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耕地质量现状分析

2020-07-14 15:27桂苗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质量监测土壤养分合肥

桂苗

摘 要:采用合肥市2017—2019年耕地质量监测数据,统计分析了全市耕地质量状况,结果表明:2019年全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较2018年均有所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稳中略降,土壤pH有所降低,土壤呈现酸化趋势,南方地区耕地土壤酸化更为严重。

关键词:耕地;质量监测;土壤养分;合肥

中图分类号 F323.21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12-0089-02

耕地质量监测是《农业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赋予农业部门的重要职责。笔者以2017—2019年合肥市耕地质量监测数据为依据,统计分析合肥市耕地质量状况,为掌握耕地质量动态、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 耕地地力监测点建设情况

1.1 监测点分布 2019年,合肥市建成耕地质量长期监测点122个。其中国家级监测点4个,省级监测点27个,市县级监测点91个,基本形成覆盖全市主要耕作制度、主要农作物、主要土壤类型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

1.2 监测点设置 监测点小区处理主要分为设置有肥区、无肥区2个处理和设置常规施肥区、配方施肥区和无肥区3个处理。其中无肥区面积设置为30~66.7m2,施肥区面积设置为66.7~333.3m2。

1.3 监测内容与方法

1.3.1 监测内容 监测内容主要包括立地条件、农业生产概况、剖面理化性状。其中,年度监测内容主要包括田间作业情况、作物产量、施肥量和土壤理化性状,分析耕层土壤(0~20cm)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5年监测内容是在年度监测内容的基础上,增加检测土壤容重、土壤质地、耕层厚度、全磷、全钾、中微量元素(交换性钙、镁和有效硫、铁、锰、铜、锌、硼)等。

1.3.2 监测方法与质量控制 检测方法按《农业部耕地质量监测技术规程》(NY/T1119-2012)要求执行。分析化验过程中,采用检测参比样、标准样和比对试验的方法,应用标准方法、达标试剂、达到国家计量标准的仪器等进行质量控制,对检测结果按程序核准,保证数据真实可信。

2 全市耕地质量状况分析

2.1 耕地肥力 根据耕地质量监测结果,全市耕地肥力总体现状详见表1。

2.2 土壤有机质 2019年全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幅在12~59g/kg,全市平均值为22.41g/kg。含量超过30g/kg较丰等级以上面积占11.5%,含量在20~30g/kg中等水平的占48.2%,含量低于20g/kg缺、极缺面积占40.3%左右,其中极缺面积较上年进一步降低(见表2)。根据各县(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均值分析,各地分布不均,地区差异较大,其中庐江、长丰较高,肥西较低。

2.3 土壤全氮 2019年全市耕地土壤全氮含量变幅在0.48~2.8g/kg,平均值为1.46g/kg,处于中等水平。含量超过1.5g/kg较丰等级以上面积占23.4%,含量1.5~1.0g/kg中等水平的占65.1%,低于1.0g/kg缺、极缺的面积占11.5%左右,全市耕地土壤缺氮面积相对较少(见表2)。根据各县(市)耕地土壤全氮均值分析,庐江、长丰较高,肥东、肥西较低。从全市范围来看,土壤全氮与土壤有机质分布相关性显著。

2.4 土壤有效磷 2019年全市耕地土壤有效磷含量变幅在6.7~29.3mg/kg,平均值为15.25mg/kg,处于中等水平。含量超过20mg/kg较丰等级以上面积占28.4%,含量在10~20mg/kg中等水平的面积占54.8%,较丰等级和中等等级面积共占80.6%,含量低于10mg/kg缺、极缺面积仅占16.8%(见表2)。根据各县(市)耕地土壤有效磷均值分析,肥东、巢湖较高,庐江较低。

2.5 土壤速效钾 2019年全市耕地土壤速效钾含量变幅在60~225mg/kg,平均值为129mg/kg,处于中等水平。含量超过150mg/kg较丰等级以上面积占23.1%,含量在100~150mg/kg中等等级面积占45.3%,含量低于100mg/kg缺、极缺面积为32.6%,其中极缺面积为3.3%,缺、极缺面积较上年有所降低(见表2)。根据各县(市)耕地土壤速效钾均值分析,肥西、肥东较高,庐江较低。

2.6 土壤pH 全市耕地土壤pH平均为5.93,呈微酸性,较2018年(pH6.1)呈现进一步酸化趋势。pH小于6.5的微酸性到酸性耕地土壤面积达到392549hm2,占耕地面积的82.7%;pH小于5.5的酸性面积达到106325hm2,占耕地面积的22.4%;pH大于6.5中性、微碱性土壤面积82117hm2,占耕地面積的17.3%(见表3)。根据各县(市)耕地土壤pH均值分析,庐江、肥东、肥西较低,土壤更偏酸性。可见,黄褐土、黄棕壤类占比面积大的县(市)pH相对酸化明显。

3 耕地质量状况变化

3.1 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均有所增加 2019年全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加权平均含量22.41g/kg,较2018年增加了1.56g/kg,增幅为7.48%,全市范围内极缺面积进一步减少;全市耕地土壤全氮加权平均含量1.46g/kg,处于中等水平,较2018年增加了0.15g/kg,增幅为11.4%,全市耕地土壤缺氮面积已相对较少;全市土壤速效钾加权平均含量129mg/kg,处于中等水平,较2018年增加了12mg/kg,增幅为10.3%,全市耕地土壤缺钾面积有所减少。

3.2 土壤有效磷含量稳中略降 2019年全市耕地土壤有效磷加权平均含量为15.25mg/kg,较2018年减少0.74mg/kg,增幅为-4.6%,中等等级及以上面积占比达83.2%,含量低于10mg/kg的缺、极缺等级面积占比16.8%,总体处于中等水平。

3.3 土壤pH有所降低,土壤呈现酸化趋势 2019年全市耕地土壤pH加权平均为5.93,土壤整体处于偏微酸性,与2018年相比有所下降,土壤呈现进一步酸化趋势,南部地区酸化程度相对较为严重。pH<6.5的微酸性到酸性耕地土壤面积达到392549hm2,占耕地面积的82.7%,pH<5.5的酸性土壤面积达到106325hm2,占耕地面积的22.4%。

(责编:徐世红)

猜你喜欢
质量监测土壤养分合肥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管办评分离背景下教育督导评估机制的建构
合肥:打造『中国IC之都』
稻蟹共作模式下稻蟹产出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
生态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