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视角下ESP复合型人才培养策略探究

2020-07-14 08:43姜毓锋苗萌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0年8期
关键词:ESP教学跨文化交际一带一路

姜毓锋 苗萌

摘要:“一带一路”背景下ESP教学改革愈加重要。文章从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理念出发,探讨通过认知、行为和情感三个层面来完善ESP教学模式,从而提升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具体策略,旨在培养能够走出国门的“中国通”。

关键词:一带一路;ESP教学;跨文化交际

随着“一带一路”的不断推进,外语应用型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ESP教学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ESP教学是将语言和专业相融合的教学方式,它具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明确化,针对行业发展的不同需求,培养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二是专门化,培养学习者以英语为媒介在经贸、外交、管理、教育、科技、新闻和法律等方面进行相关专业学科交流的能力。

一、ESP教学与跨文化交际的关联

人才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所承载文化的厚度,“一带一路”为培养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提出了更切实的要求,在英语专业高年级教学中融入专门用途英语是个有益的尝试,也是必然趋势。对英语专业学生进行 ESP教学,在教学中必须考虑到本土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两种文化形式。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语言使用者所习得及储备的不同文化知识、表达技能、社会交际技能及对本民族及他民族的意识态度。ESP教学对学生进行有关中华文化意识的构建也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并且是双向性的,最终实现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目标。

二、开展ESP教学的现实条件

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是“一带一路”的主旋律,而“一带一路”的建设必须要语言铺路、语言人才先行。伴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发展,不同民族和国家的特色文化将进一步交往融合。因此,跨文化交际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

东北地区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北部与俄罗斯、蒙古相连,东北与朝鲜接壤,与日、韩两国隔海相望,处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心地带,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将跟随“一带一路”的脚步找到发展新机遇,成为国家向北发展的名片。如何顺应“一带一路”发展需求,打造复合型跨文化交际人才,是高校进行ESP教学的着力点。

三、当前我国高校跨文化教学现状

我国英语学习者在日常交流、应试和谋取工作等方面的外语应用并无障碍,但却无法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向世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例如历朝历代的文化习俗、堅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传承至今的传统美食、因地制宜的地域性建筑、不同民族迥异的风俗和服饰等。高校英语跨文化教育不足导致很多学生在特殊场合和特定文化背景下的“文化失语”现象,这已经引起了我国高校对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视。

笔者认为导致跨文化教育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高校位置、师资水平、课程设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相关政策等影响因素是跨文化教学能否蓬勃发展的关键。

四、ESP教学与跨文化培养策略

“一带一路”建设需要语言铺路,专门用途的英语教学更是语言和专业相辅相成的教学。笔者认为可以从认知、行为和情感三个层面来完善ESP教学模式,从而实现跨文化培养策略。

(一)认知层面

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关注的对象,其学术水平已经成为评价其综合能力的重要衡量指标。为满足不断出现的新认知和表达需求,语言在使用过程中会不断获取新意义和新功能,为语言的创新与发展创造条件。英语专业研究生与本科生学习不同,研究生最好保证每天至少一篇相关领域文献的阅读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读、写、译能力,还可以了解业界最前沿的科研动态,获得大量的专业信息。此外,学生在学习和科研中不仅需要阅读大量的外文文献保证知识输入,还需要撰写英文的学术论文或参与学术交流加强输出。因此,研究生不仅需要学习通用英语,还必须了解专业性的学术英语。

据市场调查显示,中国企业越发青睐精通业务且外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复合型跨文化交际人才,因此本科及研究生英语教学向包括学术英语和职业英语在内的ESP转型迫在眉睫。以笔者所在的哈尔滨理工大学为例,就目前英语专业的研究生来说,在研一,导师便与学生制定了培养计划以及15万字的翻译量,学生可根据需求,选择性地开展外贸函电、市场营销、科技英语和论文写作等课程,旨在对未来职业应具备的专业素养有所规划。同时教师可按照学生个人实际需求培养其专业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行为层面

首先,英语专业学习者要找准自身定位,明确学习方向。就目前来看,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广泛,能在国家机关、各类涉外金融机构、新闻出版社和旅行社等机构承担商务翻译、经贸文秘和涉外导游等工作;也可在中小学及大中专院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英语专业学生需要加强自我复合型修养,并在平日多关注“一带一路”建设及本地就业政策,最大限度发挥专业优势。

其次,教师在授课时应遵循适度原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众多,要想在短时间内掌握其风土人情并不现实。此外,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语言实践基础上的分阶段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最后达到“口腔肌肉习惯记忆=脱口而出”,提升口语能力的同时构建信心。

第三,高校应结合“一带一路”政策,对以往重理论教学的培养方式进行改革,调整课程体系,压缩理论培训环节,合理分配外语和汉语课程的比重,通过开设跨文化交际相关课程提升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此外,国家应继续大力投入文化事业,科研人员应注重语言产品研发,如网络课堂教学资源、语言类学习翻译软件和文字输入法等应用。

(三)情感层面

“一带一路”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英语人才的培养应始于双向文化交流意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并举,着重加强文化学习。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认识到复合型外语人才为社会发展所需。从跨文化角度看,高校更应侧重学生思维模式和价值观的培养,增强学生应对多元文化的敏感度和灵活性,提高学生的表达技能和社会交际技能。

ESP教学不仅要“授之以鱼”,更强调“授之以渔”。广义上的文化不是教出来的,需要学习者去感知。首先,地方院校可以组织学生去往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游学和参观,这是感受文化差异和冲突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其次,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观看英文电影和电视剧来了解西方文化风土人情。这里最关键的是选择正确的影视材料,在初级阶段,可选择那些与日常生活比较贴近、故事情节较强的影视材料,比如那些经典“肥皂剧”,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多模态方式向学生展现原汁原味的西方社会,促使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敏感度。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建设文化强国,首先必须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对中华文化认同是对中华文化的发扬,体现了我们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学校应开设诸如“中国文化概论”之类的选修课,并以英语为载体,梳理中国文化的基本常识和精髓,让学生在有限的学时中学会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使得英语学习者在热衷于学习外国文化的同時也要对本国文化了然于胸,在说话时不仅要符合语法规则和说话规则,还要符合文化规范,做到恰当、得体。国家也应大力支持人才向外输送,培养、派遣有意愿投身“一带一路”建设的本国人才,发展孔子学院,传播中国优秀文化。总体来说,在“一带一路”政策下,国家间互通往来,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深入了解沿线各国的文化风情,还要传播我国精神文明风貌,促进丝路文明的延续和发展。

五、结语

ESP教学强调英语学习与文化学习、专业学习和工作交流的结合,与跨文化交际学习相辅相成。从ESP教学理念出发,从认知层面了解学科专业知识与异域文化;从行为层面培养学生表达技能以及社会交际技能;从情感层面培养学习者正确认识和对待本民族及其他民族文化,从而打造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使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形成政治互信、经济融合和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参考文献:

[1]彭兵转,姜毓锋.跨文化交际视角下语言主观性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3):75—84.

[2]张思瑶.“一带一路”战略下东北地区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7,(3):92—97.

[3]彭兵转.语言主观意义的动态机制[J].外语学刊,2016,(6):6—9.

[4]阮迢,刘敏.“一带一路”背景下地方院校跨文化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以湖北师范大学为例[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2018,(4):138—141.

编辑∕杨波

猜你喜欢
ESP教学跨文化交际一带一路
网络环境下ESP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探究
“慕课”背景下大学英语ESP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ADDIE教学模式在ESP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