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科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2020-07-14 22:25史岳忠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5期
关键词:分组新课程实验

史岳忠

摘  要: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它是新课程提倡的新的学习方式之一。本文总结对其理解和操作的偏差,从学生的合理分组、正确把握时机,才能找到有效的对策,切实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获得发展。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下的一项重要教学组织形式。其形式灵活多样,便于学生间产生思想共鸣,学生获得预期的、应有的进步与发展。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普遍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尤其是初中科学,在教材的安排中,设置了形形色色、多种多样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以及科学探究活动。所以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是非常必要地。那么在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使小组成员全面、有序、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之中,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呢?

现今的科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着诸多的不合理现象。

现象一:注重形式,盲目分组

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分组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小组学习的有效性。一个合作学习小组一般由4—6人组成,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以座位“划段”,或以生硬的“点将”之法分组,而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学生总是处于“垄断”地位,其余的学生只是成为了一种“摆设”。这些都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的失败。难怪一些教师常常抱怨自己的学生素质太差,不会进行小组学习。

对策:明确组员素质,合理分组,赋予学生主动参与的权利。

1、小组的建立

合作学习小组的规模與构建,可以随活动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最常用的就是4人小组。分组时要考虑的有:(1)成绩:一名成绩好的学生、一名成绩差的学生和两名成绩中等的学生,应使各小组的学生成绩大致相同。(2)性别:两男两女。因为不同性别的混合小组合作学习比相同性别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更为显著。一般不允许学生互相选择,因为学生通常喜欢选择一些与自己相似的学生,这样不利于小组活动。

2、小组分工

根据组内学生的相对特长,进行合理分工。如小组长、发言人、记录员、监督员等,并且能够明确自己的职责。而为了使小组分工更加公平、明确和开放,打破好学生的“垄断”地位。成员职责的分工不是固定的,出于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成员之间的分工任务可经常性的进行轮换,并使每位成员知道如下规则:(1)每位学生都有责任保证他们的小组成员学会教学内容。(2)只有所有小组成员都掌握了学习材料后才算完成学习任务。(3)在请教老师之前要先请求小组所有成员的帮助。

案例一: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这一实验本身是让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在我的认知中是非常简单的。因此在上课之前,也没有认真地思考应该怎样分组,所以在开始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我分组的依据非常简单:前后4位同学自成一组,但在实际的操作的过程中发现:有些组做得很快也很准确,有些组只有部分学生在动手,而有些组则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做,很茫然地坐在位置上左顾右盼、不知所措。鉴于此次实验,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科学课堂教学中合理分组的重要性。

现象二:忽视实质,缺乏实效

合作学习是科学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并非所有的教学任务都得通过小组合作才能完成。个人学习、竞赛学习、教师引领等方式,仍有着合作学习所不可取代的地位与作用。有时,教师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如:在教学内容过难或过易得地方设计小组讨论,在适合学生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究,甚至在一节课中安排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结果收效甚微。

对策:选择适当时机,明确学习主题和任务,保证充足的活动时间。

1、选择适当时机,明确学习主题与任务

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教师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内容,比如教师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的探究性、散发性问题,学生的质疑等,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无目的、无针对性、无必要性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毫无兴趣,流于形式,而且有些学生会趁机聊天。

如果说在合作学习中,有价值的问题是“土壤”,那么学生的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中适量的“水份”。小组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合作前应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教师从中判断问题对学生的难易程度,如学生都可以理解和解决,那么就可以不必流于形式进行小组合作;反之,如果问题有一定难度,或者学生的意见不统一时,就要进行小组讨论,在组内形成统一“意见”,最后进行全班交流。

案例二:八上第六章第二节“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本实验的主旨是从生活的腌萝卜的生活常识中,引入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知识。这本身是学生都知道的知识点,但上课的时候,我还是像往常一样,让小组进行讨论。按照往常,这样一个讨论其实需要3分钟左右的时间,但是这一次却出奇的快,很多同学立马就举手发言,并且回答的也使正确的。对此我认为,教材中的一些实验、活动的展开,应该视情况而定是否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2、赋予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

玻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能盲目地追求活动的结果,忽视了活动中学生对“过程”的体验。这种探究性学习必须要有充足的时间做保证,否则学生无法从容地实验、探索、交流、讨论,探究的深度不大,效果自然不好。

案例三:本学期有幸聆听了市骨干教师王老师的优质课展示:《酸碱盐的性质复习》,王老师上课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知识点的连接与渗透,体现了一名骨干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在最终进行总结的时候,王老师将所有的知识点进行了串联,并最终形成了一个类似机器人的知识框架图,原本这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绝佳机会,但王老师却只设置了问题,而没有给学生多余的思考时间和回答的机会,就选择了由自己进行讲解。这无疑是放弃了一个绝佳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产物,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每一位学生的文化素养,并给我们的科学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的地方,需要我们的老师,不断去探索,不断去研究,使小组合作学习能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和实践的进行而有所成长。

参考文献

[1]  丁伯荣《走进新课程》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1

[2]  刘莉《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教科研网

[3]  张行涛、周卫勇《新课程教学法》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分组新课程实验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分组
每个人的朋友圈里都有一个分组叫“爸妈”
最酷的太空实验
让合作探究走进实验课堂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