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视野下大学生生态素养培育路径分析

2020-07-14 08:44杜世峰
西部学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美丽中国大学生

摘要:培养大学生的生态素养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要素和内在需求。高校要了解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状况,引导大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让他们更深刻地领悟生态文明的形态,学到更多生态文明的知识, 培养生态素养。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建立并完善生态观教育平台,营造浓厚的校园生态氛围,构建生态观教学的和谐大环境。

关键词:美丽中国;大学生;生态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20)10-0101-03

大学生是未来接受中国的主力军,所以要想建设美丽中国,必须要加强培养大学生的生态素养,在实际教学当中要能够发挥好思想政治课的重要作用,通过各种各样的平台、媒体手段以及其他多种方式来建设校园生态文化,在和谐的环境下开展生态素养的教学。毕竟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基础就是生态素养,而大学生是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另外,大学生们大都是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群体之一,因此,他们担负着传播和建设中华生态文明的重要职责。高校要能够意识这一点,通过多种多样的途径去引导学生们去思考生态素养的培育方法,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

一、生态素养的概述

生态素养这一概念是 1992 年被首次提出来的,提出者是美国的学者大卫·奥尔,他认为之所以现在会出现生态危机,都是当前的人类对生态系统缺乏全面的认知,所以他要求当前的人们必须要具备生态素养,要能够懂得与生态有关的知识,主动去关注生态环境,当然,还要具有良好的生态文明行为。我国也有学者去定义生态素养, 完芳认为生态素养属于一种综合素养,是要人们通过日常的学习和生活积累出来的,并且与生态知识、意识和行为有关。综上所述,人们在和自然相处时,要能够以生态价值为基础,遵循和睦相处相互依存的伦理观,找到和自然相处的正确方式。其次要以欣赏的态度去培育当代人的生态素养,尽管工业文明带来了非常丰富的物质生活, 但是也出现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就是因为现代人只是盲目的追求物质上的享受, 他们缺乏生态素养,没有将正确的生态知识应用在生活行为当中 [1]。

二、美丽中国视角下对大学生生态素养培育的要求

在新时期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新的目标, 那就是建设美丽中国,实质上就是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尽全力让人和自然和谐相处,让二者的关系能够更加的融洽,所以在这一背景下,对于大学生生态素养的培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

建设生态文明的主力军是大学生,首先大学生要能够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毕竟人类从原始文明历经到如今倡导的生态文明里,已经知道只有让人和自然和谐的相处才能够建设生态文明。又由于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所以要怀有敬畏自然之心, 同时要有意识的去保护大自然。高校在开展生态观教育的时候,要让大学生们能够做出实际行动,善待自然,让人和自然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

(二)深入了解生态文明的内涵

建设美丽中国还需要优质的生态环境,要能够在社会当中寻求到人文的美丽。大学生们要能够通过生态素养的培养去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方法。也就意味着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将生态文明的建设放在同等的地位上,当然也不能忘记文化、社会和政治的建设,总而言之,各方面均衡发展,共同进步。其次,大学生们要能够让自己的生态文明事业变得更加广阔,要让自己的思想观念与时代一起前进,只有深刻了解了生态文明的内涵,那么才能够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主力军。高校也要能够意识到在进行生态素养的培养以及教育时,不能够仅仅停留在保护环境的理论层面,而是要将前者作为基础,进一步将生态素养的培养融入到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均衡发展中去,这样才会让大学生对如何建设美丽中国的新目标有着更深层次的了解 [2]。

(三)掌握更丰富的生态文明知识

事实上,只有让大学生们更全面的掌握如今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他们才能够更积极主动地去接受生态文明的教育,毕竟知识是一切行为的前提,当他们具有忧患生态的意识,就能够迸发出强烈的生态责任感。若是大学生对于生态知识了解的不全面,那么就会影响到他们的积极性,因此在生态教育当中要能够灌输正确的生态文明知识,要让大学生们都清晰地认知到我们当今面临的生态现状有多严峻,只有了解到问题产生的原因,要能够意识到人和自然之间有怎样的不平衡关系,这样他们就会自觉地去学习与生态和环境有关的法律法规,并且能够自觉地去约束自己和其他人。

(四)养成良好的生态行为习惯

有时候行为是能够体现出学生们的内在价值观,这就意味着必须要让学生能够做到知行合一。其实对于如今的绝大部分大学生而言,他们都能够意识到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他们都认同和拥护生态文明建设这一战略的提出,但是参与程度比较低,并没有将环保意识转化成实际的行动,所以就存在知识和行为脱节的现象。但其实建设生态文明主要的实践者就是大学生, 因为他们和社会的其他阶层相比较而言,是更了解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所以高校要通过培养,让学生勇于指出生态文明建设过程当中的不良行为和事件。其次,大学生要能够约束自我,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要明确自身肩负的重大职责,形成自觉的环境保护意识,总而言之,建设生态文明并不是嘴上说说而已,要参与其中,并且要能够经过长久的坚持。

三、在美丽中国视野下开展大学生生态素养培养的

途径

(一)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

生态素养的教育和培养也是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思政课就是对大学生开展生态文明教学的主要途径。所以在建设美丽中国背景之下, 要根据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情况以及大学生们的思想特点,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要整合教学的资源,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来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作用。首先教材内容非常重要,必须要不断的整合,这样才能够构建较为完善的生态观教育教学体系。生态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们课程特点的差异性,选择一个相对系统、全面的教育体系,这样能够满足所有人差异化的需求。比如在教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一门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哲学的角度去看待人和自然具有怎样的关系,学生们就会明白哲学可以解释所有,这样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哲学素养,进而促进他们具有正确的生态观。在《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当中会有一部分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所以教师就可以研究这一部分的理论,向学生们讲述一下建设生态文明战略的轨迹,这样学生们就会有更深层次的了解,能够增强他们保护生态的责任意识 [3]。在《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课当中,也要加强对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让他们了解一下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在近代史这一课程当中,教师要可以通过近代中国的历史和经验来进行重要的总结,让学生能够明白保护生态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在形势与政策这一课程当中,必须要发挥这一课程本身的作用,可以将建设生态文明以及培养学生生态素养与其他专业的知识进行融合,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们主动参与建设生态文明的熱情。其次,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的手段来提升学生们对于生态观学习的兴趣。对于很多大学生而言,在开展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时,兴趣是不高涨的,所以教师要能够使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展开课堂的教学。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凸显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地位,精心设计与生态观教学的各种形式,比如可以在课堂上举行辩论赛或者是让学生上台表演情景剧,只要学生都亲自参与教学,就能够让他们主动的去思考,进而就会形成良好的生态观。最后可以进行拓展实践教学。这一部分的教学是和理论教学相对的,但是二者缺一不可。在大学校园当中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能够让学生们亲自体验当前生态的现状,感受到必须要建设生态文明。可以利用一些节日让学生参与与生态保护有关的活动,比如植树节,地球日。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当地有限的生态资源来建立教育基地,实现企业和学校合作,为生态素养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建立并完善生态观教育平台

完善生态素养教育体系,利用平台开发课程资源,通过整合多个学科的知识来开设学生都感兴趣的,并且与生态文明有关的课程。比如可以开设生态环境科学,生态哲学等选修课,在这些具有生态素养的课程当中可以较为系统地去传授与生态文明有关的知识,帮助学生构建他们能够理解的生态文明体系。同时学校也要积极鼓励教师利用本地区现有的生态资源,编写一些有趣的生态文明读物,这样的读物在学生之间能够得到广泛地推广,还能够传授生态文明的各种知识,这样才算做到利用多种手段去让生态素养的培养工作落到实处。

(三)营造浓厚的校园生态氛围

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就是大学校园, 在校园当中加强生态文化的建设,就能够营造浓厚的校园生态氛围,只有舒适的校园环境才能够让大学生们身心清爽,陶冶他们的情操,让他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和行为往正确的方向发展。其次营造校园生态文化,还要从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出发。高校要能够有意识的将校园文化变成学生们学习的第二课堂,开展多种多样的生态素养培养的主题活动,比如低碳校园等。鼓励学生节约,只有低碳理念深入人心,学生们才会养成生态素养。其次, 学校可以在环境日地球日等节日利用校园的职能部门来宣传环保的知识、开办讲座,演讲、辩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给全校所有学生都普及生态文明的知识。当然也要利用好学生的社团作用,鼓励学生们去成立和绿色理念有关的协会,学校要能够给予资金和场地上的支持,让这些环保社团的发展更加的顺利,这样就可以发挥学生在建设美丽中国上的主体作用。

(四)注重新媒体的辅助作用

在开展生态观教育过程当中,也要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比如可以构建校园网络的生态观教育平台,因为很多大学生都会在校园的信息交流平台上发布自己的看法,所以学校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平台来开设有关生态观教育的专题,就可以让学生们在信息交流的过程当中学到更多的生态知识,就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态行为。比如专门在平台当中开设有关生态小知识的专栏,将一些校园当中的不环保行为曝光在平台上,就可以将生态观的教育延伸到网络等新的信息手段当中去,让更多的学生都能够感受到生态观教育对生态素养的培养以及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性。其次学校和教师要积极使用新媒体,让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因为在新媒体时代下,网络资源非常多,基本上每个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 因此学校要能够正视社交平台在生态观教育以及生态素养培养当中的重要作用,可以从官方的公众号推送生态观教育的内容。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各种各样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直播活动,还可以鼓励学生去开发以环保为主题的 APP,这样就可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建设美丽中国的活动当中去。

四、在美丽中国视野下培养大学生生态观的保障措施

(一)提高培养生态素养实施者的素质

高校在培养大学生的生态素养时,教师作为主要的实施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高校在开展生态素养的培养时,对于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有一些教师缺乏生态的素养和理念,因此在生态素养的培养过程当中并没有体现出作为教师的模范作用。相反,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本身必须要具备非常丰富的生态知识,在教学过程当中也要灵活使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来展开生态观的教学,要能够提升自身的生态道德素养,这样才能够在生活和工作当中不断地传播生态的理念,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们的生态观。所以国家和高校要能够加强建设生态观教学师资的队伍,培养更多具有专业生态观意识的教师,这样才能够组成一批具有正确生态文明观的教师队伍,才能够更好的开展培养大学生生态素养的教育工作。其次要制定好培训教师的制度,将建设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到培训高校教师的工作当中去,培训工作也要多种多样,这样就可以不断的提高教师的生态文明素养,为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做好充足的准备。

(二)构建生态观教学的和谐大环境

高校和教师是培养大学生生态素养的主体,但是也不能够忽视社会对生态素养培养的影响,所以在建设生态素养培养的大环境时,要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首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基础教育,社会教育是前者的延伸,因此在大学生生态素养的培养时,三者缺一不可。比如在家里家长也要积极的学习与生态素养培养有关的知识,要能够体现出作为家长的模范作用,要通过实践行动去表明生態文明行为已经融入到了他们点点滴滴的日常生活当中,要能够在孩子面前起到模范的作用。社会也要营造良好的生态文明建设氛围,因为在美丽中国的视野之下,对广大人民生态素养的要求变得更加严格,因此社会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有效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态素养。总而言之,社会和政府部门要能够联合起来开展建设生态文明的活动,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他们所受的影响要能够体现出生态观教学的重要作用,所以只有从家庭、学校、社会这三方面的大环境来构建生态观的教育,才能够从根本上培养大学生的生态素养。

结束语

通过全文的分析可以知道,在美丽中国视野下来培养大学生的生态素养路径有很多,而本文主要讲解四点。首先要能够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作用,其次要能够建立完善的生态观教育平台,然后要营造浓厚的校园生态文化,最后要能够发挥新媒体的辅助作用。高校如果能把这几点落实到位,那么大学生们的生态素养培养就会变得更加容易一点,大学生们就能成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1] 蒋国保 .“美丽中国”视野下大学生生态素养培育的路径分析 [J].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18(2).

[2] 刘笑菊 .“美丽中国”建设语境下当代大学生生态素养培育探析——基于中国传统生态文化传承的视角 [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9(2).

作者简介:杜世峰(1982—),男,汉族,山西太谷人,单位为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责任编辑:董惠安)

猜你喜欢
美丽中国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范畴越级翻译策略在纪录片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农村经济“新形态”研究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