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银泉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努力尝试了几种让学生参与数学教学的活动,让学生获得教和学的心理体验,特别是让学生获得教的体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课后按学号开展每日三题活动
数学中有许多基本的知识点需要掌握,这些知识点是我们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不少学生就是因为这些知识点掌握不好而影响了数学兴趣,对此我们尝试在课后开展每日三题活动。即每天由一个同学(按学号轮流进行)在课后出3个数学题,把题目抄在黑板上,让班级学生做,这些题往往是一些仅仅只要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的方法就可以解决的小题,但又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特别是那些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容易错的。这些题目,我们要求每一个同学都集中抄在一个固定的本子上,每一天由当天出题的同学负责批改,统计错误率,并帮助同学讲解,如果错误率高就集中讲解,如果少就个别讲解,讲解后还要对学生进行检查,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掌握能够掌握。
通过这个方法,学生的自主性作用得到发挥,出题的学生在选题的过程中要思考出什么样的题,要面对学生的评价,这样就要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促进了出题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同时,出题的学生在批改的过程中,会了解到班级其他同学所犯的种种错误,并要对这些错误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要帮助同学订正,从而有利于出题者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减少自己今后再犯同样的错误。出题前,出题者要估计同学学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批改来验证自己的估计情况,这样的估计、验证促进了出题同学对知识的掌握、理解。
每日三题来源于学生,这样更能贴近学生的实际,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更有针对性。每日三题活动的开展,负担不重,但促进了其他同学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及时掌握,减少了知识理解上的漏洞和学习中的障碍,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同时每日三题是老师讲课的一个补充,这些题目日积月累下来就是一本特别好的资料,三题集上的好题是任何一本资料都不能相比的,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乃至高三的复习都有很大的好处。
二、每節课前开展的随机检查活动
为了解学生对前一节课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老师往往习惯在课前要花几分钟的时间进行课前检查,但老师的检查是老师自己的估计,不能真正的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一种局外人的理解。另外老师的检查对象虽然没有事先确定,但由于老师国有的观念,往往检查的是一些比较固定的同学,有一些学生长期没有回答的机会,不容易激起所有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使检查的效果打了折扣,对此,我们开展了每一节课前的随机出题活动。
我们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前要准备好需要提问的问题,上课时先由老师、或数学课代表随机抽取一名同学上来出问题,再由这一位同学随机抽取一名学生回答所提的问题,然后由回答问题的学生抽取下一个出题的学生,再由出题的学生抽取回答问题的学生,这样一直继续下去。这样做,由于事先提问题的学生不知道是谁,提什么问题也不知道,这样每一个学生都要认真的准备,参与的学生要比教师出题时要多得多,从而有效的促进学生课前对知识的复习,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由于不同的同学出题的角度也不同,更由于是学生自己出题,对同学的了解往往比老师要好,知道什么地方容易出问题,所出的问题往往更能反映学习中的问题。通过学生自己出题,不仅让每一个学生参与了课前的检查,同时因为形式的新颖,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