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彬 邓艳君
摘 要: 湖南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祥地。近代以来,湖南革命领袖和先贤辈出,红色文化源远流长。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湖南高职院校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式,将湖南红色文化资源应用于各门思政课教学之中,进一步提升思政课程的实效性。
关键词: 湖南 红色文化 思政课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一、湖南红色文化的特点
红色文化是具有深刻教育性的文化资源。湖南是红色文化大省,其红色文化表现出了鲜明特色:
1.内容丰富的红色歲月
毛泽东同志在湖南率先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这里进行了早期的农民运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湖南先后爆发了秋收起义、湘南起义和平江起义,建立了红色工农武装割据;之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时期都为湖南的红色岁月留下了厚重的记忆,湖南据此开发的红色景点有200多处,如秋收起义纪念馆、平江起义纪念馆和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等,分布广泛,极具教育和宣传价值。
2.独具魅力的红色人物
湖南在近代享有“湖南人才半国中”“中兴将相,什九湖湘”“半部中国近代史由湘人写就”和“无湘不成军”等盛誉。虽然有些夸张的成分,但中国民主革命,特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上湖南红色人物占据重要的地位却是不争的事实:既有毛泽东、刘少奇和任弼时这样独具魅力的领袖,又有彭德怀、贺龙和粟裕等一大批个性鲜明的军事人才,挖掘他们的人物个性和领导指挥艺术是十分可贵的教学素材。近年来,以电视剧《毛泽东》《共产党人刘少奇》和《彭德怀元帅》为代表,湖南利用电视媒体把他们的故事搬上了荧幕,成功展现了一批独具魅力的湖南红色人物。
3.敢为人先的红色精神
湖南红色文化是在继承了湖湘文化优秀特质的基础上形成具有突出精神特质的先进文化,这是很多地方红色文化不具备的特征。首先,“敢为人先”是湖湘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在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舞台,湖南红色人物层出不穷,在民主革命进程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特别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理论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就是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的真实写照。其次“实事求是”是湖南红色文化精神特质。“实事求是”精神是湖湘文化经世致用理念的体现,毛泽东和刘少奇等深受其影响,毛泽东同志更是赋予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内涵,确定为我党的思想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作为全党全军思想行动的指导方针,为全党思想统一和革命的胜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新中国建设时期,实事求是成为全国各族人民思想和行动的指南,对建设新中国、建设新湖南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湖南红色文化以深厚的底蕴和精神特质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和建设者前赴后继为国家,为民族贡献力量,在新时代的今天,它将继续激励中国人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二、湖南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学的方式
与日常教学资源相比,湖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够提高亲和力和实效性。湖南的革命历史资源十分丰富,革命事件发生地点和伟人先贤故里等都是学生家乡或者日常学习生活周边。只要老师注意引导,就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老师可以结合教材给出实践参考,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不同历史时期相关事件的脉络,帮助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红色精神,帮助他们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湖南的红色文化资源内容很丰富,高职院校有自己的专业特色,完全可以结合自身专业和学生特点,推进“大思政”体系构建,不但可以将红色文化应用到思政课骨干课程的教学和选修课程的教学,还可以融入学校专业课教学,使其更加贴近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需要。
1.进一步提高高职思政骨干课程的教学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出发强调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利用本地丰富的红色文化提高思政概论、思政基础和形势与政策等思政骨干课程的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业基础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普遍要弱一些,在实际思政课教学中,老师发现学生对课程涉及的历史知识和历史人物不太熟悉,对高职思政课的教学进度和效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湖南红色革命历史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一直延续到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以后还有部分地区的剿匪斗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其中与教材相关内容联系紧密的资料用于课堂教学,帮助高职学生熟悉相关历史事件,更好地理解相关内容。
湖南近代历史上涌现出了众多杰出人物,可以作为正面榜样介绍给学生,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和撰写感想,通过交流和互动,学生进一步感受革命先烈先贤们敢为人先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品质,进一步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思考当代青年新时代的历史责任。
湖南红色文化还可以帮助丰富思政实践课的手段和方法。湖南有众多的革命旧址和先烈先贤故里,还有许多革命纪念馆和烈士陵园,都是很好的思政实践课的教学资源,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现场教学,教学中可以尝试把学生编成5人左右的实践小组,以完成实践项目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参观和学习。在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激励学生向先烈先贤们学习,引导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奉献青春的个人理想。
2.开设红色文化选修课程
目前,由于高职院校学制为三年,使各门思政必修课程学时比较紧张,内容丰富多样的湖南红色文化无法充分在各门思政必修课程中展开,因此精选相关内容,开设专门选修课成为一种更好的选择。红色文化选修课可以进一步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进一步提高思政教育的时效性。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编写适合职业院校使用的教材,构建教材体系。除了固定的课堂授课以外,还可以邀请省内外在红色文化研究领域有突出成绩的学者开设理论讲堂,邀请老战士、红色岁月亲历者、先烈后人等走进课堂,还可以和其他高职院校合作,在学校内或校外特定场所开展各种类型的传承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湖南红色历史,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教学质量。
三、重点突出湖南红色文化蕴含的中国革命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
中国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和革命军队在中国革命的艰苦斗争中锤炼出来的。在漫长而艰苦的中国革命进程中,涌现出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典型。
湖南这块红色沃土蕴含着丰富的红色基因,具有光荣的革命优良传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湖南先后爆发了秋收起义、湘南起义、桑植起义和平江起义等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以毛泽东和刘少奇等为代表的湖南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创建中国共产党和缔造新中国做出了卓越贡献,新中国授衔的十大元帅和十大大将中有九位是湖南人。湖南革命精神可以被概括为敢为人先、追求真理的先锋精神;坚韧不拔、吃苦拼搏的奋斗精神;实事求是、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英勇无畏、奋勇向前的牺牲精神。
湖南的高职院校在将湖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时,要牢牢抓住价值导向,重点弘扬蕴藏于湖湘红色文化中的革命精神,帮助高职学生鉴定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抵制当今社会的一些错误思潮,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湖南的高等职业院校利用本土红色文化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增强教学效果是一项十分重要同时涉及面很广的工作。从学校层面来说,要注意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学校内部各部门之间及学校和其他相关单位之间做好协调工作,整合相关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加强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的协作
湖湘红色文化资源的主体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湖南党组织领导的革命斗争和一大批湖湘优秀儿女的革命历程。这些资源可以帮助高职学生加深对中国民主革命理论特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认识,引导大学生进一步理解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此同时,湖南优秀的红色文化给正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阶段的青年高职学生提供了接触、了解家乡红色历史和人物的机会,进一步加深对中国革命精神的领悟和认同。红色文化资源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是多种多样的,是能够应用于所有思政理论必修课的教学资源。正因为如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避免各门思政课教师各自为战、重复劳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部(或馬克思主义学院)应当发挥协调作用,协调好各个课程教研室和思政课教师,结合学校专业特点,共同协作探讨开发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应用于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方法,合理分工,提高工作效率。
2.协调校内各部门的合作
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不仅有课堂教学,还需要一个“全员育人”的“大课堂”。开展湖南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这项工作离不开高校宣传、学工和教务等部门的紧密配合。例如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以湖湘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相关实践活动时,就需要和学工部门合作,辅导员等学工人员的参与可以缓解实践活动师资的不足,也可以弥补思政课教师在组织学生活动中经验不够的不足。与此同时,高职思政课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各种教学改革,离不开学校的教务、财务等部门在政策及经费等方面的支持。在构建“大思政”的环境下高职院校很有必要建立一个隶属于党委的、学校层面的思政教育工作协调机制,集全校资源,全面规划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各项工作,深度打造一批基于湖湘红色文化的重点思政建设项目,更好地实现高职思想政治“三全育人”的目标。
3.注重与相关单位共同开发湖湘红色文化资源
高职利用湖湘红色文化资源促进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工作离不开各地方部门的支持。湖南的各类红色人物故里、纪念馆和烈士陵园等都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理想地点。但在一定时间内带领少数学生现场参观学习,效果并不理想,覆盖面也不广,应该在双方良好沟通与协调的基础上建立教育的长效机制:比如定期开展集中教学,既可以带学生去参观,又可以让他们走进校园开展教学,还可以在相关单位的指导下,以湖湘红色资源为主要内容,建设高职院校自己的红色展馆、红色长廊或红色教育基地,将红色资源植入校园文化,使其扎根校园,扎根一线教育教学。
参考文献:
[1]肖灵.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2]丁平一.湖湘文化传统与湖南维新运动[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74.
[3]邓川,邓辉.弘扬红色文化创新红色教育——关于推进红色文化进课堂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2014(10):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