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陪伴”理念下辅导员全员育人路径探索

2020-07-14 08:43刘仕晨顾雁飞黄晓辉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0年8期
关键词:全员育人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

刘仕晨 顾雁飞 黄晓辉

摘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的持续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需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在“成长陪伴”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骨干、全体教职工、学工办和家庭的成长陪伴作用,进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关键词:成长陪伴;全员育人;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持续推进,经济全球化日趋明显,互联网等高科技产业迅速发展,高校大学生接触到的思想文化和思想意识也更加多元和开放,这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和指导者,对大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由此,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和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是干预和说教,还是有温度的成长陪伴,就变成了辅导员必须要做的选择题之一,或许在“成长陪伴”理念的指导下开展全员育人工作是一条可行之路。

成长陪伴理念旨在通过陪伴的方式,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三全育人为基本保障,发挥教职员工主体作用和朋辈激励作用,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合理需求,尊重大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为成长中的学生提供指引、排解困惑,最终实现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成长与全面发展。

一、当前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与局限

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高校辅导员毋庸置疑应在高校全员育人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在现实工作中却存在很多偏差,使多数高校辅导员处于工作繁杂、职责不清、地位尴尬的状态。

(一)工作繁杂

为了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教育部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指出:高等学校专职辅导员岗位应按不低于1∶200的师生比设置,专兼结合、以专为主,配备到位。由于近年来高校的持续扩招,多数高校远未达到1:200的辅导员与学生比例,再加上少数高校育人机制的不完善,使得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只要是和学生相关的工作那就都是辅导员的工作,甚至这一观念已经在高校教育工作者中根深蒂固。这让原本就在基层一线的辅导员更是雪上加霜,他们变成了任何部门都可以支派的公共办事员,凡是和学生事务相关的职能部门都可以分配任务给辅导员,或者学生到相关职能部门咨询办理事务的时候,得到的统一回复都是找辅导员,而且一旦工作出现问题,辅导员还要被追究相关的责任。这都使得辅导员疲于应付各部门任务,导致高校辅导员几乎无时不忙,长期处于工作繁杂状态。

(二)职责不清

在高校中每个岗位的工作者都有应承担的工作责任,然而由于很多高校管理制度的不规范,导致出现了职责不清的现象。高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本应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因“管理重心的下移”,而让“工作下移”,本应对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等各方面负有管理职责的相关职能部门却没有担负起相应的职责。而高校辅导员他们既是高校大学生的教育者和引路人,也是课堂考勤检查员、宿舍安全与卫生监督员、职业生涯规划和创就业指导师、党团建设指导教师、校园文化建设组织指导师、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师和校园危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人等。高校辅导员每天在各职能部门间疲于奔命,要选用合适的方法方式还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处理如此庞杂的学生事务,致使高校辅导员真正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力和时间被大大压缩,而不能及时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需求和思想动态,无法做到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究其原因就是高校辅导员和其他全员育人主体职责划分不清。

(三)专业性不强

高校各个院系、书院基本都有辅导员岗位,所以高校在辅导员招聘时,一方面是考虑到辅导员工作院系的学科专业背景,另一方面是考虑到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故会招聘不同学科专业的辅导员,且大部分都不是思政或者高等教育学等专业背景的。这就导致很多高校辅导员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缺乏系统理论知识的支撑,从而无法把握大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而且随着高校的编制精简,很多职能部门都已停止招聘新人,当出现人员缺口后,首先是从辅导员队伍中进行选拔,这大大增加了辅导员队伍的流动性,甚至很多人选择应聘辅导员就是作为进入高校的跳板。辅导员的高流动性又会使高校急于解决人手不够问题,从而忽略了对辅导员的专业化要求,这都严重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

二、“成长陪伴”理念下辅导员开展全员育人工作探索

高等教育关乎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终生发展,乃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在这样的新形势下,需要辅导员牢固树立育人宗旨,不能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被事务性工作所弱化,不断思考总结,结合新形势,形成新思路,在“成长陪伴”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辅导员应有的作用,开展好全员育人工作,不断提升育人水平。

(一)榜样引领下学生骨干的成长陪伴

大学生骨干作为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在大学四年求学生涯中承担了绝大多数班级的管理工作,他们不仅学业优秀、思想觉悟高,而且有很强的执行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辅导员通过遴选和培养优秀学生骨干,并指导他们进入大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第一线,陪伴普通学生成长成才。优秀学生骨干因为具有优秀的学业成绩和突出的工作能力一般在班级中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同时又作为学生主体,不仅能在陪伴成长的过程中很好地帮助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且作为先进榜样典型,能在陪伴成长的过程中对身边的同学起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润物细无声效果,真正实现大学生在成长中自主管理、自主服务、自我成长与全面发展。

(二)合作协同下全体教职工的成长陪伴

高校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场所,为了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要求所有教师和员工都担负起成长陪伴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相互理解、相互配合、高效合作,最终形成成长陪伴育人合力,仅仅只靠着辅导员这一支队伍是绝无可能完成的。因为对大学生在校学习、工作和生活等各方面的服务与管理是需要高校各个职能部门通力合作的,辅导员应及时和相关部门交换学生信息,努力承担起学生与高校各职能部门间联系沟通的桥梁纽带,和各职能部门一起合作协同陪伴大学生成长成才。当然这同时要求高校各职能部门和辅导员通力配合,要充分认识到他们和辅导员之间在工作上是平等合作的关系,絕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充分发挥合作协同成长陪伴作用。

(三)天然优势下学工办的成长陪伴

高校学生工作办公室是辅导员综合办公的场所,对“成长陪伴”的全员育人工作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在学工办中工作的辅导员一般来自不同学科背景、不同基础专项分工、不同年级以及具有不同的工作经验和资历,他们根据学生工作需要团结协作,这是天然的成长陪伴育人团队。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安全教育问题、创就业指导、心理健康困惑、班级建设管理和党团建设指导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都可以依托学工办这个天然平台掌握第一手工作案例和材料大数据,充分发挥学工办的成才陪伴作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任何一个岗位都无法比拟的。同时辅导员还可依托学工办这一天然平台陪伴成长过程中积累的学工大数据,积极为自己的专项研究提供支撑,不断提升辅导员自身专业素质,进一步向专业化、专家化和职业化发展。

(四)潜移默化下和谐家庭的成长陪伴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每个家庭都是每个学生的第一所学校,虽然家庭不能像学校那样进行系统化教育,但都有责任帮助每一个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氛围。目前进入大学的00后家长大多是70后群体,他们大多事业有成,且已适应现代化的办公条件,对新科技接受程度较好。辅导员可充分利用“互联网+成长陪伴”模式进行家校互动,通过微信公众号、QQ群和微信群等搭建家校成长陪伴育人平台,定期向家长分享学生在校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特别是学生学科竞赛获奖或重大科研项目立项,以及相关活动照片和视频,这都能引起很好的反响。辅导员还可以在假期进行家访,特别是针对三困学生群体,通过家访给予他们更多的陪伴、关注以及支持,这不仅能增加家长对学生在校期间各方面的了解,更能增进家长对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充分发挥家校陪伴育人作用。

三、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大学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键环节。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其工作职责定位就决定了辅导员在全员育人工作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因此,学校要和辅导员共同努力,优化教育理念,创新工作模式,在“成长陪伴”理念的指导下开展全员育人工作,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从而全面提高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璟璐,王道明.辅导员在新时代高校学风建设中的育人模式研究——基于“三全育人”理念[J].教育现代化,2019,6(28).

[2]赵炜,汪毅刚,王兴.以高校辅导员为枢纽的高校协同育人机制对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消解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1).

[3]柯征,黄锦程.关于高校学生成长陪伴计划的思考与探索——以苏州大学敬文书院为例[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0).

編辑∕姜雯

猜你喜欢
全员育人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构建多面展示平台 打造家校沟通纽带
全员育人模式下的困难生资助工作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点面结合,让“全员育人”落地开花
中德合作下的全员育人机制实践与研究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