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轩 苏姝羽
摘 要:本文在分析安徽省R&D经费投入与经济增长现状的基础上,基于2000—2018年的R&D投入金额和安徽省当年GDP以及其他控制变量,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R&D经费投入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关系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但并不影響研发投入对经济增长所起的促进作用。最后针对这一经济现象提出我们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R&D经费投入 经济增长 实证分析
经过四十多年改革开放的经济发展,我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有学者认为大量资本、能源和原材料以及劳动力投入量是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忽视了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因此,如何通过加快我国的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来更好地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持续增长就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本文经过分析,基于“增加R&D投入是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的假设,构建了从基础到应用两个方面研究R&D驱动经济增长的方法模型,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运用了1999—2018年R&D财政投入的安徽省数据,通过序时数据模型考察了R&D的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根据实证分析结果,给出政策建议。
1 文献综述
R&D经费投入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实力的影响具有战略性的支撑作用。R&D投入量及投入结构,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技术创新的程度和强度的重要标准。
R&D投入的规模和强度通常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上的科技先进度和核心竞争力。国内外很多学者通过大量实证分析,证实了R&D投入对国民经济具有推进作用。Romer(1990)、Grossman和Helpman(1991)等根据内部经济增长(R&D)之间的联系,提出了R&D推动经济增长的理论(R&D-basedGrowthTheory)。Jaffe、Trajtenberg和姚洋、章奇(2001)建立了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从理论上证明了企业R&D支出对其竞争力存在明显的正面效应。胡恩华等(2006)的研究结果表明科技投入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一定的滞后性。
此外,有学者实证分析考察了R&D投入对我国国民经济生产要素效率的影响。由于学者们的个人研究方法偏好,导致了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吴延兵(2006,2008)等通过数据研究发现,我国经济的高质量持续增长得益于R&D投入的显著增长。李小平和朱钟棣(2006)发现R&D投入对国民经济生产要素效率有负面影响。
基于以上论述,我们拟通过对安徽省历年统计数据进行现状分析和实证分析得出安徽省R&D经费支出及投入强度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本文具体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1)R&D经费投入现状分析。(2)经济增长现状分析。(3)安徽省R&D经费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2 安徽省R&D经费投入与经济增长现状分析
2.1 R&D经费投入现状
研究与开发(R&D)是以增加知识的总和,并利用这些知识创造新的应用为目的的活动。根据研究类型的不同,R&D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R&D的各种活动对新知识的拓展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截然不同的影响。基本研究是识别现象、了解现象和事实的基本原则;应用研究在获取知识方面有特定的目的,特别是为定期利用自然法则为实际问题提供科学基础铺平道路。
R&D经费支出总体呈现高速且稳定上升趋势。安徽省R&D经费支出从1999年的4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649亿元,年均增长28.98%。二十年间,安徽省R&D经费支出总体呈大幅度上升趋势,但同比增长率趋于平稳下降:安徽省R&D经费支出同比增长率历史最高出现在2000年400%,2002—2007年,R&D经费支出从25.7亿元增长至71.8亿元,同比增长率在22% 上下波动,2008—2012年,安徽省R&D经费支出同比增长率平稳维持在30%左右,由于“十一五”期间安徽省高度建设新型省份,重视科技投入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保证了全省科技投入持续增长。2013年开始,安徽省R&D经费支出同比增长率出现了下降趋势,并维持在15%左右,如图1所示。
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逐年增加,与全国的差距不断缩小。R&D投入强度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竞争力的核心指标,同时也可以反映科技投入规模。从R&D投入强度来看,安徽省在1999年低至0.1%,从2001年安徽省开始加大R&D经费投入力度,从0.68%保持平稳增长。2001—2011年,安徽省与全国的R&D投入强度之差保持在0.45%左右,甚至在2013年,和全国水平差值仅为0.15%,更是在2017年突破了2%。2018年安徽省R&D投入强度达到近年的最高值2.16%,在全国排在第8位,如图2所示。R&D投入强度属于全国平均水平,反映出安徽科技发展水平对经济发展起到了有效促进。
2.2 安徽省经济增长现状
首先,我们通过纵向比较安徽省经济增长现状。省长李国英于2019年1月14日上午代表安徽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了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2018年安徽省的成绩,并且对于2019年安徽省的发展进行了部署规划。分别从五个方面:人均经济总量、粮食产量、“三重一创”、就业情况和物价水平的发展来展现安徽省上一年的经济成绩单。这份成绩单表明,2018年安徽省经济在质和量上都稳步提升,卓有成效。同时安徽省作为创新型省份,在创新建设中也迈出了新的步伐,大批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双创”活力加速提升。总体来看,安徽省2018年的经济增长很有含金量。
根据安徽省统计局的数据,我们得到了从1999—2018年的安徽省各年国内生产总值数据,绘制成图,如图3所示。
安徽省GDP一直呈现上升态势,在1999—2010年的这段时间内,生产总值一直稳步缓慢上升,直到从2010年开始,上升速度越来越快。以2018年安徽省生产总值(GDP)为例,当年GDP為30006.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02%。
其次,我们将从横向对安徽省经济增长进行比较。从安徽财经大学发布《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系列研究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中可以清楚地看出,2018年安徽省经济运行稳中向好,放大到中部六省及长江经济带来看,2018年安徽省经济在中部六省中的排名与2017年相同,居第四位;而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18年安徽省经济居第七位。除此之外,安徽省近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在中部六省中一直稳定在前三名,显示出安徽省近年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从2018年各省GDP排名中也可以看出安徽省位于31省市中间偏上位置,名义增速排名靠前,有较强的经济发展前景如表1所示。
3 安徽省R&D经费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3.1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根据Barro和Sala-i-Martin(1991)关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通常的设定,我们通过构建以下的回归模型来考察R&D经费投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其中,t表示时间;GDPt表示经济增长率;Zt表示本文关注的反映R&D活动的变量;Mt表示对经济增长影响最直接的因素,包括政府规模、开放性水平等变量;Vt表示随机误差项。自变量是R&D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因变量是经济增长率。政府支出与GDP的比例表示政府规模。我们用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例表示开放性水平。开放性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是体现在通过贸易使得国内技术水平提高,并可以通过国际竞争来提高生产效率。
3.2 自相关性检验
由表2数据可知,X1R&D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与X2政府规模(政府总预算/GDP)之间相关系数为0.925,即两者之间具有强相关关系。
经过多次试算取X1(R&D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X3(开放性水平)为自变量,DW为1.376,位于du和dl之间,无法确定是否存在自相关,如表3所示。
LM统计量=Obs*R-squared它渐进服从卡方分布,如果太大,则拒绝原假设。在Eviews中有p值,如果p值比较小,如小于0.005,则拒绝原假设,认为原模型存在自相关。通过设定最大滞后阶数,可以区别模型中的显著与不显著的滞后项,通过对比可以剔除不显著的项,再进行一次检验。
由表4结果可知原方程无自相关。
3.3 异方差性检验
表5结果显示原方程无异方差现象。
3.4 滞后变量估计
由之前的检验可知,R&D与经济发展关系为负相关,该结果不合理,查阅相关文献后认为其存在滞后效应。
由表6可知,在阿尔蒙变换中,我们取滞后期为表7较为合理。
4 结论与对策建议
4.1 结论
通过对安徽省R&D经费投入现状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安徽省R&D投入在经济增长方面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R&D经费投入与GDP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从分析结果来看,每单位R&D经费投入的增加将带来约22.254个单位的GDP的增加。这说明随着R&D经费投入的增加,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经济增长量还不足够。这种影响关系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但并不影响研发投入对经济增长所起的促进作用。
4.2 对策建议
4.2.1 加大R&D投入强度
R&D投入很好地促进了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但安徽省R&D投入占GDP的比例却远远低于全国水平,因此必须加大R&D投入。由1999—2018年的R&D经费投入和GDP相关数据反映出,安徽省的R&D投入强度逐年上升,但相对于其他一些省份和全国来说整体水平仍然偏低。同时,保持合理的R&D投入结构、优化R&D资源配置、优化实验发展的投入领域和投入效率。
4.2.2 形成多方位多渠道的投入机制
目前大部分的研发经费是由政府投入的。对政府投资的简单依赖往往给当地政府带来财政负担。因此,地方政府希望鼓励吸引多种资金对R&D的输入机制,打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4.2.3 建立“产学研”一体化机制
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之间紧密合作,促进技术创新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推进产品开发创新和技术进步,及时转化为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
杨晓,裴梅双.青海省R&D经费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1(04).
刘竞妍,井丽巍,王桂华,等.吉林省R&D投入与宏观经济增长的动态相关性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31).
严成樑,龚六堂.R&D规模、R&D结构与经济增长[J].南开经济研究,2013(02).
陈刚. R&D 溢出、制度和生产率增长[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06).
卢方元,靳丹丹.我国R&D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1(03).
张海洋.中国省际工业全要素生产率 R&D 效率和影响因素[J].经济学季刊,2010(09).
吴延兵.中国工业 R&D 产出弹性测算(1993—2002)[J].经济学季刊,2008(07).
李小平,朱钟棣.国际贸易、R&D 溢出与生产率增长[J].经济研究,2006(02).
胡恩华,刘洪,张龙.我国科技投入经济效果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06(04).
张顺.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研究[J].商业研究,2006(13).
姚洋,章奇.中国工业企业技术效率分析[J].经济研究,2001(10).
Grilichies,Z. Productivity Puzzles and R&D:Another Non-explanation[J].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98(02).
Grossman,G. M and Helpman,E. Quality Ladders in the Theory of Growth[J].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91(58).
Romer,P. 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