)》《毕业论文(设计)》等课程,故而实践性课程中的独立实践教学课程应成为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实施重点。

在当下高校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过于均衡且理论性重于实践性的现状下,导致环境设计人才培养良莠不齐,社会对应用性人才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导致大部分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这是由实践性课程不突出、脱离市场而引发的人才培养难题。要解决这一难题,必须从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改革方面入手,“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环节”[2],使独立实践教学课程成为改革的重点。因此文章在基于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现状、实践性课程现状的综合分析下,对环境设计专业独立实践教学课程的改革举措进行了多方位思考,并提出五个方面的课程改革路径。

一、建立具备社会学向度的评价体系

高校要区别于培训机构,在对应用性人才的培养上,不光输出应用性人才,更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一方面为未来可能的人才需求做一些前期的铺垫准备工作,另一方面在对市场的前瞻分析上,反过来引领市场的需求。通过对市场未来新的发展方向进行科学的预判,确定可能会出现的市场热点,提前做好准备,当社会需要时,可以马上输出人才。技术上通过一些行业网站,专业的研究机构,通过问卷调查和大数据分析,确定用人企业的实际需求。基于用人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对市场的前瞻性分析,建立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中教与学之间的关键评价指标,此类指标参照企业的KPI考评机制,并赋予数量化和专业化。

建立与企业岗位匹配的学生实践能力模型,同时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评估,进而帮助学生选择实训的专业方向。大多企业都有一个员工的能力模型,这个模型是与工作岗位职能匹配的,这个能力模型的建立与员工的培训是费时费力的。从整个社会来看,会有极大的社会成本,对于企业来说,却是不得不进行的一项工作,其实这个工作,可以提前到学生在校期间完成。通过学生实践能力模型的数据分析,高校可以建立与企业匹配的学生实践能力模型,同时根据能力模型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保证学生毕业后的实际应用能力能够基本胜任岗位职责。参考一些专业机构(包括欧盟的职业教育经验),学生的应用能力培训前,会有一个专业的评估工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可以更加专业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应用方向。这是以建立具备社会学向度的评价体系来推进独立实践教学课程的改革。

二、增强独立实践教学的学校内社会和外社会的协同互动

一方面,对现有学校内社会(体制内)教师在实践教学课程中的长效培训体系进行建立与实施。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的转型必然对原有“体制内”的教师在思想上和工作方法上产生巨大的冲击,所以培训体系的建立将十分必要。培训体系的建立将帮助专业教师统一思想,同时源源不断地更新和提供一些必要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从而帮助专业教师高质量地完成环境设计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工作。对于现有“体制内”教师的长效培训,也可实施校地合作与校企合作计划。同时,通过全面深化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培训体系建设,把学校外社会优秀的、与时俱进的实践经验行之有效的带入教师培训课堂,从而提高实践教师的课程教学水平。

另一方面,着力推进与实施学校外社会(体制外)“匠人”走进实践课堂的创新计划。地方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师的学术特长大多是上层艺术上的深耕,缺少底层技术上的探讨和实践,因此在实践教学课堂上引入外部各项专业“匠人”讲师显得尤为重要。各类“匠人”具备环境设计专业技能实践的不同方向,如泥水工、木工、水电工、装饰装修工等进入课堂后,将使环境设计专业独立实践教学课程不再流于书本形式,而是兼具实践性、实验性和应用性的教授和示范。专业课堂内外通过引导学生动手制作和体验的形式,使课堂富有趣味性和参与性,学校建设的实训工作室也将得到充分利用。学生在亲自实践的过程中,使得自主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激发,从而焕发出高涨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为学生在校期间的“匠人精神”培养助力,推动“匠人精神”融入到高校的课堂中,使独立实践教学课程注入新的活力。

当然,外部专业“匠人”讲师的引入标准及考核制度和薪资设计等诸多方面都存在问题,还需要对现有一些规定进行突破,进行合理的变化,才能适应新的用人机制。

三、整合《装饰材料与构造》课程与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课程

《装饰材料与构造》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学生学习装饰材料和装饰构造设计的技能性理论课程。其功能在于让学生能掌握常用建筑装饰材料的品种、性能以及价格,掌握建筑装饰构造设计原理,正确领会装饰设计方案的意图,灵活运用装饰材料进行合理可行的装饰构造设计,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做好准备,为将来成为一名“应用型”设计人才打下必备的专业基础。

《装饰材料与构造》的课程教学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装饰材料与构造设计的理论基础,独立实践教学课程可以将学生所习的装饰材料与构造设计技能性理论转变为实践性的实验与尝试,从而在理论结合实践的课程实施方略下增进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因此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课程可以依托于《装饰材料与构造》课程来整合实施。环境设计的应用除了需要艺术理论和设计方法外,还特别需要重视学生对于装饰材料的深入了解,以及对材料本身的构造和材料施工构造的实践体验。《装饰材料与构造》课程在设计和应用实践中起到了很好的衔接作用,也助推了设计的更好发展。整合《装饰材料与构造》课程进入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是推进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改革有益的路径和方法,甚至可以说理论课程助力实践教学课程的改革是该项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

四、建立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实训基地对接行业全产业链的协同模式

环境设计专业产业链上不同层次实训基地的建设包括:各类建材生产实践基地、项目施工现场体验基地、家具公司实践基地、灯具公司实践基地、设计公司实践基地等。这里我们提出的全产业链上的实践基地建设,是基于过去许多高校在环境设计专业实践基地的建设上只重视设计公司实践基地,而忽略了全行业的存在。以前这种单一的实训基地建设缺乏全面性,无法满足对学生实训、实践全方位的体验和提高。全产业链上的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实训基地的建立,使得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实践上与专业、行业、市场及社会相关联,一方面能塑造学生较强的设计实践能力,一方面也能增进学生对于行业的认知以及市场的了解。“实践条件建设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3],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改革的路径之一就是进行课程的实践条件建设,即建立起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实训基地对接行业全产业链的协同模式,其将有效的促进实践教学课程设计的创新发展,也将反过来积极的影响行业产业链上各类公司的发展。

五、建立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跟踪机制

在所有的“应用型”人才培训体系内,必然存在一个纵向上的跟踪机制。跟踪机制的建立,可确保在每一时间的链条节点上,学生能通过课程实践达到某一能力状态。在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上,跟踪机制所追踪的学生能力状态,是实践性的设计能力状态。这也是实践性设计人才所必须的。“应用型”人才培训体系能否脱离表面上的机械实践活动,去为教育百年大计做实在工作,为社会输出高质量应用人才,长期的追踪机制将变得十分必要。而追踪机制要伴随新的培训体系同时建立,如果学生在一年内达不到预期的应用能力的状态,可以重新进行相关的干预性培训,确保职业发展纵向上,能达到最终目标。

结语

独立实践教学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其课程的教学是培养环境设计人才实践性、应用性、操作性和技能性的重要环节。在实践性课程脱离市场,缺乏实践等现状下,以“建立具备社会学向度的评价体系”、“增强独立实践教学的学校内社会和外社会的协同互動”、“整合《装饰材料与构造》课程与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课程”、“建立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实训基地对接行业全产业链的协同模式”、“建立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跟踪机制”等五个方面的课程改革举措来健全独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将完善与丰富其课程内容,从而推动环境设计专业一流课程的建设,推进实践性课程的有效开展,促进环境设计专业的长远发展,使之建设成为一流专业,进而为社会建设不断培养出既具备设计理论素养,又具备设计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环境设计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许妍.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现状与发展创新[J].工业设计,2020(07):45-46.

[2]罗雪.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作用[J].艺术教育,2013(10):178.

[3]郑楚荧,郝孝华.基于新形势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探索--以广州工商学院美术设计系与东莞市大师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例[J].艺术科技,2016,29(5):359-359.

基金项目:

重庆市教委本科教改项目“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73059)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程熠(1984-  ),女,汉族,重庆开州区,讲师,从事环境设计创作实践与设计教育研究。

(作者单位: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改革
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状的剖析与思考
浅谈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创意表现能力的培养
环境设计专业竞赛的辅导模式与运行机制
环境设计专业技术科学类课程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环境设计专业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