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东立,首微上仰,目微上视;两足与肩宽窄相齐,脚站平,不可前后参差;两臂垂下,肘微屈,两掌朝下,十指尖朝前。
【凡例】
1.此种运动,为国粹体育之一,相传为后魏明帝太和年间达摩祖师所著。(怀琪)曾身试各势,多偏于上肢,至下肢及腹腰各部运动甚少,故不合于无基础者之习练。兹特采取体操中之方法,参入并行,然原法仍未更动,因恐与通行之法混淆,故名为“二十四势”。
2.原本第一套计有十二势,第二套有五势,第三套有七势。(怀琪)恐学者难于记忆,故改八势为一部。
3初练习时,每势以练二十次为限。习练渐久,不妨再行增加,万勿过度行之,致受损伤。
4.每部练毕,略事歇息三四分钟,后行呼吸十数次,再习次部。
5.练习次数,每分钟不得过四十呼唱。
6.呼吸之法,先将肺部浊气吐出二三口;再将身外清气,缓缓由鼻孔吸入:约逾十秒钟时,再将肺内之气,缓缓出鼻孔呼出。
7.吸入呼出,不可行之太速。如初练之时,以吸入十度、呼出十度为限;久之方可延长度数。
8.行呼吸之时,不可于污秽尘烟之地,宜于清晨向阳或多花树之所。若行屋内,须立近窗户前。
9.编者于此道,愧未深加研究,然为保存国粹起见,亦不顾方家之贻笑,务望海内方家,尚祈有以教我,毋任感铭。
1917年,吴县王怀琪
一、易筋经第一部
预备姿势:预备姿势,即体操中之直立姿势也。无论何种运动,非先正其姿势,决不能收整齐之效果,此为一定不易之理。故于运动之前及运动之后,常宜保持此预备之姿势,不宜使其稍有变动。
1.第一势
【原文】
第一套第一势。
面向东立,首微上仰,目微上视;两足与肩宽窄相齐,脚站平,不可前后参差;两臂垂下,肘微屈,两掌朝下,十指尖朝前。
点数七七四十九字,十指尖想往上跷,两掌想往下按,数四十九字,即四十九跷按也。
【预备】
两足向左右分开一步,其间距与肩阔狭相等。
足尖向前,两足立于一线之上,两臂垂于身之两旁,离身二寸许,肘微屈,两手掌心向下,十指指端向前。目注前方。
【方法】
每唱一数,两手指端向上一跷、两掌向下一按;同时,两踵提起。复放下。
2.第二势
【原文】
第一套第二势。
接前势。
数四十九字毕,即八指叠为拳,拳背朝前,两大指伸开,不叠拳上,两大指跷起,朝身,不贴身,肘微屈。
每数一字,拳加一紧、大指跷一跷,数四十九字,即四十九紧、
两足仍如前势。两臂向左右平举,虎口向上,拳心向前。四十九跷也。
【预备】
两臂、两足仍如前势。将两手八指屈叠为拳,拳背向前·,两大指伸直,不叠于拳上,指端向身,相离寸许。
【方法】
每唱一数,两手大指向上一跷,拳即握紧一次;同时,两足尖跷起、放下。
3.第三势
【原文】
第一套第三势。
接前势。
数四十九字毕,将大指叠在中指中节上为拳,趁势往下一拧,肘之微屈者至此伸矣,虎口朝前。
数四十九字,每数一宇,拳加一紧,即四十九紧也。
【预备】
两臂、两足仍如前势。将两手大指叠于中指中节之上,拳背向前。
【方法】
每唱一数,两肘向下伸直,拳即用力握紧一次,两膝向下深屈(踵勿提起):同时,肘复屈、膝复直。
4.第四势
【原文】
第一套第四势。
接前势。
数四十九字毕,将两臂平抬起,伸向前,拳掌相离尺许,虎口朝上,拳与肩平,肘微屈。
数四十九字,拳加四十九紧。
【预备】
两足仍如前势。两手握拳,臂平举于前,两拳之距离高低与前肩相等,虎口向上,两肘稍屈。
【方法】
每唱一数,两拳用力握紧一次,足不移动,两膝略向下屈,两大腿向中间闭合,再将两腿分开,两膝伸直。
5.第五势
【原文】
第一套第五势。
接前势。
數四十九字毕,将两臂直竖起,两拳相对,虎口朝后,头微仰,两拳不可贴身,亦不可离远。
数四十九字,每数一字,拳加一紧。
【预备】
两足仍如前势。两手握拳,臂向上举,拳心相对,两拳之距离与肩相等,肘微屈。
【方法】
每唱一数,两拳用力握紧一次,头向后屈,即复正。
6.第六势
【原文】
第一套第六势。
接前势。
数四十九字毕,两拳上对两耳,离耳寸许,肘与肩平,虎口朝肩,拳掌朝前。
数四十九字,每数一字,肘尖想往后用力,拳加一紧,
【预备】
两足仍如前势。两大臂向左右平举,小臂屈于肩上,两手握拳,正对两耳,离耳寸许,肘与肩平,虎口向下,拳心向前。
【方法】
每唱一数,两肘用力向后亦挺,拳即握紧一次;同时,上体向右转,后即复正。
再唱一数,两肘用力向后一挺,掌即握紧一次;同时,上体向左转,后即复正。
7.第七势
【原文】
第一套第七势。
接前势。
数四十九字毕,全身往后一仰,以脚尖离地之意,趁势一仰,将两臂横伸,直与肩平,虎口朝上。
数四十九字,每数一字,想二拳往上、往后用力,胸向前合,拳加一紧。
【预备】
两足仍如前势。两臂向左右平举,虎口向上,拳心向前。
【方法】
每唱一数,上体向后一仰,两足足尖离地,两拳向后用力握紧一次,后即复原。
8.第八势
【原文】
第一套第八势。
接前势。
数四十九字毕,将两臂平转向前,与第四势同,但此两拳略近些。
数四十九字,每数一字,拳加一紧。
【预备】
两足仍如前势。两手握拳,臂平举于前,两拳相离寸许,两肘微屈,虎口向上,拳心相对。
【方法】
每唱一数,上体向前一屈,两踵离地;同时,体踵复原,两拳即用力,握紧一次。
(待续)
(编辑/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