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纬
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每年都去赤壁古战场。如今横向和纵向交流的客人不断,为了陪伴客人,有时一年去好几次,偶尔一个月去好几次。没有得到的、想象的东西总是美好的,而身边的古战场却显得平淡无奇。
最近应市文联、市作协之邀,陪同海口市作协的作家,一起参加采风活动。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过程。
一
赤壁古战场座落在赤壁市区西北40多公里的长江南岸,即赤壁镇境内。一出镇北头,就看见滨江一带绿树掩映的山顶上,露出一些高高低低的亭台楼阁式的建筑物。
近年来市政府招商引资,投入数亿元,将景区一脉相连三山连成一体。即尾部的金鸾山、中间的南屏山、头部的赤壁山。一期建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的赤壁雕塑园。几经改造,古战场景区的大门已经从西南面移到了东北面。配套建起了二期文化广场,集游乐、接待、餐饮、休闲于一体。尽管太多的人文景观掩蔽了历史景观,但民间表演等方面的民俗文化又增添了历史文化底蕴。
摇动的旌旗、响彻云霄的锣鼓、挥舞的长枪大刀,让游客穿越1800年前的战争烟云。高大的门楼、哨楼、箭楼、钟鼓楼气势恢宏,再现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赤壁大战风云。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二十万大军南下,连克新野、襄阳数城,从江陵顺江东下,与逆江西上的孙权、刘备五万联军初战于赤壁,曹军失利,退回江北,屯兵乌林与孙、刘隔江相峙。后孙刘联军巧用火攻,乘东南风大起,向曹营举火,火船借助风势,直冲曹军寨。曹军船只一时尽燃,岸上营落,火逐风飞,烈焰冲天,一片火海,把南岸崖壁照得一片通红,赤壁也因此得名。孙刘联军乘势进攻,曹操领余部经华容小道向江陵败走,从而奠定了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局面。
从东北往西南,领着客人沿着山脚穿过高大的钟鼓楼,欣赏离间计、苦肉计、连环计等神秘的三十六计掌故碑林,回味著“少不读三国(算计),老不读水浒(打杀)”的至理诤言,不知不觉中攀上了金鸾山脊。两棵高大的千年古银杏树吸引我们循山脊而下,来到凤雏庵。这是当年刘备的谋臣庞统修身养性、研读兵书的地方,诸葛亮是卧龙,庞统是金凤,庞统庵、庞统桥、庞统井等景点自然连成一体。古庵白墙青瓦、古朴素雅,内分三个殿堂,内供庞统塑像。
凤雏庵四周绿荫掩映,古木参天,左右两侧小径蜿蜒,路旁布绣苔痕。两棵千年银杏活化石的树冠形如华盖,高大均称,叶色绿油光滑,形似折扇。这两棵古树一雌一雄,雄树的一杆枝丫拦腰伸出卡在雌树上,像热恋的情郎搂着美女的腰肢。这络绎不绝的游人都争相与这对千年“古情人”合影。
二
告别凤雏庵,穿过千年古藤,步入金鸾山南面赤壁雕塑园。名为雕塑园,其实是一座文化广场,利用钢筋、水泥、文化砖竖起的仿古建筑物。它不像历史陈列馆的局部文物和场景再现,为了再现气势恢宏、波澜壮阔的氛围,堆垒了火烧赤壁、桃园三结义、小乔初嫁等场景,摩崖石刻、小桥流水则更包孕公园消闲的氛围,游客在这些景点内如临其境,各寻野趣。
攀上长长的台阶,拾级而上,登上南屏山。庞统向曹操献连环计,诸葛亮则祭风火烧曹营。刘备也因为“龙”“凤”呈祥,从赤壁之战起家,借得了荆州,夺取了汉中,建立了蜀国。南屏山是诸葛祭风的所在,明万历年间为纪念诸葛亮而建拜风台。拜风台又名武侯宫,分前后二殿,内殿供有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的全身塑像,洪湖籍蔡姓道士曾在庙内守卫打坐数十年。拜风台右侧是一座文物陈列馆,汉魏时代一些出士文物,较为珍贵的都转存到市内博物馆。拜风台后面是一座碑林馆,存有历代名家颂赤壁的诗赋,可惜风吹雨蚀残损不全。
摸着扶梯,旋上拜风台一侧的望江亭。登高望远,感慨诸葛亮的一次智慧,一次呼风唤雨,竟然在吴国感动了千年。
三
穿过南屏山,折身来到赤壁山,远远望见一座规模宏大的赤壁大战陈列馆。陈列馆球形穹顶,内分四殿,中殿摆放弩机和木牛流马,东殿陈列与整个赤壁之战相关的史料和汉魏时期出土的文物,南殿蜡像群雕陈列整个实战场景,西殿陈列魏、蜀、吴三国的谋臣和将帅雕像。1800年前的历史场景完全在这里再现。
继续往北来到赤壁矶头,就到了屹立于临江绝壁之上的翼江亭。这是一座六柱角亭,梁柱全用条石构成,顶上履盖琉璃绿瓦,四周让长青松柏所包围。相传此亭曾是周瑜当年指挥水战,并以火攻大破曹军的哨所。
距翼江亭不远,是一尊周瑜石雕像,屹立在空旷的赤壁矶头上。这是1991年元月竖起的塑像,身高6.5米,连基座总高9.2米。他头戴盔鍪,身披战袍,一副英俊智慧的神态。美中不足的是塑像背江而立,没有面对大江去指挥当年那场赤壁——乌林大战。
顺着赤壁矶头陡峭的石级往下走,矶下怪石嶙峋,峭壁上镌刻着斗大的“赤壁”两字。千百年来,民间流传着“火烧赤壁”的说法,即当年火烧战船,从北岸乌林升起的熊熊火焰把南岸的石壁(石头关)映得通红,“赤壁”因此而得名。相传,当年周瑜战后庆功时乘兴书写下了“赤壁”二字。一场战争落下帷幕,却让人传诵千年。诗人杜牧云: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些看似平淡的东西,只有用心去品味和领略才能发现它的奇异和珍贵。不在于得失之间,而在于山水之间,这才是一种崇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