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家园合作对话 有效推进亲职教育

2020-07-14 17:15白肖静
山西教育·幼教 2020年6期
关键词:育儿家园幼儿园

白肖静

“亲职教育”亦称家长教育。幼儿园亲职教育指协助父母获得称职父母角色的经验,帮助父母提升教育素养,提高教育能力,胜任父母角色,担当父母职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明确提出,广大家长也是《指南》的主要使用者,其核心指向家园合作共育。幼儿园应与家庭密切合作,并有计划地开展亲职教育。

一、发现问题,把握需求

1.以问题为中心,家长提升教育素养的自觉性不足。通过有关调研发现,只有少数家长关注到了自身对幼儿成长的重要影响,能够主动寻求自我成长,愿意积极接受亲职教育指导。但大部分家长都是等到幼儿出现问题时,才会寻求帮助及解决办法,在这种“问题解决式”的学习中,家长是被动的接受者。通过亲职教育活动,帮助家长参与亲职教育的自主性,强化科学教养观念,建立“我是好爸妈”的信心和勇气,支持和引领家长自我成长,是亲职教育指导研究的根本所在。

2.唯知识化。目前,家长亲职教育活动具有表面化和抽象性的问题,缺乏操作性,不易实践。家长更需要连续跟进式的、实践操作性强的指导,能够在育儿过程中将习得的知识技能转化为具体可行的语言和行为,从而有效解决面临的育儿问题。

3.贴标签。在亲职教育指导过程中发现,家长有时容易片面理解“应该……不应该……”“必须……”等绝对化的观念。在亲职教育活动开展中,切忌将孩子之间、家长之间进行横向比较,切忌向家长和孩子渗透不适当的评价观念。要防止将家长观念引入非黑即白、是或否、对或错、恰当或不恰当等二元评价论当中,而应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

二、深度践行,積极对话

探索幼儿园有效的亲职教育指导形式,重在促进家长理解贯彻《指南》,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开展幼儿保育和教育。

1.学习活动。幼儿园可结合实际情况,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家长对亲职教育的实际需求并积极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家长参与学习活动,学习内容可分为常识课程和兴趣课程,将3—6岁幼儿保教应知、应会内容和常见问题的解答包含其中。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开展家长培训,组织体验活动,鼓励相互交流分享。以《指南》为依托,为家长提供主动学习的机会,增强父母在幼儿成长中的角色意识、责任意识、主体意识,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增强亲职教育素养。

张博妈妈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就建立了“读人 读书 读世界”的微信群,她通过互助式的学习方式,与家长交流阅读,交流育儿,引领许多家长和孩子爱上了阅读。园所也可举办一些家长活动促进家长学习,如举办“在爱的世界里共同成长——家长都是教育家”的征文交流活动等,通过多项举措促进家长成为乐于学习、善于思考的合格家长。

2.游戏活动。根据幼儿的游戏兴趣和关键期发展特点,设计组织亲子游戏活动,如设计节庆、阅读、运动会、故事表演等亲子活动,教师在活动中引导家长与幼儿共同协商、制作道具、排练、展示等,在互助合作中增进亲子之间的互动及积极情感的建立,增强父母角色的胜任感。家长通过与教师的零距离合作交流,在亲身体验中获得有益的育儿经验,增进家园合作共育的一致性。

游戏活动可以是一次单独设计的亲子活动,也可以与学习活动有机结合开展。比如以学习活动中建构游戏“摩天大楼”的录像为素材,教师采用“观看游戏录像——解读游戏内涵——体验游戏乐趣——回顾游戏精神”的方式,引导家长通过活动充分理解“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的教育价值,并习得亲子游戏的经验。

3.沙龙活动。幼儿园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分享活动、影片交流活动等,请家长讲述“我与孩子的故事”,分享孩子的成长,充分尊重每一位参与者的话语权,并组织专家、教师与家长充分对话与沟通,努力营造出更加包容、友爱、互助的良好氛围。比如讲述绘本故事《亲爱的小鱼》,自由讨论“什么是爱”、讨论让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赏析电影《小人国》,感悟幼儿的“三性”,学会解决幼儿之间的纠纷难题,学会欣赏和悦纳不同孩子的性格特点。

4.助教活动。家园双方相互协商确定助教方案,按照幼儿园及各班级的具体安排,家长自愿选择、自主报名,家委会、班委会协助组织管理。通常家长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深入班级进行教育服务活动。比如医生家长宣传讲解六龄齿的保护常识,从事化学研究的家长带领孩子们做实验观察微生物,警察家长给孩子们科普交通安全知识,体育爱好者家长则带领孩子们玩起了花样篮球……家长通过助教活动不仅获得了与孩子一起玩耍与探索的喜悦,还能够深入了解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安排,增进对园所及教师的信任与理解,同时也加强了对幼儿的认识,是加强亲职教育的重要方式。

幼儿园亲职教育指导活动形式多样,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合理安排,保证活动的可行性与易操作性。

三、牢固根基,提升发展

亲职教育指导活动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幼儿园文化的根基,离不开课程的指引,更离不开教师队伍的共同推进。

1.将园所文化建设根植于亲职教育工作中,打造“有爱、和谐、美好”的精神家园,有效形成“家园共识、家园共育”的良好氛围。如成立亲子合唱团,组织“爸爸来了”亲子社会实践活动,邀请毕业幼儿及家长与在园幼儿及家长开展分享交流活动等,以“爱”的主题贯穿始终,重视家园共同体建设,重视园长、教师、家委会成员在活动中的引领作用。通过长期不懈地组织文化建设活动,唤醒更多家长潜在的教育智慧,将家园合作共同成长付诸实践。

2.让课程建设借助于亲职教育活动生根发芽,探索亲师幼共建课程,家园共育实施课程,形成在游戏中“同学习、共成长”的园本课程特色。将活动与园本课程相结合,如以音乐游戏与戏剧表演为内容开展亲职教育活动,教师带领家长一起做“坚持不懈的小乌龟”游戏,使家长在充分感受游戏快乐的同时,领悟坚持性学习品质养成的益处。又如亲师幼在有趣的“魔法舞会”“木头人”等音乐游戏中体会精灵跳舞、专注倾听、身体控制的美妙感受,通过开展戏剧表演游戏“摇摇晃晃的桥”明白合作、谦让等社会性教育的重要意义。“真听、真看、真感觉”的亲职教育活动,不仅使幼儿园形成了每月一个家园共育主题日的园本课程亮点,还使家长进一步了解了孩子在艺术活动中的学习特点及教育价值,体验到有效的亲子互动方式。

3.师资队伍建设与亲职教育活动相互促进。在亲职教育活动中,园长与教师是设计者、组织者、宣传者、培训者、引导者、合作者。每周家长课堂,园长亲自挂帅上阵,将正面管教、心理咨询等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手把手引领家长和教师一起成长。结合成熟型教师的专业优势,开展建构游戏、科学实验、生活教育等亲职教育活动,增强了教师举一反三、与家长互助合作的综合素质。通过一次又一次亲职教育的有效开展,教育者的研究能力不断提升,一支“亲职型”的教师团队逐渐成长、成熟。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儿童早期所处的环境和受到的教育可能影响其终身。有效开展亲职活动,加强家园共同体的对话交流与合作发展,能够提升家长参与亲职教育的主动性、科学性、操作性,同时也为园所及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研究机会,形成家园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的良好局面。家园合作,共同助力幼儿获得优质教育,为幼儿一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责任编辑:牛丽真)

猜你喜欢
育儿家园幼儿园
梦中家园
爱“上”幼儿园
温馨家园
想念幼儿园
育儿神器
育儿Q&A
育儿Q&A
幼儿园私家菜
“无忧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