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融入书法课程的实践探索

2020-07-14 13:27陈小平赵晓洁
美与时代·上 2020年3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高职

陈小平 赵晓洁

摘要:当代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相对缺失,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教育问题之一。书法作为经典文化,是树立人文精神、培养人文素质的良方。因此,在高职院校开展书法课程、积极探索人文素质教育教学实践方法有着重要的社会价值和育人意义。以人文素质教育回归课堂为向度,试谈书法课程实现人文素质教育教学实践方法。

关键词:高职;人文素质教育;书法课程;教学实践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1]。“我们所进行的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2]书法课程作为一门具有人文气质的课程,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常落于应试的窠臼。原因在于教师常常以教会学生书写为目的,尤其体现在对于历代书法理论中所強调的笔法、字法、章法等基础且极具难度的技法掌握上。欲实现有效的书法教学,技法兜售成了老师的主要职责而剥离了书法教学和书法艺术的人文属性。

一、把握两个维度重塑人文素质

欲以书法课程实现人文素质教育,须把握好两个维度:一是非书法本体因素的运用,利用非书法本体的人文因素与书法互通互解的原理,达到帮助理解和学习书法的目的,同时又可引导同学们对更广泛的人文内容加以关注和学习,达到提高人文素质的目的;二是对书法本体人文因素的挖掘,释放人文素质能量,达到人文素质教育目的。

(一)对非书法本体的人文因素的运用

清代刘熙载《艺概》有言:“学书者有二观,日观物,日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3]12前者是以“物”观书法,通过比较达到通晓书法的目的,反之也能通过书法体现对“物”的人文关怀。后者是以“人”观书法,所谓书品即人品,反之,通过书法学习也能正人品行。书法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实现对“物”的人文关怀和对自我德行的反省的引导,就达到了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如以拳术与书法相比较。拳术的运动规律与书法的运动规律有很多相似之处。拳术中出拳发力必有蓄势,表现为全身先缩而后伸,通过腿腰将力量传至手脚,才能打出千钧之力。那么书法所讲求的力度,则由笔锋的挤压所蓄之弹性中来,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提、按、顿、挫等笔法,使笔锋时常处于曲与伸的运动中,来体现书法用笔的力度。再者,拳论中有“出手如放箭,回手似闪电”的理论,正如书论中“点画势尽力收之”[3]12。米芾所谓“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是之,二者道理可谓相通。同样,出拳蓄势和收手的过程,也和书法中“逆锋起笔,回锋收笔”的运动轨迹相仿。在书法课程中之所以可用拳术的道理来讲解书法的技法及理论,并能帮助同学们进行有效的理解:一是利用其艺理相通性。因拳术的大幅度运动形态更容易演示和察觉,借助拳术的大动作来解释书法的微动作,达到帮助理解的目的;二是通过对拳术与书法类情的分析,让同学们对武术、武德更加了解与关注,增加了人文关怀,彰显了中国人文特性的德行内省,从而达到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

非书法本体的人文因素除拳术外,诸如舞蹈、音乐、诗词、法律法规、校规校纪、行为规范等都可以用在书法教学中,来帮助理解和达成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但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适度地借用其中的道理,以免书法和非书法的道理皆有所失而失去意义。

(二)对书法本体的人文因素的挖掘

书法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本身就承载着丰富的人文价值。本文主要从书法课程教学实践中,梳理出以下几种融人人文素质教育的方式:一是通过对书法史的阐释,书法在历史上的每一次“转身”都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文化的进步和艺术形式的创新。因此走进书法史更是走进创新史、文化史、思想史,为学生建构人文历史观的框架,为进入人文知识的宝库,搭建人类精神的阶梯,起到了实现历史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二是历代书法名家名帖赏析,可引导同学们进行价值观的判断,激励同学们加强对爱国主义(如颜真卿写《祭侄文稿》)、品格情操(如王羲之写《兰亭集序》)、报国情怀(如苏轼写《黄州寒食帖》)等方面的修养。三是对书写技法的讲解可渗透为人文品格,柳公权言:“心正则笔正”[3]12,一语双关,既讲中锋用笔,同时又映射书家品格,又如书法中对“骨力、中锋、偃仰、藏锋、逆锋”等阐释,都能借之以正人品格。四是通过对字体结构的讲解,理解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导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增强个人服务与奉献观念和集体主义精神。如黄自元《楷书间架结构九十二法》开篇有言“天覆者,凡画皆冒于其下;地载者,有画皆托于其上”[4],正传达出一种局部与整体的观念,文中还常用“让、正、均、匀、齐”等字来形容单个字结构中各部分的关系,是一种维护整体和谐的美感精神指向。五是通过书法章法讲解篇章摆布中的矛盾统一、变化恒常的哲学思考。六是利用书写春联、互通书信、互赠诗词等书法创作活动,培养同学们的人文情怀,加深同学之间的友谊,同时理解并掌握书法款识中有关礼仪知识的运用。

二、武装师资素质提高教育效能

(一)德能素质

首先,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师德师风,特别是在爱国主义精神、社会道德、公共秩序、法律法规、为人处世、爱岗敬业等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方面,做好人文精神榜样和表率,有主动提高自身人文精神的能力。其次,必须对书法内外的学科知识进行融会贯通,丰富教学方法,创新教育理念,为提高人文素质教育的能力以及人文素质教育做好准备。

(二)责任素质

“大学教师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须让知识进入人的本体,渗入他的生活与行为,才能称之为素养……人类掌握所有知识到最后都有一个终极的关怀,对人的关怀。”[5]教师须将文化素养升华为人文精神,真正理解教师的职责所在,自觉履行教师的义务,并发挥人文素质教育作用。在课程中融人人文素质教育是一种教学观念,目的是使课程人文化,教师作为轴心,起着承载转化和培养育化的作用。因此书法教师并不只是教会一个能拿毛笔写字的人,而是培养一位能通过深入认识“笔、墨、纸、砚”展现出的一种经典文化形式,从中得到人文化育,并内化为行为思考的影响因素,成为有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人,这应是一位书法教师首要的职业责任。其次,书法教师须以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培养具有文化自信、民族自豪的社会主义新人为己任的文化复兴责任。再次,书法教师须具备把握时代审美,传导国家正能量的思政责任。最后,书法教师应具备以人为本、为人造福的文明进步责任。

(三)人格素质

教师应塑造高尚的人格气质,让教师的优雅、智慧、幽默、亲和等行为个性展现于课堂内外,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成为学生的榜样和模仿对象。

三、调整课程建构优化人文教育

(一)课堂有内外

课堂有内外,教师不仅要把握课堂内的有效利用,更需利用好课堂外的优秀资源。在现代化的教学环境下,教师不能局限于教室内传道授业解惑,更需将学生带出教室,走进更为广阔的人文领域。如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艺术画廊、书法学术研讨会、名胜古迹,去感受从古到今、从官方到市场、从学校到个人到处充满着的人文气息。学生能从中感受到中国文化的伟大,激发其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从而培养其人文素质。

(二)建课有团队

书法教学可打破单个老师独立完成课程教学的常规模式,建立书法教学团队模式,更有利于人文素质教育教学实施。按照授课内容划分课时并实施教学,优势在于可取各师之长,发挥最佳优势,使学生获得最佳收获。团队建设不能局限于书法专业教师,而应将美学、美术、艺术管理、博物馆、美术馆等专业人士引入团队,打破职业局限、专业局限、行业局限,打造真正具有全面塑造人才的团队。

(三)实践有生活

“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艺术高于生活,而带动生活、滋养生活。书法艺术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实践,更应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引导人文关怀,提高人文素养。例如书写楹联、赠送书法作品、美化室内装饰等。

四、结语

人文素质教育在于人文精神的浸润,所谓“润物细无声”。这是“一种人生觀与世界观的教育,其核心是引导青少年一代更好地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净化灵魂、理解人生的意义与目的、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6]。人文素质也作为“人”本身所秉承的思想、道德及行为方式和准则,是“人”对“人文知识”知行合一的体现。因此人文素质教育也是“知行合一”的教育。就书法课程而言,把握以人为本的人文教育形式,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为教育服务基准点,是该课程在高职院校设立的首要目标。教学方法、教师素质以及课程建构作为践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三要素,仍需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光明日报评论员.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精神[N].光明日报,2018-09-14(3).

[2]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EB/OL].[1998-04-10]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34/200408/2982.html.

[3]刘小晴.中国书学技法评注[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2.

[4]上海书画出版社编.书法自学丛贴·正书(上)[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3:12.

[5]谭秀森.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M].济南:泰山出版社,2010:1.

[6]唐斌,尹艳秋.科学教育与人文精神——兼论科学的人文教育价值[J].教育研究,1997(11):22-25.

作者简介:陈小平,硕士,内江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赵晓洁,硕士,内江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实习编辑:甄苗苗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教育高职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
医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现状与对策研究
人文素质教育视角下医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研究
人文素质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贵州高职院校招考录取将与高考相对分开
凸显人文素质教育理念在高校语文教学中的贯通
对学生专业社团在高职院校如何定位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