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如何参与到幼儿美术教育中

2020-07-14 09:51卢茜
教育界·下旬 2020年5期
关键词:美术教育家长幼儿

卢茜

【摘要】幼儿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關键,也是幼儿表达自我的方式,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家长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家长应积极参与到幼儿美术教育中,发挥其指导作用,能有效提升幼儿的审美素养、创造力与想象力。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家长

一、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当下,许多家长认为幼儿美术教育只是学校和教师的事,自己只需要支持、配合教师就行,没有意识到参与幼儿的美术学习也是家长的权利和义务,从而导致对幼儿成长的忽略和不参与。之所以形成这样的情况,一是家长没有意识到美育的重要性,没有了解画画对幼儿审美能力的提高有隐性作用。美国心理学家在实验中发现,儿童学习绘画一年之后,智商平均提高了30%,因为画画是少有的“全脑”运动:左脑可以想象画面构图以及控制手的绘画方向;右脑精确感知颜色、形状等。二是很多家长把学校看作权威,依赖于学校和教师,认为美术教学应当由教师和学校全权负责,教师应该或者完全有能力教好幼儿,自己只负责幼儿的衣食住行,没有必要对学校的事进行参与。但家长注重美术教育更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以及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的形成[1]。

二、家长参与幼儿美术教育的策略

1.支持幼儿学习美术

(1)物质环境的支持。首先表现为对美术作品的材料支持。幼儿的美术作品形成必不可少的是美术材料和工具。家长为幼儿创设适宜的环境、提供各式艺术创作材料是每次艺术活动前必要的准备工作,目的是利用这些丰富的材料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发散幼儿的创作思维。这些物质环境包括为幼儿提供合适的纸笔工具、所需要的书籍、音乐播放器、宽敞的创作空间等,可以营造出一个轻松的、自由的、愉快的环境,让幼儿随心所欲地进行绘画,有出乎意料的创作灵感。由于不同种类美术材料和放松状态的共同作用,幼儿的创作情绪能够保持愉快,自始至终都对美术活动保持热情与好奇,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得到有力提升。

(2)心理上的支持。幼儿一般在两岁左右,涂画力量稍可以控制,逐步协调发展,可以在纸上画出圆形线条和其他不规则线条,也可以分辨出红、黄、蓝、绿等基本颜色。此时,家长需要同理心,给予共情,试着体会幼儿的情绪和想法,理解幼儿对世界所有事物的想象和好奇。例如,幼儿在吃香蕉时候会问道:“为什么香蕉是黄色的呢?”这时候家长不能以一句“就是黄色的”来扼杀幼儿好奇好问的天性。“香蕉小时候在树上是绿色的,而长大以后的香蕉不仅有黄色,还有红色的呢。”家长用幼儿自己提的问题来拓宽幼儿绘画知识层面,有效保护幼儿好奇的童心。

2.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激起幼儿学习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带着好奇心不停地探索世界,在探索过程中观察、体验、感悟身边事物的美。幼儿一旦对学习美术产生了兴趣,便会积极热情地投入到美术活动中,他们大脑积极运转,艺术灵感迸发,从而产生各级的学习热情,并进行良好的艺术创作,使得艺术探究与创作成为一种乐趣。模仿、表演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在表演过程中非常投入,因此可以将表演和绘画相互融合引起幼儿的注意。如绘画活动“可爱的老虎”,幼儿通过扮演老虎的角色,很容易抓住老虎的特点以及生活习性。角色扮演让幼儿身临其境,直接体验老虎的生活环境,使教育更加生动化。

(2)使幼儿学有收获,提升学习兴趣。激发幼儿兴趣只是学习过程的起点,让幼儿学有乐趣则是使兴趣深化的最终目的,是真正满足幼儿的求知、求能、美感和运用美术知识的需要,使幼儿学有收获[2]。例如,新年将至,幼儿们可以互赠自制贺卡。此时,家长与幼儿一起制作贺卡,正是紧扣幼儿的需要,幼儿对制作贺卡就会有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性。幼儿获得了美的感受会增强学习兴趣,或受到作品美的感染而产生学习兴趣。

3.鼓励幼儿学习美术

(1)主动参与幼儿绘画。家长是幼儿美术教育的第一任启蒙教师,父母的关注是幼儿能力培养的关键。对于幼儿而言,美术作品是自我表现的一种方式。教师无法准确关注到每个幼儿以及他们的作品并进行深入的评价,而家长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到幼儿的创作中并加以悉心的辅导,与幼儿共同去发现,去探索。有了父母的关注,幼儿心里会得到一定的满足感,进一步增强想要绘画的欲望。幼儿的发展是逐步的,家长要认识到幼儿的年龄特征。幼儿在活动时只关注活动本身的兴趣,而忽略了活动的结果。例如在剪纸活动中,幼儿关注的是剪纸以及粘贴的动作而不是最后的成品。

(2)鼓励幼儿大胆绘画。家长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时,往往以像或者不像来评定幼儿的作品是否优秀,常用“画的是什么,怎么一点也不像,学了这么久,怎么一点长进也没有”此类话来质疑幼儿,往往对幼儿的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因为这样的评价,幼儿此后不敢轻易下笔或者下笔不自信,用橡皮进行反复修改[3],绘画完成以后也不敢将作品拿给父母赏析,恐惧父母的评价。艺术是情感的化身,是人对自然、生活、爱的表达,幼儿的创作正是饱含了想象力、情感张力,是最真实的,才能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人都需要在鼓励和认可中进步,家长是每个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家长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心理发展。家长不要以成人的眼光评价幼儿的作品,应多鼓励他们,引导他们在画面中表达自己的情感。

4.引导幼儿学习美术

(1)发现生活中的美。幼儿美术教育的内容主要来源于对生活的体验以及对大自然的感悟,因此家长平时应该多注意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美也是幼儿美术教育的重点。比如喝水的时候,家长可以引导幼儿观察杯子上的花纹、图案,让幼儿发现有的图案是对称的,有的图案是旋转的,另外还有风景图案、人物图案、动物图案等等。幼儿可以自己尝试在杯子上设计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2)启发式引导。在美术教育活动中,不仅家长,仍然有部分美术教师在讲台上采用自己画一笔、学生画一笔的传统方法进行教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不是告诉幼儿应该画成什么样,而应引导幼儿自己学会绘画,掌握绘画的方式[4]。一般来说,家长可以采用启发式和指挥式两种方式引导幼儿画画。

比如幼儿在画猫咪的过程中,忘记画猫咪的嘴巴,那么家长可以提醒说:“你这只猫咪的嘴巴打算用什么颜色呢?”而不是直接指挥幼儿说:“你这只猫咪的嘴巴还没画呢!”这两种引导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通过启发式的引导,幼儿掌握了自主权、选择权;而指挥式的引导方式,自主权、选择权在家长手中,很容易让幼儿被动,让幼儿感觉家长是在给他的作品挑错,是对他的作品的否认。自尊心比较强的幼儿容易产生防御心理,比如拒绝家长的引导:“我的猫咪没有嘴巴,它不吃东西。”“我的猫咪嘴巴被怪物吃掉了。”幼儿这样说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心,他想向家长证明,不是他忘画了,而是他的猫咪就是那样,家长不应该给他挑错。指挥幼儿画画是最省事、最方便的,但是这样做并没有什么意义,反而让幼儿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降低了其艺术表现力。而在启发式的引导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式是未知的,必须依靠幼儿自己去思考,这样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创造力,帮助幼儿提高自我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获得成功感。

5.培养幼儿创造精神和创造力

(1)尊重幼儿的个性。奇怪的想法中可能蕴含着创新精神,将这种创新精神表现出来就是一种创造。这种创造可能不具有社会价值,但是对幼儿来说却是很有意义的。美术的多元和多样意味着艺术的个性化,它不仅拓宽了幼儿的艺术视野,丰富了幼儿的艺术感受,而且引導着幼儿智力能力的发挥。由于性格、经历经验、审美倾向的差异,幼儿的美术作品呈现出个性化的差异。家长必须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让幼儿按着他们的艺术个性发展,使得幼儿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以自信的姿态,树立创新意识,发展自己的个性[5]。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思考和大胆想象是创新的起点,创新能够提高幼儿发散思维、展开联想想象的能力。家长的启发和引导,对激发和丰富幼儿的想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时期的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就是游戏,游戏是幼儿活动的主要方式,幼儿在合适的游戏中学习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得到发展,获得良好的身心发展。有趣的游戏活动使得幼儿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得到激发,从而创作出有想法、有情趣的作品。家长可以利用讲故事形式增强幼儿的创新意识,当幼儿天马行空地创作时,画面内容会随着故事情节的补充变得越来越丰富。在幼儿游戏活动过程中,家长潜移默化传授幼儿一些基本的美术知识,如构图方法、颜色区分、造型能力、材料种类等,让幼儿在愉快游戏的同时也掌握了相关的美术知识,并且通过动手制作的过程培养出劳动意识,提高审美能力和表达自我情感的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学好美术以及对发散思维进行创新,与家长的态度密切相关。家长的作用一般看来是辅助的和容易忽视的,却真实地影响着幼儿阶段的美术教育的过程与结果。家长应意识到自己对幼儿学习的重要作用,提前了解相应的美术知识理论,为幼儿学习美术打下坚实的基础。家长掌握正确的美术教育方法,正确理解美术教育的本质,对幼儿美术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潘艳波.家长对幼儿美术教育的认识误区以及指导建议[J].黑河教育,2017(10):65-66.

常锐伦.美术学科教育学[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189-195.

岳素娟.浅析家长在儿童美术教育中的角色定位[J].文理导航,2010(27):65.

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2-125.

张文杰.幼儿家庭美术教育现状研究[J].文教资料,2018(28):78-81.

猜你喜欢
美术教育家长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