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样假期 别样守护

2020-07-14 10:24魏立荣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5期
关键词:微信疫情孩子

魏立荣

庚子新春,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让一切的变化都猝不及防。长时间在疫情阴影下、没有任何心理准备、与外人隔绝的居家生活,给孩子们带来了紧张、恐慌的心理。而中小学生正处于认知能力发展过程中,对社会化的需求在增加,情绪有较多体验但控制能力不足的阶段,对于疫情的关注加之生活空间的缩小会让学生在认知、情绪、行为、人际交往和躯体方面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在认知上,可能因为过多摄入疫情相关新闻和真假难辩的消息而无法对疫情作出科学的判断,甚至会出现灾难化的想法;在情绪上,会出现无聊、烦躁、憋屈、消沉、抑郁、易怒、恐惧等各种不同的困扰;在行为上,会无所事事,懒于学习、不思读书或沉迷手机游戏网络电视;在人际交往上,会产生人际交往范围极窄(缺少同伴交往)、交往能力和欲望都下降、易与家人争吵等问题;在躯体化反应方面,可能会出现无明显原因的疼痛问题、消化系统问题、饮食问题和睡眠问题,也可能因为对疫情的担忧出现过度关心自己的身体症状或出现反复洗手、消毒等行为。如何在疫情时期守护学生的健康成长呢?我们进行了以下方面的尝试。

一.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的优势,做好心理辅导。

由于学生都在家里,一些常规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团体辅导、面对面的心理咨询都不能使用。第一,我们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的优势,上网课及时普及新冠肺炎基本知识,让学生们了解新冠肺炎的临床表现,传播途径,预防新冠肺炎的意见建议。鼓励同学们要正视疫情,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多关注正面信息,激发正能量,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并通过电话、QQ、微信、钉钉“视频会议“等网络手段提供在线心理辅导服务。第二,教给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如“深呼吸放松法”“肌肉放松法”“蝴蝶拍”等或用运动、音乐、倾诉来转移注意力、增加积极体验。第三,教育学生通过权威媒体了解防疫信息,防止由于过多的、虚假的信息带来的自我恐慌。第四,特别重要的是,做好家校合作。我们利用钉钉、微信告诉父母:要保持足够的冷静,时刻体察和疏解孩子的情绪,并且建议父母可以每天通过15到20分钟亲子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将情绪“说”出来,通过孩子的睡眠、饮食来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要求家长做情绪表达和疏解的榜样。

另外对一些重点人群进行重点关注:一是父母是确诊患者及在疫情防控一线人员的学生;二是身边有确诊病人或疑似病人的学生;三是疫情重点区域的学生;四是原来就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或自身性格比较敏感、比较容易受外界影响的学生等。关爱特殊学生是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的必要手段。专人摸排,制定“一对一”或“多对一”的关爱方案,以班级为单位,为这些孩子专门建立微信群,科任老师协同班主任做好“代理”家长。通过电话、微信、umu 微课、钉钉直播等方式,对这些孩子进行生活指导与学习辅导。以培养起更强大的内心,发展出更热爱生活的的愿望,获得积极掌控生活、改变生活的能力。

二.上好别开生面的网课,确保学生顺畅的线上学习质量。

针对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学校老师精心准备,QQ群、微信群、umu、钉钉直播......针对班级情况及重难点和热点,进行网上教研;各种教学资源的甄选、制作、上传;与家长的沟通协商,学生在线学习的安排……各学科组老师们在组长的带领下思考教学内容、教学方向,并在集体教研的基础上撰写教学设计、进行微课制作。“人人通”随时关注,“晓黑板”早晚问候,“微信群”定期提醒,“钉钉网”逆龄直播……科学合理的措施,周密严格的安排,从早读打卡,到直播课程收看,从笔记和作业的完成,到试卷错题的变式演练,都会“一对一”网上辅导、答疑解难。确保学生顺畅的线上学习质量。老师们倾力护航,孩子们努力奔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他们在老师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宅家仍然自律,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做好后方“抗疫”的小英雄!学习一周结束,举行网上教学阶段性检测,并总结表彰。,评选“自强之星”,为孩子们颁发精美的电子奖杯。

三.发挥教研组优势,形式不拘,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在这次全国抗疫情的战斗中,我们看到了党中央重大的决策部署,看到了各地区各部门联防联控的措施所取得的成效,来自一线防疫抗疫的感人事迹,以及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风貌和眾志成城抗疫情的强大力量。这次疫情,还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保护野生动物,与大自然和睦共处是何等重要。各学科充分运用这些活生生的教育资源,及时利用微信等方式对学生进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四个自信”教育,进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协作精神教育,进行临危不惧、勇挑重担的英雄行为教育,以及进行自觉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与行为教育等。定期召开视频会议,开展《向逆行英雄致敬》、《我为抗疫出份儿力》主题班会,开展辩论赛、演讲比赛等。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励志教育、感恩教育、习惯教育.......让孩子们充分认识到小家与大家的切实联系,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家国情怀。通过疫情期的感人事件,增加孩子对民族英雄事件、以及党光辉形象的了解,通过最直观的生命见闻和体验,增加孩子的危机意识,以及对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和智慧的向往和敬仰之情,进一步推动孩子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孩子的爱国热情和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和探究,唤起孩子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担当和传播精神,深化民族教育,培养具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特征的新一代接班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健康成长,逐步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自由的社会注意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进一步发挥成长中孩子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综合实力,塑造中国品牌,实现中国梦。

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存敬畏、负责任、能担当,敬畏自然,是我们要补给孩子们的重要一课。不论是澳洲火灾,还是埃及蝗虫还是蔓延的病毒,这些都是在提醒我们,要爱护大自然,要敬畏大自然。人类,必须为自己的所有行动负责。知识和本领是力量,良知和人格是方向。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孩子们,你要懂得,诚实的意义何在,为什么要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孩子们,你们要明白,担当的意义何在,为什么要挺身而出,临危不惧;孩子们,你们要理解,团结的意义何在,为什么要同心同德,同舟共济……这些良知,应该像基因一样融入到我们的血脉里。

对孩子进行习惯养成教育——自律自强。居家体育课,开心:眼保健操、跑步、跳绳、瑜伽、武术……一样都不少;兴趣特长课,赏心:篆刻,写诗,朗诵,弹琴,唱歌,舞蹈……利用这难得的假期,各种才艺秀起来;综合实践课,走心:手工、做饭、打扫……做家庭的小主人,做父母的小助手;自我管理课,静心:提升自己的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等能力,保值保量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把家庭当学校,把书房当教室,把客厅当操场,自律自强,淬炼自我。

社会即课堂,生活即教育。疫情是哨声,灾难是教材!

在抗击疫情的战役中,我们把应该做的、能够做的、通过努力能够做到的事情,做到更好、做到更佳;别样守护学生健康成长,共同完成好这场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学教育、道德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新时期增强中学生文化自信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JCJYC19251513)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微信疫情孩子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微信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