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之机话太极

2020-07-14 02:32张进
少林与太极 2020年1期
关键词:动静意念体悟

张进

“動”,是太极拳的法则。太极无法,“动”即是法。太极拳本身就是大脑有意识支配下的思想运动。观太极图,阴阳双鱼由阴转阳,由阳转阴,周而复始,往复不断。太极拳是阴阳两个字,明阴阳之理,懂变化之法,巧妙运用阴阳变化,才能真正体会出什么是用意不用力。

内家拳“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气运身”的原则,对挖掘人体的潜力、开发人脑的智力有积极的作用。练拳犹如盖房子,拳架就像搭架子。房子盖得漂亮,要精装修;房子精装修好,就需要住进人;房子有人住了,才会有生气;最后住在房子里的人要能走出去、走回来。拳架再好看,也就是一个空架子,需要修炼内在的东西,那就是内气、内劲。修炼的内气、内劲,能放得出去,也能收得回来,就是指我们的内气能收放自如、随心所欲。

意气君来骨肉臣。心意为主导,骨肉为从辅。耳藏精,口藏气,目藏神。太极拳连绵不断,是内气、内劲、内意的连绵不断在自己身体内时刻流动,让经络疏通,这才是生命的大药。练出元神,练到神明,练到自己能控制住自己的元神。外在形体是有限的,思想意念是无限的,人的思想意念一刻不停地在活动,是看不见的内在神、意、气的中和运动。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这才是有活力、有韵味的太极拳,才能修炼到出神入化的高境界。

“静”,既是一种追求,也是一种状态,贯穿太极拳的始终。身体松静,内心安静,思想宁静,从无极到太极,阴阳开合万物生,静极生动,动中求静,虽动犹静,心静体松,由松柔缓慢到全身松透。人只有在完全入静时,才能体会到内在的神、意、气的协调变化。神意要内敛,聚神、炼意、养心,达到心静神宁,身心和谐,心平气和。练太极拳要心静,心不静则不专,一举手前后左右全无定向,故要心静。练太极拳要细心体认,随人所动,随曲就伸,不丢不顶,勿自伸缩。“静”贯穿着太极拳练习的整个过程。

太极拳是内家拳,功夫的提高都是从松静、松柔上去寻求并体现的。因此太极拳是靠静力打拳,讲究以静制动,内固精神,外示安逸,外静内动,外动内静,虚实转换,用虚打人,前手是实,后手为虚。比如野马分鬃,是用后手的按劲将人发出去。这种静力,就如运行中的汽车突然一个急刹车,车上的人却都站不稳摇晃出去的道理一样。能理解这个道理,就明白了太极拳的真含义。太极,静中求;太极拳是在静中找劲,静中出功夫。

“动静之机”: 《太极拳论》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这里所提到的“动静之机”的“动静”,是劲力开合时对自身感觉的一种形容,“动静之机”的关键是“机”,就是在动静的微细之处体察变化。推手实战中,彼不动我不动,彼微动我先动,练拳时体悟的就是这一点动静之间的细微的变化。太极拳就是动静、虚实、开合、收放的不断转化,一切都在变化之中。

太极是中国古代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哲学思想之一,太极拳基于太极阴阳的理念,动静是太极拳的根本,是阴阳学说的具体化。练好太极拳,一定要去体悟身体和意气的动静、虚实、开合、收放,体悟动静之机的细微变化,用思想意念统领全身,通过入静放松、以意导气、以气催形的反复习练,进入“妙手一运一太极,太极一运化乌有”的境界,达到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目的。

太极拳虽静,但静中藏动;虽动,但动中存静。动静之机,虚实转换,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动静结合,能静方知动,不静不知动之奇,不动不知静之妙。动静之机,一切都在变化之中。

行走坐卧均修炼,阴阳转换时刻变。若想早日成正果,静心养气无杂念。

(编辑/刘强)

猜你喜欢
动静意念体悟
初探雨林
萌宠
菜市场离我只有一百步
微·视界
懂,才能得
意念修复功法
动静之间
太极拳推手练功“用意”浅悟
解题中的数学史
球场揽胜 原汁原味 动静皆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