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稳步推进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世界发展带来的价值不可忽视。在新时代之下,中国社会发展实践只有和马克思主义结合在一起才能够不断促进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深化发展。本文由马克思主义的独特魅力及新时代之下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这两个角度展开分析,在实践逻辑、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层面,将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和当下中国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以期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具体实践以及时代特征结合在一起,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发展能够促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建立。马克思主义是以继承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为前提,实现的科学的世界观与彻底的社会革命论,除此之外,它还是一套科学、严谨、完善的理论体系。新时期之下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需要持续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我们应当准确理解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思路,使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使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理念和我国社会发展紧密融合在一起。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独特魅力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大会上,有人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不断发展的开放理论,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基本归纳。马克思主义的独特魅力体现在科学性、实践性、人民性、开放性、世界性等多个方面。首先,马克思主义是知道共产主义运动与发展的一门科学,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作出了客观解释,并提供了一种改进世界的科学方法。[1]其次,马克思主义的时间观点多体现在理论来源于实践方面,在探究该学说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目的是帮助人们以科学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和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党政的根本属性是人民性,该理论的人民性主要是由坚定的人民立场中而来,同时,马克思主义还是以满足人民需求为诉求而不断发展与完善的,其最终目标就是实现全人类的解放;马克思主义并非僵化不变的,在时代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也在不断革新,从而更好地与实践匹配在一起,在实践的前提下,马克思主义有了时代性特征,对传统理论不断地进行革新,有选择性地进行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是全人类文明的发展成果,对全人类优秀的思想成果进行全面总结,在世界各地不同文明的孕育下,马克思主义突破民族思想的限制,发展为适用于全世界无产阶级与社会主义的科学原理[2]。
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国情进行结合,走适合中国实际的发展道路。使马克思主义不断的坚持与发展,实现在中国的本土化和民族化。在其和中国具体国情实际相融合的过程中,第一步是要借助理论对实践进行指导,第二步就是在理论和中国国情融合的过程中总结实践中的经验,借此进一步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使其在中国的基础上获得深化和发展。第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即为将马克思主义的优秀理论应用到中国的革命、建设与改革过程中,在中国的具体政策实践方面运用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实践活动进行指引。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借助中国在发展过程中的先进经验进行进一步丰富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为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优秀文化积淀相结合,使其可以在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中获得进一步发展。总而言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立足中国国情,借助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困扰中国的发展问题,并借此实践总结经验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进一步的丰富和深化。
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对于历史进程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马克思主义的进入和传播阶段。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学习,了解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生平,深化马克思主义思想。这一阶段大量的先进人士了解了马克思主义。第二阶段是马克思主义即将中国化阶段。中国先进的思想家们开始尝试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他们在革命和改革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但由于尚不熟练,存在着教条主义和理想化的缺点。第三阶段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阶段。受到经验和教训的启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产生了第一次飞跃,毛泽东思想应运而生。随后邓小平理论等理论成果的涌现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这一历史进程显示出中国开始正确的将马克思主义应用于实践中,并且不断的进行修正。这些重要思想,都是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由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实际相融合,是指引中国发展并且需要长时期的坚持的智慧结晶。
1.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在实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理论实践的过程中,首先要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方面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通过理论研讨制定符合中国实际的思想路线,结合中国的时代特点、优秀的文化成果,以及在革命和改革中总结出的客观规律,借助民族化的形式进行展现。这是一个长期的、永无止境的探索过程,需要通过不断地实践活动进行丰富和发展。
二、新时代之下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方向
2.1熟练掌握并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有学者提出,以马克思主义市场观点方法来对我国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并进行有效解决,这是党的传家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几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展现出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对于指导中国国情和中国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提倡以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提高我国社会的生产能力和水平,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首先,可基于马克思主义观点来对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期间所遇到的各类现实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和解读,提高党组织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学习和理解能力,保证全党能够充分应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问题。[3]另外还要将马克思主义充分融入到人们的思想当中,对我们的实践提供指导,深化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有正确认识,在工作实践中充分应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来分析、解决矛盾问题。
2.2以科学的态度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落地生根
中国共产党向来坚持“联系实际”的发展思想,这也是我党对马克思主义所秉承的科学发展态度。新时代之下,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即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是行动指引而并非生硬的教条,需要立足于实践工作而优化调整,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国内外形势、中国内部各类社会事业的发展等多方面存在的问题让我们也来到了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我们应当形成理论结合实践的发展意识,科学解答新时期我们应当坚持怎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结合新时代条件与实践需要,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发展的眼光来认识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通过坚持不懈的探索创新,凝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
三、新时代之下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终目的
3.1在伟大斗争中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动力
在已经过去的五年里,中国的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发扬不畏艰险敢于斗争的民族精神实现了中国历史性的变革。运用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解决了很多在中国长期存在却难以解决的问题,实现了中国人民很多美好期盼。在如今各国波诡云谲的发展态势下,中国面临着国内和国外的重重挑战,有着更大的发展难度和风险阻力。共产党人更要借助马克思主义,在伟大斗争中树立信心,奋力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实现顶层设计,进行自我建设。全党和我国的各族人民都要做好思想准备,勇于自我批判与自我革命,,破除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的约束力,实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活力,运用马克思主义推动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发展,打破固有的藩篱转化为中国人民不断斗争的精神动力。
3.2在伟大工程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领导能力
在新的发展时代,伟大工程作为“四个伟大”之中最具决定性作用的一项,需要坚定不移的进行深入推进。以政治建党为基础,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全党的武装,提高我党在政治中的领导能力。通过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理论创新,坚持以人民作为发展建设的中心,密切和群众的联系,发动群众提高我党的组织能力。通过增强制度建设,对腐败行为进行深入打击,对共产党人进行监督,提高人民对共产党的信任度和认可度,进一步夯实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领导能力。
3.3在伟大事业中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实践
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代推进伟大事业的发展主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在理论和实践中推动中国不断发展的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人将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继续不断推进社会主义进程的现代化发展,尽全力满足中国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各种需求。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丰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行动指引。运用马克思中医中国化的理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并且为国际社会提供中国的方案和智慧。坚定不移的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避免走封闭化的发展道路,坚定“四个自信”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进一步的中国化发展。
3.4在伟大梦想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自我价值
中国人民从水深火热中站了起来,通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实现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在中国开拓出了发展的新阶段。在中国人民实现伟大梦想的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实际进行互动,科学统筹中国民族复兴的战略指引,力图全面实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伟大价值。新的历史阶段受到中国现阶段矛盾的困扰,在满足我国人民不断增长的需求的过程中借助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指引,在新的历史方位实现第一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得中国人民共同富裕。与此同时就势而上,向着第二阶段的发展目标不断奋斗。最终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梦想,提升中国人的幸福感,使中国向着人民信仰、民族希望和国家力量的目标不断奋进。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化的关键,就在于在深刻认识中国现阶段国情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深刻研究和理解,正确的统一二者的关心并融入到中国革命和建设之中,使得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在马克思主义的正确引领下不断发展。
结语
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时代“内心深处的真正呼喊”,由此,应当以问题为导向,感受时代的真实呼声,在改革开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于当代我国社会的发展问题、发展走向、发展方法等方面,按照党中央领导班子提出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发展策略,来解决时代发展的各方面问题。所以,我们应当明确新时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打破封闭的发展思想,探索新时代的改革发展之路,不断完善和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筱维.如何在新时代条件下更好的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J].法制与社会,2016,(25):11-12.
[2]孙跃纲.以大众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思考[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9,(3):34-38.
[3]陈发水.解放思想与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发展[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2(1):47-53.
[4]梁旭辉.后现代理论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反思[J].宁夏社会科学,2016,(1):59-62.
作者简介:
赵福超(1996年—)男,汉族,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人,研究生,河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