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翻译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头戏,要想实现英汉互译,只片面强调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是不全面的,英汉语言的差异和母语的实践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无论从母语的传播价值还是应用价值来分析,母语能力的提升都是教学中绕不过去的问题。增强母语学习意识,营造母语学习氛围,优化翻译教学方法及内容都是行之有效地提升母语软实力的路径,以此确保翻译教学的有力提升。
关键词:母语文化;翻译教学;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20)10-0158-03
引言
长期以来,母语对于外语的学习影响是众多语言学家的研究课题,其影响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迁移”一词,来源于教育心理学词汇,指自己以前获得的学习收获应用在新知识的掌握过程中 [1]。很多学者将双语翻译的错误都归结于固有母语思维和表达的干扰,甚至有些学者认为,汉译英过程中应忘记母语,摒弃母语的应用模式 [2],其实,这种观点具有认识的片面性,没有反映出语言学习的实质。所以,对于翻译教学,母语的负迁移观点并不能站得住脚。
汉语是最古老的语言之一,而英语是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他们之间有相似之处。但英语和汉语分属于不同的语系派别,中西方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导致语言表现形式相异,这意味着,教师除了提高学生双语运用能力,还需对比教学英汉句法和篇章的组织形式。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母语驾驭能力的培养往往被无情忽视[3]24。随着文化软实力这一科学发展观念之提出,综合国力的竞争已由硬实力转变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较量上来,那就必须打造承载和象征中华民族文化的母语,公民的母语素养修炼程度越高,民族之文明程度和国家的文化创新活力也就越好。因此,提升全民母语的应用能力是修炼固国之本,是国家发展的长久大计 [4]。
一、提升母语能力的重要性
(一)母语文化的传播价值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不断推进,各国之间的交往愈加频繁,经济贸易交流的同时也会产生思想文化方面的碰撞,多种文化碰撞的过程其实就是外族语言文化的输入和本族语言文化丰富的一个过程 [5]。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文化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将我国的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让别国进一步了解中国,从而为中国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新时代的英语教学,一方面是英文文化的研学过程,同时更是本族母语文化的传播途径,不同国家的传统文化因其固有的差异性而彼此交融和丰富,以此来实现有意义的跨文化交际。因此,在翻译教学中,應科学植入母语文化的英语表达并加强母语学习,为本国文化的输出提供人才储备。
(二)母语能力的应用价值
英语学习的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译五种语言技能,其中,英汉翻译能力能够反应学生综合能力,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翻译人才的培养已成为英语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此,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则显得尤为重要,也是翻译教学的重点培养目标。从狭义角度来讲,学生的翻译能力则包括,双语的驾驭能力和翻译技巧的灵活掌握。母语是中国学生的第一语言, 其母语思维已根深蒂固,二语习得过程中,即教师利用母语讲解,学生运用母语思维来理解英语的学习过程。母语的感受力和认知力对于二语习得是很重要的。当然, 这里母语的能力并非仅限于会说,而是指可以熟练应用词汇、句法、阅读和写作的一个综合素养的长期培养过程。母语的学习不但有利于学习者习得英语,而且为其打开接受新信息,认识新世界和开拓新思路的大门。实践证明,学习者母语成绩越好,其英语成绩提高的空间就越大。以下选取了课堂教学中的翻译实例,通过例子的译文对比和分析,充分证明了母语在翻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例 1:Behaviorists suggest that the child who is raised in an environment where there are many stimuli which
develop his or her capacity for appropriate response will experience greater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学生译文:在有许多有利于发展孩子反应能力刺激因素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很明显,这样的译文因其定语过长而不堪卒读,令读者不知所云。
参考译文:如果孩子生活在有许多刺激的环境里,而这些刺激又培养了其适当反应的能力。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虽然学习者理解了原文的内容,但是由于汉语表达欠佳,译文令人费解,没有达到翻译的目的。而参考译文层次分明,逻辑清晰,体现了汉语句式的短小精干,英译汉要化整为零的特点,值得我们学习。通过母语的思维将英语原文中所表达的实际事物和事件想透彻,这样才能做到对源语言的彻底领悟,避免出现误解和漏译的现象。英译汉的过程中,汉语因为是目标语言,是译文的最终呈现形式,所以其表达的效果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汉译英的具体实例中, 汉语的作用依然不可小觑。
翻译教学中,母语在理解和表达过程中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即,用母语将学生与第二语言间接地连接起来。当然,我们不排除英汉语言的差异问题:发音、构词法、句法以及谋篇布局上两种语言都各具规律和特点, 但是,我们可以利用母语进行思维和固有句法表达,最大程度地完成好翻译教学任务。
二、提升母语能力的困难
(一)母语学习意识淡薄
长久以来,大部分学习者的语言学习以英语为重点, 社会上的各种英语培训班层出不穷,英语学习教材也是五花八门,各种英语大赛也是不断推新,但是关乎母语的大赛却相比甚少。相应地,学校相关的母语知识竞赛也屈指可数。当然,英语基础知识学习是必要的,但是学习者在英语与母语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不成比例,甚至严重失衡。
(二)母语教学缺乏创新性
有些教师天真地认为中国学生学习汉语是很简单的,多读读文章就行了,通过阅读即可其意自现,没有将课文跟相关学科知识充分链接,致使学生学习汉语被动而无趣。他们过多地重视语文知识点的背诵,却忽视了大语文能力的培养。其实语文可以带给学生无限趣味性和实践性。培养学习者的文学鉴赏能力更是时代所需。母语的学习就是一个润物细无声般浸润学生的过程,培养情感审美和价值观融为一体的教育课程。
(三)翻译教学方法不足
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教学中,有些英语教师缺乏翻译教学和母语学习的高度契合点,将翻译教学单纯地看作是英语词条的背诵和语法知识的综合应用,这种观点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要想使学生做好翻译练习,除了要提高学生的翻译技能外,还应培养学生母语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由于高考没有特设翻译题型,学校的翻译教学大部分只囿于课文之后的翻译句子,大都是跟课文相关的句型或者稍加改动。教师的常规做法就是让学生先自译,之后公布参考答案后,要求学生背诵相关词条和句式。这样的翻译教学太机械,致使学生既没有重视翻译的思维过程,又没有体会到两种语言规律在翻译句子中的具体应用。
三、提升母语能力的路径
(一)增强母语学习意识
首先,根据儿童语言认知发展规律,学校应充分地重视其母语的学习,夯实母语教育的“语言童子功”,例如: 在孩子们学习英语之前,应有足够的母语学习课程规划。Larsen-Freeman& Long 曾建议儿童最好从九岁开始学习外语,以此来夯实母语基础,对将来学习外语做好知识储备 [6]。其次,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要求,高考制度已发生了改革,语文单科的分值由原来的 150 分直升至 180 分,这些国家举措充分证明提高我国中小学生语文成绩的必然性,与此同时,也能够对外语语言学习起到促进作用。国家大环境对于母语的高要求,也体现在课本的改革中,语文课文增加了很多传统文化的知识,并引进了大量经典篇目并要求学生背诵。另外,各种年级的语文考试都涵盖了百科知识的考察,学生们能够对各领域的知识有所了解并产生兴趣做深入研究,这对翻译教学的跨行业翻译成为可能,同时,也符合我国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发展模式。
(二)营造母语学习氛围
面对新教材,很多教师的教学状态还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时无法从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摆脱出来。其实,教师可以真正地将母语教育落到实处,而不是将课本中的课文简单阅读、分析,最后让学生背诵就大功告成。如果遇到名家名作欣赏,师生应利用网络这个丰富的资源,充分搞清楚作者的创作背景,写文章的目的,这对于学习者欣赏课文内容大有脾益。文章的分析环节也可不拘于表面, 通过阅读原文,让学习者充分体会文章的精彩之处从而提炼出可贵的写作素材和方法。对于诗歌和文言文的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历史的回顾和分析,从而为古文的学习打下了理解和欣赏的基础。
其次,学校应积极组织开展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动,例如:关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演讲比赛,成语知识和汉语写作大赛等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更加了解母语文化,从内心感受到母语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继而引导学生阅读英汉对照的经典名著,并养成良好的做笔记习惯,学生在欣赏文学巨著的同时,也体会到了英汉两种语言在思维、文化的异同,从而转向词法、句法段落和篇章进行英汉语言对比,并记录可圈可点的中英文表达,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再次,翻译教學中,很多教师将关注力放在了英语能力的提高和翻译技巧上,但是对于母语能力的提高却有所忽视,提高母语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教学中至关重要,教师应该将母语的教学融入翻译教学中,可以做一些针对性强的汉语专项训练,在提升学习者母语语感上做细致性安排,无论从认识上还是行动上,真正将母语的深化提高落实到实处,通过一系列活动的训练,如要求学习者每天打卡优秀的汉语 APP,阅读优秀的中文期刊杂志都是不错的选择,刊物所选文章话题丰富,用词精准得当,是学习者提高母语的不二之选。学习者的母语认知和应用能力提高后,方能深入地认识母语学习对于翻译的重要促进作用,从而促进其提高翻译水平,让母语学习真正“活”起来 [7]。
(三)优化翻译教学方法及内容
首先,积累汉语热词的英文表达,正如背诵英语单词是一个基础和关键的环节。汉语新词汇来源于生活,学 习者必须有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才可能由量变到质变。例如:China Daily 中的热词“区块链(blockchain)”和 “携号转网(mobile number portability)”等,学生应该具有高度的知识敏感度,首先要了解这些热词的来源和实 际内涵,当然其英语译本也是要理解记忆。在实际的翻 译过程中,汉语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也跟英语的地道表达一样重要 [8],同时,中国社会特色词语英译也是当今翻译 界的宏伟任务,只有通过学习者平时的不断积累与学习 才能满足世界各地了解中国的愿望与需求。
其实,翻译的实质就是以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作为契合点的。课堂中,在讲解具体句子及篇章翻译时,英汉语言差异的分析和举例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对比的讲解, 学习者能够充分认识到语言翻译的必要性和采分点,这样得到的译文能够使学生不仅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 这样学到的翻译知识是内化于心的,牢靠稳固的。
再次,教师可以将学习者的多个译本对照分析,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母语表达的多样性和优选性。例如: The country achieved considerable prosperity from 1995 to 2007.
划线部分的学生译文如下:
译文一:国家得到了客观的财富。
译文二:国家经济达到了相当大的繁荣。译文三:该国经济(增词)欣欣向荣。
通过对比,学生一致认为,译文三最佳,因为它不仅将原文的意思传达出来,而且用了汉语的四字格结构“欣欣向荣”,达到了“信达雅”的标准。译文一虽然也理解了原文,但可读性很差,为不合格译文。译文二则做到了“信达”的标准,也是合格的译文。
翻译教学为母语能力提升提高了机会,母语能力的运用也在翻译教学中得以体现,这是一个相互促进与发展的过程。
结语
翻译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双语的句法差异, 打破原句的句法结构,按照目标语的成句规范重新架构, 发挥母语的必要积极作用,使母语和英语的运用能力达到最佳契合点,不断地在母语与英语之间架起一座往来无阻的高架桥。
参考文献:
[1] 李瑾 . 基于汉英差异及语言迁移探讨大学英语教学 [J]. 语文建设 ,2016(27).
[2] 周晓慧 . 英语和语文成绩的相关性研究及其启示 [J]. 教学与管理 ,2016(6).
[3] 陈宏薇 , 李亚丹 .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 ( 第二版 )[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3.
[4] 潘涌 . 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与活力汉语的打造 [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10(5).
[5] 张晓书 . 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外语教学精神的失落与回归[J]. 教育探索 ,2006(5).
[6] 孙晨 , 彭远香 . 文化冲突背景下英语翻译教学中的母语能力提升 [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18(2).
[7] 张绚 . 母语能力提升与英语翻译教学的有效契合 [J]. 教育评论 ,2015(12).
[8] 王宏 . 汉译英能力构成因素和发展层次研究 [J]. 外语研究 ,2012(2).
作者简介:孙丽(1980—),女,汉族,山西太原人,太原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责任编辑:御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