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薪元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场合多次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习总书记的光辉论断和论述,进一步证明了企业一直以来的发展战略目标是正确的,必须坚持不懈、毫不动摇地贯彻执行下去。
【关键词】人才;引领;企业创新;发展
1.下好创新“先手棋”,培育发展新动能
我国科技人才队伍规模为世界之最,但由于结构复杂、人才分布不平衡,使得一些领域内的知识型、技术型人才被雪藏。所以,要练得一双发现创新型人才的“火眼金睛”,善于发现和使用人才,创造有利于人才创造脱颖而出的环境。从企业层面来说,更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思想,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原则,让不同背景、不同经历的人才为公司创新发展建言献策,增砖添瓦。而且,对于创新型人才,光引进来不行,还得留得下、留得住。正所谓,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驻。要为人才创新撑起“保护伞”,搭建“大舞台”,布局“先手棋”,全方位、无死角的提供必需的便利条件,确保创新型人才劳有所赞、创造成就、实现价值。
人才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战国策—燕策》上讲了这樣一个故事,说古代一位君王遍求千里良驹,让大臣们去想办法弄,其中有一位大臣不惜出资五百金,买了一副千里马的尸骨回来,不解其意的君王大怒,认为这个大臣不会办事。故事的结局是大臣出千金买骨的诚意广为散播,最终让这位君主在短时间内得到了真正的千里马。仔细回味这则故事,内容的精髓在于花五百金买千里马骨骸这个情节上。这个情节有两个信息值得玩味:一是招徕人才不能凭空喊,必须舍得投入;二是求才不能学叶公好龙,必须体现出求贤若渴的真正诚意。按照现代观念,我们可以将千金买骨的故事看做一场风险投资,只不过投资的对象是人才。首先,人才作为一种稀缺资源,搞人才工作就必须舍得投入,无论是情感、事业或是物质,就要有故事中肯花五百金买骨的魄力和气度。其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招商以诚,招才同样要展现最大诚意。我们分析故事中的那个君王,之前想要得到千里马,肯定也是做好了重金求购的准备,但为什么并没有如愿以偿的顺利买到呢?而是在大臣重金买骨之后,千里马才纷至沓来?就在于后者的行为让卖马者看到了求购的诚意。风险投资,不光要有拼血本的毅然决心,更要有踩到点上的方法技巧。人才作为创新发展的“新动能”,出先手,用诚心,落实招,必不可少。
2.遍撒创新“英雄帖”,增强发展吸引力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人才强、科技强,才能带动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如何进一步放开手脚,广聚天下英才?如同“木桶原理”一般,一个木桶装水的容量是由最短的木板决定。同样道理,一个团队是否优秀,每个员工都至关重要。
过去,我们在人才引进方面,可能更注意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强调用优厚的物质条件和真诚的心打动人才、吸引人才,在用事业留人上下功夫欠火候。其实无论怎样,给予多么优厚的待遇都会遇到“天花板”。因为金钱的多寡终归可以衡量计算,能提供的待遇终究有个底线,不可能超越公司自身的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增强感情的粘合度也会有限度制约,人才与引进方的关系,说到底首先还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劳动合同关系,是建立在经济关系基础之上的伦理情感关系。就待遇而言,我们能给的,别的地方别的企业别的雇主也能给,甚至翻番加倍;就感情而论,我们能打动人的地方,别人也非冷血动物也会做到位。只有事业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别人很难复制的资源,成为持续吸引力的决定因素。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千百年来,人们将这个典故奉为礼贤下士的经典。刘备的“诚意揽才法”,也成为人才招聘者纷纷效仿的套路模式。以今天的眼光看,刘备三顾茅庐之所以能够请出“卧龙”相助,打动孔明先生的关键应该并不在刘备三顾隆中的过程,而是刘备准备逐鹿中原、兴复汉室的宏伟事业愿景。正是这个愿景,让诸葛亮看到了其发挥作用、体现人生价值的广阔舞台,最终成就了这番佳话。试想,当年驰名南阳的卧龙先生,在刘备之前,难道就没有哪位英雄豪杰慕名而来,请其出山么?众多招聘团队中,就单单只有刘备最有诚意么?这些问题的答案应该都是否定的。刘备高人一招的地方,就在于他用事业留人同诸葛亮的个人愿景高度契合。所以,有些时候,物质、待遇等硬条件略差一点没关系,给他感兴趣并愿意为之付出奋斗的事业愿景,“与君携手、共谋大业”,这种机缘与幸福,对人才必然极具吸引力!
3.开动创新“发动机”,助推高质量发展
长期以来,依靠低要素成本优势,并借助投资拉动和规模扩张,我国在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确立了显著的比较优势。这种产业结构在促进大规模出口和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如经济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经济发展效益不高、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等。只有把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品牌创新等多种创新手段运用到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才能改变产业结构主要以低端为主的局面,促进产业体系向中高端水平迈进,为保持中高速增长提供坚实的产业基础。
要顺利跨越高质量发展这个“必须跨越的关口”,就必须让创新这个“第一动力”的发动机开足马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经野子内幕》中为我们讲述了西邻五子的典故,说西边邻居家有五个儿子。一个儿子老实,一个聪明,一个瞎,一个驼背,一个瘸。于是西邻就安排让老实的务农,聪明的经商,瞎子卜卦(算命),驼背搓麻绳,瘸子纺线,结果五个儿子各得其所,都不用为衣食发愁。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西邻真可称得上是“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他为其每个儿子所进行的人生设计和岗位安排可谓精妙,很好的做到了扬长避短,恰如其分的发挥了每个人的长处和优势,将最合适的岗位安排给最适合的人。从这一点上看,西邻的典故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人人皆可成才,天下没有废品,只不过你放错了地方而已。创新是发展的源泉,是源源不断的驱动力。
4.瞄准发展“风向标”,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
中兴遭遇的滑铁卢,华为来自美国为首的西方围堵,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落后就要挨打”,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的切肤之痛。目前,我国核心和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为50%左右,新产品开发70%靠外来技术。只有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才能摆脱对国外核心技术的高度依赖,创造更加独立自主的发展环境。有研究表明,通过基础研究产生的原始创新成果,可以进一步转化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基础研究所占比重不到5%,仅为发达国家的1/4。基础研究投入不足,不仅使我国缺乏原创性、颠覆性创新成果,而且成为核心技术领域缺乏重大突破的主要制约因素。在全面创新中,科技创新处于核心位置,对其他领域创新具有重要引领作用。经济发展史不断证明,世界范围内的每一轮科技革命都会推动产业结构的巨大变革和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也会孕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必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准确把握创新方向,提升创新要素使用效率,从而实现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的紧密融合。
只要我们抓住人才资源,驱动创新发展,不断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产生真正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