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课堂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阵地,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适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以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培养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收获呢?下面谈谈我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 创设教学情境激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现状: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普遍感觉到枯燥乏味。
对策: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课堂教学中在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都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有趣的教学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
(一)创设故事情境
通常在课的导入阶段,创设富有童趣的故事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探索数学的奥妙。如学习五年级上册“分饼”时,创设富有童趣的情境: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走到半路,四个人都饿了,这一次,师傅决定把解决午餐的任务交给八戒。八戒出去化缘,好不容易才化来了三张饼。这可让八戒犯难了,三张饼怎样分给四个人呢?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能想办法帮助他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了,课堂上的讨论活跃生动,在热烈、欢快的气氛中继续深入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
(二)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学重难点处,突出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当教学过程围绕着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而展开时,就可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
师展示一个用铁丝围成的圆环:谁能想办法测量出它的周长呢?
生:把铁丝剪断、拉直,再用直尺测量出它的周长。
师接着出示一个茶杯盖:那么要求这个茶杯盖的周长,用切断、展开的方法行吗?(生:不行。)那该怎么办?
生:把茶杯盖在直尺上滚动一周,就能量出它的周长了。
生:还可以用一根绳子绕茶杯盖一周,然后量一量绳子的长就可以了。
师再在黑板上画一个圆,我们还能用刚才的方法测量出这个圓的周长吗?生尝试用多种方法来测量后,师总结:看来,用剪断拉直法、滚动法、绕绳法虽然可以测量出一些圆的周长,但却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探索出圆周长的一般计算方法呢?
以上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层层设疑,通过制造矛盾,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使学生的认知呈螺旋式上升,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明确了探究的目标,使探究内化为学生自己的需要,不但获得了求知的动力,而且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设生活情境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具体的现实背景,使他们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有问题。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用课件展示出学校附近交通路口通过的各种车辆的动态情境,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统计,学生很快用画“正”法统计出了5分钟内通过的各种车辆的数量情况。由于这一情境取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学生们在数学活动中有如身临其境,在这样的情境下学习,不仅使学生兴趣盎然,而且培养了学生爱数学的情感和用数学的意识。
(四)创设比赛情境
用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将学生的知识技能练习过程转化到比赛中来,用比赛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如六年级上学期《搭一搭》,老师创设两个比赛活动。一是根据所提供的立体图形画出从上面、正面、左面所看到的形状。二是根据从两个面所看到的形状搭出符合要求的立体图形。看哪一个小组搭得又快又准确。在比赛情境下,学生情绪高涨,争先恐后地讨论、实践、比赛。
二、 合作实践,互动交流提高参与度
现状: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在教师要求下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前人总结经验的过程,缺乏合作意识。
对策:以新课标所倡导的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教学理念为指导,精心设计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在合作中发挥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学习的参与度。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引导学生们在合作前有角色分工,在交流中有思维碰撞,在参与后有动态生成,使他们在民主与平等的气氛中表述和倾听,在讨论与激辩的动态过程中感悟和体验,学生在互动中可以完成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质变,从交流中摸索出数学知识间的联系与规律。学生们在一起操作、演说、讨论、思考,带动眼、脑、手、口并用,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增进学生间的团结和互助协作精神,又提高了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例如:简便计算25×64时,一部分同学是利用乘法结合律进行计算的:
A. 原式=25×(4×16)=25×4×16=1600。
B. 原式=25×(8×8)=25×8×8=200×8=1600。
C. 原式=25×(2×32)=25×2×32=50×32=1600。
也有同学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D. 原式=25×(60+4)=25×60+25×4=1500+100=1600。
还有同学是这样计算的:
E. 原式=25×(40+20+4)=25×40+25×20+25×4=1000+500+100=1600。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尊重学生思维个性的表现,算法多样化正是有了小组或全班学生的合作支持才得到更好的发挥,学生们共同探讨、相互交流、获得启发,通过合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参与度,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 引导探究,提高思维能力
现状:注重教学结果,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而不重视数学规律探究的过程和知识意义的构建。
对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充分的探究活动中主动建构意义、探索规律、习得方法。
教师要以宽容、开放的态度,期待、信任的眼光引导学生投入到充满挑战性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中去,教学中可以提供适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自主探究,使每个学生都经历“猜想估计—设计实验验证—发现算法”的探究过程。
例如:学习六年级“圆锥体的体积”,教师先提出问题激发探究欲望:为进一步完善我校的体育设施,施工人员要将一堆近似于圆锥体的沙子放入容积是3立方米的沙坑中,要想知道这堆沙子够不够,可以想什么办法解决?让学生大胆猜想,提出各种实验假设,教师再适时引导:圆锥的体积可能与什么形体的体积有关?(可能与圆柱体的体积有关,因为圆锥和圆柱有共同之处,都有一个面是曲面,底面是圓形的。)圆锥和圆柱的体积间可能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用什么方法可以发现圆柱与圆锥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学生们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质疑、比较、交流,最后用实验现象来验证假设,以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出结论:圆锥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在探究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再是演示的被动观察者,而是参与操作的主动探索者。学生获得的不仅是鲜活的数学知识,更多的是探究学习的方法、探究成功的喜悦以及探究失败的深刻反思,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会逐步变得有思想、会思考、能逐渐实现自身的价值。
四、 有效激励,活用多元化评价
现状:大多数老师在教学中的评价仍然是以量性的评价为主。
对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利用评价的激励效应聚集人心,激发学习热情。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尤其要弱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强化评价的激励效应和改进功能,加强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促进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体验到成功的乐趣,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即时评价
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表现如参与程度、创新能力、思维的条理性等及时地进行激励性评价,以强化学生成功的满足感和快乐情绪,充分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如果学生的每一次进步都能得到教师及时正面的评价,那么学生数学智慧的火花就会不断地显现出来。
(二)过程评价
通过汇集学生各种有关学习情况的个人成长记录袋,跟踪学生学习的过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学生在较长的时期内取得的学业进步和学习感受所得到的形成性评价,将切实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发展数学学习的能力,塑造优良的学习品质。
(三)自我评价
鼓励学生积极的自我评价,倡导自己和自己比,进步就是成功,从自我纵向的比较中培养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才能,使学生在积极的自我评价中对数学学习进行自我反馈、自我教育,逐步培养学生对自己形成客观认识的能力。
(四)生生互评
学生之间的互评,可以提高学生的比较和分析能力,同时是和他人交流、合作、共进的契机,学生在互评中互相观摩、互相评价,互帮互学、共同进步,认识到他人的优势和自己的不足,增强了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要努力学习新课程理论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掌握技能和发展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积极思考,使学生的智慧潜能得到全面开发,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褚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策略[J].甘肃教育,2020(6):163.
[2]曾国昭.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新教师,2019(10):61-62.
[3]吴佳章.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2):136.
作者简介:
陈梓鹏,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师范学校附属鹏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