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020-07-14 06:37:20江苏省常熟实验中学任丽君
天津教育 2020年18期
关键词:物体微课物理

■江苏省常熟实验中学 任丽君

物理学是一门探究世界本源的学科,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物理教学旨在传授经典物理理论的同时,注重够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优化物理教学过程,以下重点结合微课的特点,以“力学”为例,分析具体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一、微课技术的综合性概述

微课技术是一种以微课为基本教学形式,对教学资源进行科学整合的现代化技术。微课的类型很多,主要有:启发、实验、演示、讲授、练习和探究学习等。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可以以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以微型视频为教学载体,记录物理教学中围绕某一知识点或某一教学环节而设置10分钟以内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微课的设计与制作都是围绕某一教学主题而开展的,内容比较精简,教学目标更集中。由于微课的核心是共享,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借助网络增强资源的交互性,充分实现教学资源共享。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校停课不停学,微课教学的优势更是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微课技术的应用原则

(一)微课应用于翻转课堂

微课作为一种教学资源,通常不是独立存在的,一般适合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自问世以来,通过不断研究与优化,形成今天的课前学习、课堂讨论和课后总结的结构。课前学习主要包括视频学习和自主任务两大环节,视频学习是有别于传统课堂最明显的特征,学生通过学习教师提供的微课教学视频完成知识预习,然后在信息化环境下利用微课资源进行自主构建。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初中物理教学内容都适合翻转课堂,也不是所有的物理知识都可以通过微课自学,因此,微课应用于翻转课堂要与具体教学内容相结合。首先,物理实验课慎用微课,要注重带领学生真正走进实验室,去观察、实践与体会。其次,物理抽象知识提倡使用微课,利用动画手段将抽象知识具体化。最后,微课在翻转课堂应用过程中,教师主导地位不应改变。

(二)微课与传统物理课堂相结合

在新课标改革形势下,兴起了许多课堂教学手段与模式,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教学方法一无是处,真正高效的课堂教学是将新型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相融合。其一,可以在传统课堂教学中穿插使用微课,提高课堂利用率;其二,可以利用微课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最后,可以在课后使用微课实现查漏补缺,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和疑惑。

三、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策略——以“力学”为例

(一)巧用微课,做好课前预习工作

有趣的微课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注意力。导入方式可以采用开门见山,围绕知识点设置问题悬念或组织简短小实验等。讲解过程明确主线,一条线索贯穿微课的始终。过渡衔接要紧密,体现物理知识的逻辑联系,减轻学生对新知识的突兀感,潜移默化中带领学生进入新知识的学习。教学总结环节要简洁明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在力学中,学习力的三要素时,我在微课中引入了阿根廷足球运动员梅西著名的“角球破门”视频,让学生们直观认识把握好力的三要素,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然后引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紧接着“揭秘”梅西进球的要领,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探究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学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经典力学内容时,我利用微课展示的是“钢铁侠”战衣的后背部分反重力飞行推进器向下喷出火焰和气体后,钢铁侠立刻飞天遁地。再用鸡蛋碰石头,鸡蛋碎了而石头没碎的“矛盾”,提出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等的讨论,既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最后通过小实验和总结快速实现课前的预习工作。

(二)利用微课突破初中物理重点、难点和虚拟实验

学生应用微课学习某一知识点时,对于重点、难点内容的论证要充分,避免产生新的疑问。比如讲解“浮力产生的原因”知识时,我在微课中先展示的是一个自制视频:将大可乐瓶瓶口截取下来,倒置充当漏斗,拧下瓶盖,在“漏斗”中放上一个乒乓球后,将水倒入该“漏斗”中,乒乓球不上浮;再将瓶盖盖上后再重复实验,乒乓球上浮。通过乒乓球在水中不上浮与上浮反差实验,激发学生好奇心。接着揭秘浮力产生的原因是:物体在液体内部形成的上下表面压力差,让学生恍然大悟。又如:讲解力学中的“摩擦力的方向”问题时,我引入的是自行车前后轮所受摩擦力的讨论,一方面学生存在疑惑,另一方面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将这一问题制成微课,将前后轮所受摩擦力用动画的形式分步演示讲解,直观易懂,可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自行车后轮为主动轮,相对于地面向后运动,于是地面对后轮产生一个水平向前的摩擦力;自行车的前轮为从动轮,即当前轮跟着后轮一起向前运动时,前轮相对于地面向前运动,于是地面对前轮产生一个向后的摩擦力。除此以外,微课还可以模拟无法演示的实验,放大实验过程。如探究“力与运动关系”的时候,物体不受力是不可能在课堂上通过实物直接演示的,将其制作成微课,运动的物体不受力时,将持续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现象会更加直观,还可以反复观看。

(三)典型例题讲解,助力课后拓展

为了提高微课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微课内容的挑选。

例: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长方体实心金属块,金属块下表面与水面刚好接触,如图甲。从此处匀速下放金属块,直至浸没于水中并继续匀速下放(金属块未与容器底部接触),在金属块下放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金属块下表面浸入水的深度h的关系如图乙,g=9.8N/kg,ρ水=1.0×103kg/m3.求:金属块的密度。

这是利用图像解决浮力计算的一个典型例题。我将它做成微课,用动画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图像的三个点计算金属块的密度。该过程如下:图像起点h=0时,F=9N,即物体的重力大小,利用重力公式G=mg即可算出物体的质量m=0.9kg;图像的拐点h=4cm时,F=5N;通过图像看出直至图像的终点,测力计示数不再发生变化,引导学生发现到拐点后,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于是可以算出浸没在水中时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G-F=4N,再利用阿基米德推导公式V排=算出物体的体积V物=V排=4×10-4m3,最后利用密度公式算出物体的密度为2.25×103kg/m3。三个步骤算出测固体密度,总结出称重法测固体密度的方法,最后提出能否用该方法测液体密度,鼓励学生课后讨论。通过微课教学不仅直观、形象,更能够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空间,将要点进行归纳提升并将问题解决方法进行总结归类,有助于课后的拓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微课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是教学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也是“技术+教育”的重要形式。微课作为该技术应用的主要途径,具有主题突出,指向明确;资源共享,互动性强等特点。作为一线初中物理教师,要充分发挥微课教学特点,提高教学内容设计,优化教学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微课学习突破重难点知识,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把握知识本质,实现个性化学习。希望本文研究能够为相关课题探讨提供针对性借鉴价值。

猜你喜欢
物体微课物理
只因是物理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44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22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06
深刻理解物体的平衡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3:00
处处留心皆物理
我们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为什么同一物体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样?
我不是教物理的
中学生(2015年2期)2015-03-01 03:4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