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信息技术发展越来越迅速,并且开始运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语文教学也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取得飞速进步。然而,信息技术在被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时,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尤其在高三语文课堂中,信息技术融入语文课堂还存在着很多问題:一部分老师因为高三课业紧张,不愿运用多媒体,觉得浪费时间;另一部分老师太依赖信息技术,整堂课把多媒体当作教学的替代品。那么,如何才能利用好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和高三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呢?本文将对这一问题展开实质性的探讨。
关键词:高三语文;课堂教育教学;信息技术的运用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着各国教育教学的进步,信息技术与课堂的完美融合成为了当代最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合理、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是当代每一个教师应该必备的教学素养,不能学会将信息技术穿插到课堂中,就没有办法跟上时代的脚步。将信息技术运用于高三语文课堂中正是当务之急,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更喜欢追求新鲜的事物,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就足以为他们提供最新的学习素材,吸收并且获得更多的知识。高三的学生面临人生的一大考,课余活动少,压力大,通过将新鲜有趣的信息技术运用到语文课堂中,可以活跃课堂沉闷的气氛,给学生们单一的生活带来色彩。
一、 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环境
威·格拉德斯通曾经说过:“技术教育是手工劳动的升华,它能把手工劳动的效率提高到最高程度。”可见,效率的高低是一节课是否成功的关键,一节课想要有好的效率,又取决于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运用信息技术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可以创造出传统教学课堂所创造不出来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不断刺激学生们的视觉、感觉、听觉等各种感官,把学生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让学生们产生更深的记忆,形成深刻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通过信息技术创建的教学环境可以让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例如,在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就有很多对环境的描写。比如:“林冲初到草料场时,正是严冬,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当他出门沽酒时,“那雪正下得紧”。沽酒返回时,“看那雪,越到晚越下得紧了”……这些关于雪的环境描写,其实暗示了情节的展开:首先点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了阴冷、萧瑟的气氛,这是一个复仇杀人的故事,发生在这样风雪交加的环境中是合理的,如果是在天朗气清风和日善的环境中就显得不和谐。其次这样的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最后,推动情节的发展是本篇小说环境描写中最突出的作用,比如文中几次描写雪、风的情况,都为后文故事情节的发展、转折、结束做了很好的铺垫,不是这样的雪,不是这样的风,后边的情节不会如此发展。为了加深学生们的理解,老师可以让学生们从网络中感受下雪的场景。老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从网上下载一些符合课文环境的下雪的图片、视频、音频或者电影片段,让学生们切身去感受。通过网络渲染教学的氛围,把学生们拉入到课文中去,让学生们在听、看、想的过程中身临其境。又如第九课,学习《说“木叶”》,文章中大量引用了很多诗人的作品。比如,第一段,说明从屈原《九歌》开始,“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文章举了谢庄《月赋》、陆厥《临江王节士歌》、王褒《渡河北》为例。老师可以通过查询网络,将相关资源分享给学生,让学生将本节课的内容和之前学到的内容联系起来,更方便学生们的理解。还可以从网上搜索木叶的资料和图片,让学生们明白“木叶”到底指的是什么,还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发挥想象,想想在他们心中,“木叶”是什么。最后了解到作者通过分析中国古典诗歌中用“木叶”而不用“树叶”又由“木叶”发展为“落木”的原因,阐述了古典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的特点。
二、 运用多媒体变抽象为具体
信息技术具有动静结合、生动形象等特点,这些特点使比较难建立起来的空间或者时间关系,传统教育教学过程中比较复杂的逻辑关系或者难以表达的现象,得到一个更加理想的交流和展示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们更好地走进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的特殊学习环境,经历和体验那些平时难以实现或者不可能实现的事物变化过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可以使教学中抽象的知识变为具体,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有效地增强学生们的理解能力,促进吸收知识的进度。
在学习高中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的时候,学生们会发现,第二单元都是文言文一类的课文,属于大部分学生不感兴趣或者说难以理解的部分。这个时候,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就显得极为重要了。比如,在学习课文《滕王阁序》中,老师可以先为学生们解读题目。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滕王阁的基本内容:“滕王阁在现在的江西省南昌市,它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它是由唐太宗的弟弟滕王李元婴修建的。滕王阁是我国AAAAA级旅游景区,这座建筑有五十多米高,它之所以被后人熟知,是因为诗人王勃写的《滕王阁序》。在公元639年的时候,滕王被封山东滕州,当时他在滕州修筑了一座阁楼,并将它命名为滕王阁。后来滕王调任洪州,因为思念故地,所以他才在此地修建了一座我们今日熟知的滕王阁。”通过查阅网上资料,首先让学生们对要学的内容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然后可以通过多媒体查一些滕王阁的建筑图片,让学生们有一个进一步直观的理解。比如老师可以先设置一个课堂导入环节,给学生们展示不同角度看滕王阁的视角,将美丽的图片展现给大家,然后让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谈谈从不同的角度大家可以看到怎样的滕王阁。通过这些,可以引出原文中的内容:“层峦耸翠,上出重霄”两句,从仰视的角度写滕王阁所在地势的景色。“飞阁流丹,下临无地”写滕王阁本身的壮丽,鲜艳的阁道及阁的高耸。“鹤汀凫渚”以下四句则描写了阁周围的近景。“披绣闼”几句从俯视的角度,写了在滕王阁上看到的远景,“云销雨霁”以下四句,描写了滕王阁上眺望的更远的天地。“渔舟唱晚”以下四句则从听觉上描写了在滕王阁听到的美妙的乐曲。这样从远近、上下、听觉、视觉等全方面、多方位的角度描写了滕王阁以及滕王阁周围的景色。老师带领学生们,通过引入多媒体,实现了教学理解的飞跃,让同学们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记忆。
三、 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师生共同参与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课堂的主导地位总是被老师占据,学生们的兴致受到压抑。信息技术融入语文课堂中,给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一个重大挑战,也给课堂带来了一波新鲜的气流。促进学生们自觉走进知识、了解知识、学习知识,在学习中获得更多成功。信息的采集、传递和处理过程处理多样化,可以让老师更加轻松地管理课堂,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老师只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協调者,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有所提高。
例如,在学习高中语文必修5《装在套子里的人》时,首先,老师和学生们可以共同参与到这篇文章的内容讨论中,大家先自由朗读,然后可以谈谈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描述文章内容的大体结构框架,说说文章的主题……师生双方一起讨论研究。在一节课的理解和讨论完毕后,老师将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要求每一个组在下节课做一个有关这篇文章的PPT,里面包含本小组的理解和观点。在上课时,每组选代表上讲台通过网络多媒体展示自己的PPT,在PPT中对整篇文章进行梳理,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给予指导,要求通过对文章的理解,得出如下主题思想:“文章中心思想在于用别里科夫这个害怕新事物,维护旧事物,反对变革、阻碍社会发展的人去抨击了沙皇专制制度,热烈地向往新生活的到来,套子里的人指那种保守,反对新思想的人。19世纪末期的俄国正是农奴制度土崩瓦解、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和无产阶级革命不断发展、进步、兴起的时期。沙皇政府不断地加强反动统治,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士,也努力地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反对一切社会变革。作者契诃夫用套子这个鲜明的事物,抨击了社会的各种病态。”在讲解时并要求学生们在文章中找出对应内容。这个方式通过网络多媒体将同学们放在了课堂学习的主导地位,最终实现每个同学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做自己的“老师”。同时这种方法也有利于提高同学们利用网络资源辅助自己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们更好地认识到,网络对学习的积极的推动作用,不断提高同学们的创造创新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不乏有很多学生的展示非常成功,这也会给同学们树立自主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也让学校和老师明白,只要给学生们一个好的平台,他们的潜能就一定会被激发出来。
四、 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各行各业中都已经在使用信息技术帮助自己发展,更不用说国家和人民都特别重视的教育领域。如今,不管是高楼林立的城市,还是飞速发展的农村,在全国各地,各大学校都在学校中安装了利于同学们学习的多媒体、计算机活动教室等等。每个学校、每个老师积极利用好多媒体,将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一定会让高三语文教育实现飞跃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丁伟.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J].广西教育(电子版),2016(8).
作者简介:
魏其宇,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甘肃省临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