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文化特色景观服务设施设计探析

2020-07-14 13:27李丽凤曾柏稀李海峰
美与时代·上 2020年3期
关键词:壮族民族文化广西

李丽凤 曾柏稀 李海峰

摘要:景观服务设施包括户外休憩设施、照明设施、服务设施等,体现了城市的精神文化风貌和人文关怀。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壮锦、铜鼓、花山文化、绣球等壮族文化符号运用在景观服务设施中,可以彰显城市文化特色。以壮族文化元素为切入点,将融合壮族文化的景观设施案例进行分析,能为壮族特色的景观设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景观设施体现地域特色,使景观场地具有地方特色,通过对壮族文化特色景观服务设施的分析,利用案例分析法,阐述壮族特色景观服务设施设计,弘扬壮族文化。

关键词:广西;壮族;景观服务设施;民族文化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部湾海洋文化研究中心2018年度课题资助项目(2018BMCC02)阶段性研究成果。

早在八十万年前,广西就已经有人类生存的足迹,壮族人民的祖先在先秦时期就有记载。广西省位于广西南疆沿海跨过四大水系,临近云南高原,由于较为特殊的环境位置产生了壮族独特的民族文化,广西的壮族人民主要分布于岭南地区。壮族具有丰富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1],包括大石铲遗址、白莲洞遗址、花山壁画、龙胜梯田、羽纹铜首灯、翔鹭纹铜鼓、那图腾等。物质文化中的铜鼓、行为文化中的花山文化、染织秀备受人们关注。壮族文化在设计中运用主要体现在动画创作[2],包装设计[3]、旅游产品设计中,景观小品设计中运用[4]。

一、壮族特色文化分析

(一)壮锦文化

中国古代就有着男耕女织的传统,壮族人民的纺织技术非常出色,壮锦可追溯至宋代时期,是壮族人民纺织工艺的代表。壮锦不仅线条均匀、色彩艳丽,壮族人民还将精美的图案纺进布匹之中。如表1所示,图案记录生活反映了最真实的壮族风采,体现了壮族人民匠心独具的纺织技艺,图案也具有一定的寓意。壮锦已经成为广西代表性的传统手工艺品,其花色绚丽夺目,融入产品可以点缀产品的美观度,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广西壮锦五彩斑斓,壮锦也成为广西的特色手工艺文化。南宁市青秀山壮锦广场,展示了我们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文化,是一道别致的风景线。现在的纺织工艺飞速发展,古老的纺织技术已经非常少见,壮族文化正在一点一点被现代文化所吞并。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发展现代文化的同时也应该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如何弘扬民族文化特色,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二)铜鼓文化

铜鼓的发展历史悠久,是壮族人民娱乐的主要乐器之一,形状各种各样,是壮族人民的宝贵财富,更是保留在壮族人民的世代生活里,被代代流传保存着。

铜鼓拥有一个精美造型的外观,腰部是弯曲的胸鼓,给人以稳定和饱满的感觉。鼓面是装饰的关键部分,铜鼓的造型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靠近圆桶边缘是用精美的圆形雕刻铸成的,通常以青蛙为装饰物。铜鼓作为壮族人民的敲打乐器,是源于古代越人发明,是中国艺术宝库的瑰宝。到现在将近有两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文化,铜鼓以广西数目为最多,散布量最为广泛。目前有以铜鼓文化结合,进入建筑设计中,如结合铜鼓造型、纹样设计的广西铜鼓博物馆[5]。

(三)绣球文化

壮族人民对绣球有着别样的情怀,绣球为圆形,绣球上绣有花鸟,绣球内放置了一些农作物,四角用彩色缎带装饰,以供手掷。抛绣球俨然已成为广西壮乡独特的活动,绣球的样式精美、做工精致。绣球的最中间部分常常被纹上太阳的图案,绣球外围包裹上一圈绚丽的花边。

(四)花山文化

花山岩画,主要以人物、动物、器物为素材,表现壮族先民的社会生活场景。人物活动是最主要的题材,岩画刻画以块涂法表现,没有刻画人物表情,但人物动作夸张,具有动感。

二、民族元素在景观服务设施中运用的案例分析

(一)壯族特色户外躺椅设计

1.户外躺椅设计痛点分析

户外躺椅有折叠式、悬挂式、摇摆式、固定式等形式。现有的遮阳、便捷式和可折叠式等功能没有和躺椅结合到一块,造成躺椅在功能上单一。户外椅子由于体量、材料等原因,不能很轻松地移动。外观设计千篇一律,没有体现地域文化特色。

2.户外躺椅设计定位

结合壮族文化元素设计一款用于户外,特别是滨海景观使用的躺椅,满足人们休憩、休闲放松的需要。同时体现人性化设计理念,躺椅可以折叠收纳、方便移动。在造型方面结合铜鼓形态进行设计,体现壮族特特色。广西铜鼓的样式按照外观、纹饰可分为甲、乙、丙、丁形状,巨大而厚重的是甲型;凝重、精美、观赏性高的是乙型;形状上宽下窄,壁度较薄的是丙型;体积偏矮小的是丁型。从丰富的铜鼓外观造型,设计创新出具有独特性和文化性的、创新的户外躺椅。其次在纹饰上,广西壮族铜鼓的装饰是相当的丰富,体现出壮族的历史文化特色,是中国历史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本产品结合铜鼓装饰纹理和铜鼓圆的外观造型进行设计,如图1所示,躺椅以壮族铜鼓造型为基本元素,收纳成圆柱造型,可以滚动式移动。躺椅扶手位置以铜鼓纹样进行装饰,内置小桌板方便放置饮料、食品,体现人性化设计理念。

(二)壮族特色公交站牌设计

1.公交站牌设计痛点分析

公交车站整体造型比较单一,缺乏地域特色。站台与路面有18cm高差,且无坡道,造成轮椅、婴儿车等工具无法顺利通行。虽然智能的公交站牌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体现了人性化设计,但是大部分站点的电子信息屏幕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对于视力残障人员使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公交站台前的道路常常会在下大雨时积水导致内涝。

2.公交车站壮族文化设计分析

顶棚外形提取自绣球中一片花瓣的形状,提取了壮锦回纹点缀站牌显示器上下边界,柱子底座上的装饰纹路提取自花山岩画的古代壁画中的人物造型。公交站牌顶棚采用橘红色,代表着壮族的热情欢快的性格。

3.公交车站无障碍分析及雨水收集

站牌显示器的下方设计了刷卡识别的功能,因为采用了立体突出的设计以及旁边的盲文提示,特殊人士可以通过触摸寻找到识别的位置。设计高度结合人机工学设计,只需要稍微抬一下手便可以找到目标位置,不需要进行大范围的移动。

结合现代科技理念,通过无线射频设备与公交网络相连,当识别到特殊人士的识别卡时,会激活内置的语音装置,播报当前站点名称,预计下一辆公交车离当前站点还有几站,预计到达时间。到达时会播报哪一路公交车已经到达,让他们准备乘车。同时通过实时网络,通知公交车司机,让他们停靠时注意有特殊人士需要乘车,并为特殊人群提供必要的帮助。

结合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将雨水收集结合市政服务进行设计,更适合广西多雨的城市气候。下雨时,雨水被顶棚收集,雨水通过管道流入管网到达储蓄池,收集的雨水能在晴天时用于道路洒水、消防设施提供水资源、为绿化浇水水源(如图2)。

三、结语

壮族文化丰富多彩,通过挖掘民族文化特色结合景观设施设计,有利于宣扬地方特色,避免景观设施“千城一面”的问题。在壮族文化的提取上选择了壮锦文化、铜鼓文化、绣球文化、花山文化。此外,壮族的民歌艺术、民俗艺术、服饰艺术、宗教信仰的图腾文化等,也是设计创作的源泉,有待进一步挖掘、提取精华,融入到设计中。壮族特色景观服务设施设计,不仅在外观上结合壮族文化进行设计,也要在功能上进行创新设计。本文户外躺椅及公交站牌的设计,在外观上结合壮族文化特色;在功能上结合人性化设计与现代科技结合的理念,使景观服务设施具有更好的服务人群的功能。让饱含壮族特色传统图案纹样、形态融合进现代景观服务设置中,展示民族文化的特色,美化人们的生活。

参考文献

[1]曾婧,庞鲜.基于壮族文化特征的创意产品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9(10):131-135.

[2]闭尔伦.壮族文化视觉元素在动画创作中的运用[J].艺术探索,2015(3):104.

[3]曾婧,庞鲜.壮族文化在包装设计中的活用——以壮锦为例[J].思路艺术,2018(2):101-102.

[4]梁喜献.壮族文化在南宁市景观小品中的应用[J].中国园艺文摘,2017(11):102-105.

[5]杨丽萍,梁策.以广西铜鼓博物馆为例谈传统元素在现代环境识别导向系统中的应用[J].城市旅游规划,2014(4):206-207.

作者简介:李丽风,硕士,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设计与创意学院副教授,从事景观规划设计方面的研究。

曾柏稀,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设计与创意学院学生。

李海峰,桂林电子科技大學设计与创意学院学生。

实习编辑:张文燕

猜你喜欢
壮族民族文化广西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Cat’s book》
壮族迎客歌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三)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一)
2018广西版画邀请展作品选登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壮族山歌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