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琨
为了释放运动热情,在线下运动遭遇不便的情况下,足不出户的线上“云健身”模式开始风靡。不少依托于互联网的“云健身”平台做出新尝试,推出了多门在线健身课程。越来越多热爱运动健身的老人,也参与学习。那么,面对纷繁复杂的“云健身”课程,老人该如何选择呢?
“云健身”其实就是通过网络学习健身方法的健身方式。网络上直播的健身课程有多种类型可供选择,有“云瑜伽”“云跳舞”“云跑步”等。老人坚持锻炼本来是件好事,值得鼓励与提倡。但是网上五花八门的“云健身”课程,部分运动项目中包含了一些高难度的健身动作,会给锻炼者带来安全隐患。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人不仅心肺功能变弱,而且运动器官、听觉、视觉、触觉、平衡器官等功能都会逐渐衰退,表现为反应缓慢、灵敏度低、协调性差。加上“三高”等基础疾病的影响,会加速血管壁的钙化、斑块的形成。
当老人进行一些力量较大、速度较快或与撞击有关的动作时,轻则容易造成软组织损伤,重则可能会导致骨折、脱位等。尤其在缺乏专业教练贴身指导的情况下,老人学习“云健身”课程时更易受伤。
老人在选择“云健身”课程时,一定要多留个心眼。比如,有高血压、脑出血风险的老人不宜选会引起颅内血压增高的动作;有颈椎间盘、腰椎间盘隐患的老人不宜选会让身体弯曲角度过大的动作,并且更不能做会增加颈椎与腰椎的椎间盘压力的动作。此外,老人选“云健身”课程应有两忌。
忌项目过多、时间过长 老人选择健身项目要因人而异,不能看到别人的健身效果好,就跟风学习。老人参与的健身项目贵在少而长期坚持,锻炼时间以每日30~40分钟为宜。健康老人或有锻炼习惯者可酌情延長,以兴趣尚浓、感觉良好即可。
忌违背生理负荷老人不适宜选择过度负重、屏气使劲、翻腾旋转的动作和对抗性激烈的项目。随着老人身体机能的衰退,会表现为爆发力减弱、速度缓慢、反应迟缓、协调能力低下的特点,对于较为激烈的运动项目,均已力不从心,且易违背生理负荷,引起运动性创伤。
老人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其在健身运动中对运动项目和运动强度应有所选择。老人要掌握科学运动的方法,并以规律、适度及温和为原则。
规律指的是要养成规律的运动习惯,每周应坚持3~5天以上的运动。
适度指的是强度不要太大,每次的运动量限定在一个小时以内,且经过一夜的休息之后,第二天身体不会感到不舒服。
温和指的是要选择温和的运动项目,不要选择需要骤然发力或带有激烈对抗的运动。
(摘自《老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