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争精神

2020-07-14 10:12吴德燕
文存阅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乌江斗争理想信念

吴德燕

前苏联著名作家瓦连京·奇金在《马克思的自白》里面梳理了马克思回答女儿的20个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女儿问父亲对幸福的理解是什么,他回答了两个字“斗争”。马克思,国际共产主义的创始人,他早已将斗争精神融入血液与灵魂,他的一生就是为人类解放而斗争的一生。在他所执笔的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共产党宣言》一书中,共有32处用到了“斗争”一词,整本书充满了斗争气息。伟大领袖毛泽东就是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斗争学说”之后,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不屈不挠的赢得一个又一个斗争的胜利,同时也逐渐铸就了共产党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崇高政治品格。

如果一定要对强渡乌江战役提练一个核心精神的话,那无外就是勇于担当、不怕牺牲,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

一与“左”斗,据理力争,转兵图存;

二与“大自然”斗,不畏天险,傲骨驱寒;

三与“敌”斗,有勇有谋,不怕牺牲。

下面我们从三个层面来分析强渡乌江的斗争史

首先,我们来讲与“左”的斗争,这是我们党内部的斗争,也是我们强渡乌江的缘起:

众所周知,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特别是湘江战役的惨胜,由八万多人锐减到3万人,最根本的原因是“左”倾军事思想的错误指挥,就在当时红军生死存亡之季,毛泽东同志无谓个人政治上的不平等待遇,与力据争的提出了正确的战略思路,并亲自酝酿了“担架上的阴谋”(解释这里的阴谋),进而才在通道、黎平、猴场会议上唇枪舌战力压群雄,最终让“左”倾军事领导人不得不理逼就范,顾全大局,实现了转兵至敌人力量比较薄弱的贵州,进入黔北,建立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根据地,图存壮大的正确军事路线,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卓越超群的战略眼光和勇于担当的高超斗争本领,从而也拉开了强渡乌江的序幕。

二与“自然环境”斗争,不畏天险,傲骨驱寒;

红军到达乌江边时是1935年元旦前后,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冷到什么程度呢?四个字“折胶堕指”,意思就是冷到树枝上压满了凝冻,一碰就断,如此恶劣的天气,红军没有任何避寒措施,仅凭着破旧且单薄的红军服下的一身傲骨与寒流抗衡。当年的乌江,素称天险,江边悬崖绝壁似刀削斧劈,江面宽达百米,江流湍急,最高流速达一秒钟两米,轰轰急流,震耳欲聋,时不时的还会看到一个个巨大的漩涡呼啸而过。如此凶险,一般人站在江边都望而生畏,更不要说渡过去了。然而这一切,在我们红军面前就一句话“惊涛骇浪从容渡,越是艰险越向前”,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红军战士从来不缺的就是战天斗地、遇山开山、遇水搭桥的斗争精神。

三与“敌”斗,有勇有谋,不怕牺牲。

与敌人的斗争是最残酷也是最艰难的。历时五天五夜的殊死搏斗,歼灭了敌人四个团两个营,成功的渡过乌江,但我们的红军战士也付出了宝贵的生命,特别是回龙场和江界河渡口的战斗,由于天寒地冻、水急浪高,敌人火力密集,我们九位至今仍不知名的红军战士,不幸被漩涡卷走,活生生的被无情的江水吞没,英勇牺牲,杨得志的回忆录里这样写到

战士们眼睁睁的看着战友被冲走,当时江边一片沉寂,当我悲痛的发出继续试渡的号令时,江边顿时又沸腾起来,战士们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也没有因为战友的牺牲而退缩,相反,战士们积极踊跃的向孙继先营长请命,纷纷要求参加强渡队,当第二次试渡开始时,全团士兵们泪噙双眼,不约而同地大声宣誓,“一定要渡过去!”。勇于担当、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

如果说牺牲是没得选择的话,那么毛连长和四名战士他们渡江成功以后完全可以消失于江湖,过上普通百姓的生活,但,他们并没有选择当逃兵,而是选择在草丛里隐蔽了一天一夜,还有力的策应了战友攻打敌人。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毛连长带领着4名战士怎么做到的,刚从冰冷刺骨的江水里翻滚上岸,浑身湿露露的,寒流彻骨啊,然后就这么一直一動不动的在草丛里隐蔽了一天一夜,他们不冷吗?他们不饿吗?他们不累吗?答案是否定的,在如此天寒地冻的季节,他们冷;他们粒米未进,他们饿;他们一天一夜未眨眼,他们累;但他们就是凭着顽强的毅力和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战胜了这一切不可能。

时至今日,我们再来回顾这段历史,或许有人会发出疑问,如果强渡乌江一战,斗争精神就是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面对枪淋弹雨,勇于担当,不怕牺牲的话,那么我们今天生活在和平年代,再来谈斗争是不是有些不合适宜了呢?其实不然,如今,我们的社会文化愈发多元,国内外政治环境日趋复杂,我们面临的风险与挑战更加多样、迷离。使得我们的斗争更为艰巨更加微妙,而且是不请自来。所以当务之急,我们的党员干部就是要练就一身过硬的斗争本领,勇于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自己的利益,终生服务于人民,为实现伟大梦想,奉献一己之力。

那么怎样才能增强斗争本领发扬斗争精神呢?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一、坚定理想信念

当今,在面对复杂形势诸多的新情况、新特征、新问题时,我们必须要坚定理想信念,否则我们的斗争就会偏离方向,甚至成为迷途羔羊。坚定的理想信念就是我们斗争方向的指路灯,试想,如果在突破乌江战役中,战士们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作支撑,他们何以会眼睁睁的看着战友被无情的江水吞没后,还不计一切后果不惜牺牲自己最宝贵的生命而去选择前赴后继呢?很明显,一切都是信仰的力量。

二、加强理论修养

理论是斗争的基石,如果缺乏基本的理论修养和理论思维,就很难应对和战胜各种风险挑战。马克思说:只要理论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只有理论彻底,就能说服人。所以,毛主席能为民所拜,就并不奇怪了,毛泽东同志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他一生阅书无数,解放后,据统计,他的书房藏书10万册,而且还只是冰山一角,有很大一部分,在战争时期不幸遗落。在强渡乌江一战中,如果毛泽东没有那么深厚的理论奠基,他能有那么多的锦囊妙计和如此高超的政治斗争艺术吗?在当下,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更应该以认真的态度,主动加强理论修养,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要努力做到运用科学理论对复杂的现实问题作思考,牢固树立正确的三观,以保证在斗争中不迷失、不退却。

三、增强实践历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斗争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长期实践培养出来的。如果我们广大的红军指战员,空有一腔热血与深厚的理论素养,而不投身于实践,不敢于实践,从哪积累经验增强斗争本领呢?斗争精神更是无从谈起。就比如突破乌江时的渡江工具“竹筏”,如果不是杨得志团长的实践经验丰富,他又怎会在时间那么紧迫的危机关头,指导战士们就地取材,扎出那么多的竹筏,我们拿什么和恶劣的自然环境斗呢?更不要说如此简陋的竹筏还在渡江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总之,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克服心浮气燥、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等毛病,扎扎实实、心平气静的投入到各种伟大斗争的一线,在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人在其位,谋好其职。

社会总是在矛盾中发展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十九大报告中,四个伟大,伟大斗争排列第一,为什么?因为它很重要,是当务之急,是重中之重,它是社会主义实践,是手段,是激发前进动力。只要我们所有党员干部众志成城,坚守好共产党人最崇高的政治品格——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相信我们中华民族伟大梦想的实现,指日可待!

如果说突破乌江一战是正义与邪恶的一战的话,那么从红军战士身上体现出来的“勇于担当,不怕牺牲”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将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并继承。因为,尽管我们今天生活在和平年代,斗争变得再多样迷离。

猜你喜欢
乌江斗争理想信念
走进东山学校,寻找理想信念的力量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用对党忠诚诠释理想信念坚定
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红色家庭(二)
行吟乌江
在斗争中走向胜利
领导干部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艾滋病之役
吊乌江
乌江,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