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吧,坏情绪

2020-07-14 15:26刘树英
青少年科技博览(中学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紧迫感痴呆症心脏病

刘树英

大家知道,心理因素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有害情绪会影响身体健康。下面的7种有害情绪,我们要认识它们,远离它们。

愤世嫉俗

愤世嫉俗者倾向于怀疑和不信任他人,这是被科学家称为“敌意”的性格特征。

愤世嫉俗进一步发展,最大风险是诱发心脏病。因为愤世嫉俗的情绪会引发压力激素与蛋白质C3高量分泌,并释放到血液中暂时“打晕”大脑与心脏,产生类似于心脏病发作的胸痛和气短症状。压力激素与蛋白质C3还会导致免疫系统缺陷以及包括糖尿病在内的各种疾病发生。

有很多烦恼

经常烦恼就容易抑郁,容易变得神经质,这些人都会过早死亡。

专家指出: “烦恼多的人感冒率较高,也会比正常人死得早。”另外一项对近1 800名男性、长达30年的跟踪研究表明,烦恼多的人容易吸烟,也会经常熬夜。熬夜可能导致头痛欲裂,进一步影响身心健康。

生活没有目标

缺乏使命感的人,寿命可能会被缩短。一项长达5年、涉及1200多名70岁老人的研究表明,那些有远大生活目标的老人患痴呆症率是10%.死亡率为18%;而没有远大生活目标的老人患痴呆症率是32%.死亡率为50%。

专家指出:“目标高的人很容易从他们生活中获得意义,并可能从事他们认为重要的活动。”他们可能有分泌适度的压力激素、更好的心脏健康或更好的免疫系统。其中的生物学机制仍需要更多的研究。

缺乏自制力

自制力是指人们能够自觉控制情绪和行为。既善于激励自己勇敢地去执行自己的决定,又善于抑制不符合既定目标的愿望、动机、行为和情绪,是有自制力的表现。自制力是坚强的重要标志。研究表明,有责任心的人——有组织、自律,而不是冲动的人,会比其他人多活2到4年。

高度尽责的人不太可能过度吸烟或饮酒,生活更加稳定,压力也更小。

缺乏自制力就是任性:对自己持放纵态度,言行不加约束,不计后果。这一切自然是违背健康原则的。

焦虑

经常焦虑的人会极度疲惫,头脑紧张。这类人患痴呆症的比例高达35%~70%。与极度焦虑的人相比,举止柔和、冷静和自我满足者以及性格外向的人患痴呆症的可能性只有5%~20%。

研究表明,虽然基因在某些类型的痴呆症中起作用,但阿尔茨海默病和其他疾病引起的痴呆症是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忧郁和悲观

忧郁、拘谨和悲观的人,很容易只关注一件事的负面信息,同时也不善于在社交场合表达自己的感情,所以总是会体验到挫败感和自卑感。这种人格被定义为D型人格,或者D型行为模式。

D型人在社交上处于劣势,在身体上也往往如此。

专家认为,D型人格群体比其他人群更容易悲观和抑郁。这种人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有些人有头疼、胃痛、腹泻等疾病,其病因可能来自希望得到别人注意、关心等心理因素。具有所谓D型或苦恼型人格的人,比其他人死亡的概率高30%以上。

紧迫感

工作中有各式各样的“紧迫感”,比如紧迫的截止日期、更高标准的要求和更长时间的工作,可能会导致工作压力。

长时间的压力可能是致命的,工作压力会增加患心脏病、流感、代谢综合征和高血压的概率。比如,工作的“紧迫感”会直接影响与扰乱身体处理葡萄糖的能力,從而导致糖尿病。统计数字显示,经常感到压力大的人,罹患2型糖尿病的可能性几乎是常人的两倍。

那么,遇到烦恼该怎么办呢?

遇到烦恼时,最明智的选择就是找自己信任的老师或家长深入交流,尽量倾诉心中郁积的困扰,让师长帮我们排解不快。再有,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也是正确的方式。不要以为看心理医生有多丢人,让阳光照进心灵才是最重要的。因为,我们要过幸福快乐的生活。

希望你能够大声说:再见,坏情绪!

猜你喜欢
紧迫感痴呆症心脏病
防衰弱也能防痴呆症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痴呆症精神行为症状的治疗进展及照护建议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推动产销对接要增强紧迫感
我做了七八次产检都正常 孩子怎么有心脏病?
任重道不远 更需紧迫感
研究发现早老性痴呆症新因素
鼾声如雷或为痴呆症早期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