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钢
(一)
拳谱云:肘之地位,在肩与腕之间。承上达下,关系至巨。锻炼此处,如不得法,则意气不能运之于手,动作焉能活泼自如。
故任何姿势,应以垂肘为上。使腰背之力,由肩达肘,由肘而运之于手。
至其应用之时,以距离最近为宜,贵乎神速,切忌迟缓。盖恐被敌拨挑也。
所用步法,以半步为妙,以免肘部高举,腋下为敌所乘。
至其应用之法,有盖肘、献肘、仰肘、拐肘等法。所以,人们常把肘比喻为人体之“第二防线”。拳谚“远用手,近用肘”“手不离肘,肘不离肋,肘法护心”“宁挨十手,不挨一肘”“肘打四方人难防,贴身靠打情不留”等等,均表明了肘法在少林武术中的特点和地位。
故歌曰:“心肘两相依,起落常护心。用肘宜近取,最忌远处寻。变化要迅速,露形势已尽。中起领根梢,呼应能制人。”
(二)
少林武术中的肘法,一般指屈肘时将肘尖和接近肘尖的后臂、前臂的部分作进攻与防守动作的方法。肘法在少林武术技击术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从力学角度看,“肘”较“拳”短,距肩近,力臂短,但较手更能利用肩臂肌肉的力量。
從攻击部位看,肘击部位遍及人体前胸、后背、腹部、两肋、头部、四肢,故有“肘打四方”之说。
从攻击方向看,既可自下而上(为挑肘),也可自上而下(为沉肘);既可自左而右(如盘肘),也可自右而左(为掩肘);既可自前而后(为掖肘),也可自后而前(为推肘),其中自前而后的击法,远比拳法来得迅疾、隐蔽。
从生理角度看,肘骨较为尖硬(特别是经过“鹰翼功”“霸王肘”等少林功法的锻炼后,可使本已坚硬的肘部鹰嘴骨硬度和力度增加),抗击能力强,且比手脚更接近对方身体,因此在贴身格斗中具有速度快、难招架等特点,较易发挥其攻击和防守的效用。
故歌曰:“两条胳膊肘居中,前后左右任翻腾。随机屈使连环用,肘尖顶击痛钻心。”
又曰:“两手垂屈肘弯藏,一起三打人难防。伸又伸来屈又屈,招来用短不用长。”
(三)
肘是人体后臂和前臂的交接部位。肘关节是由肱骨(后臂骨)远侧端、尺骨和桡骨(前臂骨)近侧端构成,能作伸和屈的运动。
在少林拳论中,每提练肘,则论其坠肘要诀。坠肘可以护守身体两胁,减少受攻而,避免损伤,从而发挥身上各关节的协同作用。这里讲练肘、坠肘,是与沉肩及坍肩运动相联系的。
在“鹰翼功”与“霸王肘”等少林肘部功法锻炼中,增加了肘部关节筋腱的灵活性,从而使肘部肌筋自由舒展,增强了柔韧性,同时还促进了臂间肌肉的内在活动,使之从肩、肘到腕的劲力协调统一,这样一旦发劲或变换劲路时,自能灵活自如。故《少林拳术秘诀》中提及:“腕力与肘拐骨力,均须练习。”
(编辑/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