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帅
摘 要 当今,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学习外语逐渐成为主流,而随之产生的则是使用外语对母语的影响,面对这样的趋势,我们势必要提高警惕,保护好地道汉语中原有的那份纯净和美德。本文将就目前比较常见的一些中文欧化句式、中文的常态和变态做一个简要的论述和剖析。
关键词 汉语欧化 五四运动 白话文学 去欧化
中图分类号:H146文献标识码:A
1汉语欧化概念的解读
有关汉语的欧化,最早由我国的语言学家王力提出,他在40年代初所著的《中国现代语法》中,用相当大的篇幅分析了新文化运动后汉语的欧化。“所谓欧化,大致就是英化,因为中国人懂英语的比懂法德意西等语的人多得多。”而最近一次关于汉语欧化的论述当属余光中先生的文章《警惕中文语言中的欧化句式!》。再一次引起了大众对于汉语欧化的关注。而汉语的欧化,究竟是由何而来,又是如何发展至今的呢?
据余光中先生所论述:欧化中文源自新文化运动,尤其受一些著名人物推动的影响。亦或者说,由于翻译活动的特殊性,译者在进行翻译工作时,会不由自主地受到外来语的影响,这就是说,自从西方语言进入中国后,就出现了“欧化”的问题。而关于汉语欧化的研究,大多聚焦于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时期;至于在抗戰至建国以后,对于这一问题的探讨则相对较少。此后欧化再一次引起人们关注,则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上世纪末计算机飞速发展时期。
关于汉语欧化涉及哪些方面,则存在多种考量。大致可分为一元说、二元说与多元说。一元说的人把欧化等同于语法研究中经常提及的“欧化语法”。“所谓汉语欧化是指受西洋语法影响而产生的,在汉语中出现过的,以及存留下来的新语法现象。”关于二元论的表述则是:“具体说来,欧化白话有几个层面,首先是词语———西方的地名、人名、器物名以及制度文化层面的系列新词语,‘满口新名词是人们对早期欧化作品的直观印象;其次是词组、句法、句子结构发生了不少变化,主要是句子变长、句子结构更加严谨、句子结构中三个以上的分句增多,长定语和定语从句大量出现,以及如被字句、双重否定等汉语传统句法中从未有过的语言现象。”把词语和词组,句法,句子结构分开考量。多元论所讨论的要素则更多。不过也有一点是目前所公认的:汉语的三大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与五大内容(三要素再加上文字和修辞)都有欧化的问题,虽然表现有多有少,但是均未“置身事外”,所以在讨论欧化的时候都应加以考虑。此外,关于标点符号,文字横排,也多是受到欧化的影响。所以,今天我们看欧化,应该是一个“全方位”“全要素”的概念。
2应用语言学视角下的汉语欧化现象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时期是我国白话文学迅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涌现了一大批翻译家,这些翻译家不单单从事翻译工作,也进行了大量的文学创作。其中,鲁迅是一位杰出的作家,也从事了诸多的翻译工作。鲁迅生活的时代,正值中国现代社会的转型期,也是现代汉语和现代文学的初创与发展期。因而在其创作翻译的作品中,存在有许多明显的欧化现象,在多个词类方面都存在着欧化现象,其中较为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个方面:实词中的代词与量词、虚词中的介词与连词。
在代词上,不仅体现在使用频率的增加,还体现在第三人称代词的性别分化。五四时期,受到西方语言影响,汉语中的第三人称代词开始产生性别分化,并出现了指物的人称代词。新兴代词“伊(们)”“她(们)”“它(们)”在鲁迅译作中的使用情况就反映了这种渐进的变化趋势:
在《疯姑娘》(1922年)中关于这些代词仍在混合使用:老处女!她们敢于叫伊老处女!……老处女!伊们对伊不得再是这样叫!
而在《我要活》(1933年)中有这样的句子:她说明了她的苦痛,她的爱和她的忧愁,然而我的腿并没有发抖。
在他的前期(1918~1924)作品中还出现有“伊(们)”,而在后期(1930~1936)作品中则更多的出现了“她(们)”“它(们)”,鲁迅译作中代词总体使用频率显著上升,意味着形式衔接手段的增加,而第三人称代词的性别分化,也表明代词的欧化趋势增强。
量词“是汉藏语系语言的独有特征”,但其用法也受到外语影响。受印欧语言中不定冠词的用法影响,汉语中“一+量词”的数量意义虚化,成为一种名词性标记,类属判断句中这一变化最为突出(贺阳2008:97)。鲁迅译作中大量使用“一+量词”结构。量词欧化还体现在用法的分化。王力指出,汉语中无形的事物前通常不用量词,但欧化文中常用 “一种”,“一种”与 “一个”逐渐区分开。以抽象名词“思想”前的量词为例,鲁迅前期译作中多为“个”,后期多为“种”,二者用法趋于分化。
介词通常置于实词之前组成介词结构,在句中做状语、补语或定语。介词是重要的形合手段,也是汉语欧化的重要指标。贺阳指出西方语言的影响,五四以后 汉语书面语中 “形合”的比重增加,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介词和连词上,其中介词使用频率上升并且出现新兴介词。例如“关于”一词是五四时期新兴的介词,在鲁迅的前期作品中较为少见,而在后期的作品中则使用较多。
连词用于连接词语和小句,是重要的形合手段。汉语倾向于意合,传统上较少使用连词。鲁迅译作中,连词的使用频率呈现历时下降趋势,后期译作中连词的使用频率显著低于前期译作。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鲁迅译作中连词的欧化程度减弱。不过,从具体用法来看,连词的欧化并未停止。译作中部分连词的用法趋于欧化。
鲁迅译作中连词的使用呈现出独特性与复杂性。与代词、量词、介词使用频率的增加趋势不同,译作中连词的使用频率下降,表明连词的欧化程度减弱。但欧化的进程并未结束,译作中并列连词数量和位置的变化,正是欧化的表征之一。
鲁迅作品中的欧化现象,也反映了其所代表的“直译”、“硬译”派的翻译方法,翻译时甚至“宁信而不顺”,目的是要借此使汉语得到改造, 使汉语更细致精密,更富有表现力和逻辑性。从这一方面来看,鲁迅及其他一些译者的翻译作品对现代汉语的构建的确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现代白话文的句式、文法、词汇等的构建在很大意义上是基于翻译实现的。因而也给汉语带来了许多欧化的成分。
3汉语欧化的影响分析
然而,关于汉语的欧化也存在一些否定的看法,如瞿秋白就认为:“五四”白话文运动“没有完成它的任务”“产生了一个非驴非马的新式白话”。这样的白话“是不人不鬼的言语”。所以他的结论是,应该打倒这种“五四式的半文言”的“杂种话”.11不过,不可否定的是,通过欧化,白话文脱离了文言的影响,丰富了词汇,语法,在句法结构上也更为成熟,真正成为了独立的完善的语言。
另一个欧化现象多发的时期开始于改革开放,在这一时期,我国开始大量翻译西方外来文学作品,因而欧化现象又一次引起我们的关注,不过,这一阶段,汉语的句法結构经过长时间发展,已趋于稳定,欧化对句法的影响较小,更多的体现在词汇方面。同时计算机的快速发展也对汉语的欧化起到了重大影响,大量行业术语翻译为中文,对中文的构词方法起到了极大影响;此外由于近年来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发展,汉语的欧化也出现了程序化的现象:经计算机翻译的汉语大多直接套用英语句法结构。这是否是因为程序开发者在编写程序时就直接把英语文法作为翻译软件翻译的基准进行了编程?相信随着日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这一现象能得到改善。
4结语
值得指出的是,与欧化同时存在的“去欧化”现象,所有的欧化并不是单独发生的,在欧化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相反的去欧化现象,无论是新文学运动中对于“直译”“硬译”的反对浪潮,还是今日对于“汉语纯洁性”的呼唤,都可以看作是汉语的去欧化。正是欧化和去欧化的同时发生,推动着汉语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同时不断进行内部革新,赋予的汉语极大的生命力,推动着汉语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商务印书馆,2011.
[2] 余光中.警惕中文语言中的欧化句式[DB/OL].https://www.sohu.com/a/190254287_300763,2017-09-06.
[3] 朱一凡.现代汉语欧化研究:历史和现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02).
[4] 张曦.欧化白话与本土白话的融合与发展——沦陷时期上海写作的语言策略[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1).
[5] 刁晏斌.汉语的欧化与欧化的汉语——百年汉语历史回顾之一[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1).
[6] 王力.中国语法理论[M].北京:中华书局,1944/2015.
[7] 邵莉.鲁迅小说译作中的词汇欧化现象———基于语料库的历时语言学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8(06).
[8] 何杰.现代汉语量词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
[9] 贺阳.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10] 王本朝.欧化白话文:在质疑与试验中成长[J].文学评论,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