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建构

2020-07-14 10:57姚生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24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数学

姚生

【摘要】针对我国小学数学教育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建立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主要是通过培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以及培养小学数学老师自己的数学核心素养来实施。在课程设计中,需要强调与小学数学课程的联系以及实践课程的反思与合作。鉴于小学数学教育课程体系的问题和不足,“核心素养”作为深化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必须与各学科的教师合作,以实现良好的课程体系,数学是小学的核心课程之一,本文重点研究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建设,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数学  核心素养  小学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G623.5;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4-0101-02

引言

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各种能力和性格的统称,以满足其终生发展和长期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对基础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当前我国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建设仍然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作为新课程标准的关键教育要求,在我国的每个教育阶段,前进的方向和力量以及小学数学教育是在称为核心素养的大型教育环境中进行协调的,需要提高教师的核心技能,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双赢”。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内容概述

数学核心素养具体包括:数学抽象、数学运算、数学建模、数据分析、直观想象和逻辑推理六个部分。开设数学课程的目的是体现数学的核心知识,为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来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通过数学的眼光研究世界,发现世界的奥秘。

二、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的构建

我们已经讲过,数学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和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因此,当我们构建基础数学课程体系时,要在体系中体现数学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具体有以下两点需要注意:

(一)小学数学教师理论课程的建设要科学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小学数学课程需要做到理论设计严谨、科学知识丰富,同时要求小学数学老师良好的理论教育能力,丰富的数学教学管理经验,并通过学习如何在数学中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改善数学教学质量以及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的数学技能和素质的提高。作为数学教学的一种手段,小学数学教师的课程设置应提高科学水平,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师实践课程能力的锻炼

结合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的内容。小学数学教师课程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同时,此外,实践过程的发展是一名小学数学老师必须经歷的过程,倘若一名教师只懂得数学的理论知识,而没有根据如何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则很难获得良好的教学成绩。只有在引导学生理解学习知识的目的,才能够在小学教育中获得教育知识及积累教学经验,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形成意识形态,以掌握基础数学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三、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课程体系现状

(一)强调理论知识,忽视实际操作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当前大部分教师在学校任教,都是根据教师的知识完成课程,所有的重点都放在实践上,父母和老师都关注他们如何提高学习成绩,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学生没有适应实际的教育,缺乏数学的核心素养,因此,重视实践是小学数学系统中的重点之一。

(二)教学目标单调,教学方法落后

意识形态的思想在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思想的衰落也影响着教育的衰落,思想的转变在课堂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观念的困境和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学模式的格局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四、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一)对实践素养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专业的实践教学

练习素养是提高核心素养的关键组成部分。小学教师对学科建设的教育实践等实践课程很重要,但在现实中,许多基础数学教育专业的学生缺乏实践技能水平评定,当没有合理安排教育实践,缺少相关专业老师的指导甚至进行实践时,许多教育专业学生都是自行联系单位,缺乏长期有效的管理,缺乏在教学实践问题中所扮演特定角色所进行的训练,缺乏小学数学教学经验,降低了小学数学教育的质量。

(二)教育专业学生对数学核心素养重要性认识不充分

当前,部分教育专业学生对所选择的专业缺乏研究的责任感和态度,对于小学课程设计本身的合理性不能接受,由于惯性思维,对政府推动教育改革的理解仅仅是一个认识,既浪费资源又未能满足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要求。

五、小学数学教师培养课程体系建构的措施

(一)制定合理的培养标准,为课程体系的建构指明前进方向

合理的培养标准不仅可以通过课程设置保证前进的方向,而且可以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有效地贯彻落实,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具有统一性和科学性,数学老师具有基础数学和核心知识的理论相结合。基于教育改革,每所教师学校需借鉴必要的数学教学相关核心技能,在参考其他国家的相关标准来形成我国基础数学老师专业相关培训标准的基础上,推动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了确保有效执行教学标准,教师在制定相关标准时应考虑可操作性,并了解相关内容并练习具体内容,例如数学的核心知识,课程的特定目标可以在课程中提供特定的指导;并在课程中提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产生的相关教育资源和教学建议、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和课程设置以及教育效果评估以及验证的质量标准。

(二)密切与小学数学课程的联系,提高对数学课程的服务性

小学教育课程是在考虑数学知识和数学实践的基础上建立的。课程标准的建立需要以基础数学学科为基础,对基础数学学科的课程进行分析,力求反映数学的核心知识和隐含的数学思想。在基础数学中获得对知识和思想方法的概念性理解。小学数学老师不仅应该澄清他所教的内容,而且还需要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教学实践之前,小学数学老师需要了解当前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水平,以便在教学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小学生的认知学科和数学学习的特点。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以便于小学生从数学思想的积累和沉淀过程中获得数学的核心知识,从而形成更准确的数学观点。

(三)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课程,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进步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需要重视实践测验。实践测验不断反映和提高教师的学习成果以及学生对实践课程建立的教学功能。除了强调强化培养的重要性外,学生还可以增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意识。这种做法可以帮助学生回顾学到的知识。

六、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实施的有效措施

(一)教学中导入生活元素,培养小学生实践能力

数学学科内容有着一定严谨性与逻辑性,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认为小学生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较为薄弱,因此采取了主导课堂的方式,利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通过死记硬背等单一的方式,提高小学生运算能力,但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对于过于枯燥的教学内容,出现消极、懈怠的心理因素,且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让学生认为数学知识仅限于教材中,不利于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针对这一现象,数学教师应采取生活化教学方式,将教学内容与生活相贴近,激发小学生积极性,且充分培养了小学生在生活中应用计算知识的能力,推动其数学核心素养加快形成。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通过学生常见、感兴趣的事物作为引导,加强学生运算法则记忆,促使学生在计算中联想生活元素,有效地提升了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并帮助学生数学建模的基础形成,拓展其逻辑思维能力,为日后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数学教師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中,在10以内的加减运算时,教师可采取花、卡片、带有流行元素的物体作为实例加强注意力,充分调动小学生积极性,促使学生能够积极自主地参与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数学教师将10朵小花摆放在一起,拿出2朵后提问学生还剩多少,在学生回答过后教师继而拿出3朵,引导学生回答,这种简单且带有生活元素的教学活动可以加强学生记忆,有效地强化了学生的运算能力,加快核心素养的形成。

(二)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导,加强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数学有着一定的抽象性与严谨性,小学生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较为薄弱,因此导致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抽象性,为了改善这一教学现象,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教材内容的整合,通过情境教学实现转化。情境教学近年来被广大教师应用于课堂教学,独特的形象性可以有效地改善数学本身的抽象性,便于学生直观理解,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讲授《倍的认识》一课中,教师就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构建生动有趣的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自主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可利用课件通过多媒体播放图片,如:猴子妈妈带领大猴子与小猴子找香蕉,在回来的时候发现小猴子找到了2根香蕉,大猴子找到了4根香蕉,而猴子妈妈找到了8根香蕉。提问学生:“小朋友,你们知道这几根香蕉数有什么关系吗?”生动有趣的问题促使学生积极讨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自主思考问题,在思考中提高数学能力。

(三)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小学生数学成绩,为了推动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加快形成,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提高数学感知、逻辑推理能力。小学生对于游戏有着浓烈的兴趣,且心里都有着“主人公”的情节,数学教师就可利用小学生这一特点,促使学生在合作中提高其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例如: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中,在讲授《方向与位置》一课中,教师就可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全面建立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自主性,并在讨论的过程中,形成与同学交流知识的良好习惯,全面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实现数学高效课堂。教师可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结合学生数学水平划分小组,小组划分5个成员,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将课堂当作活动场地,并在地上标记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方向,让学生站在标记上,并选出一位成员站在中间,四个成员根据歌曲转换位置,教师随机喊停。在停止时学生需要说出成员都站在哪个位置,最为精准的小组获胜。这种有趣的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教学内容,为了小组胜利,学生会自主的进行研究,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为学生养成日后交流的良好习惯奠定基础,全面加快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

结论

一般来说,小学数学初学者最初接触数学的时候是培养学生良好数学技能的重要时期,对于开设教育专业的学校,应基于数学的核心技能有针对性地建立小学数学教师培养计划,以培养更好的教师。鼓励在校学生自己进行相关拓展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同时老师在课程安排过程中创建合作性和反思性的实践课程,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整体才能。

参考文献:

[1]禄蕾.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18):81-82.

[2]安磊.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9(30):31.

[3]谈志渊.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建构[J].课程教育研究,2019(34):33.

[4]周源.探索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性[J].学周刊,2019(25):83.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数学
我们爱数学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