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意莉
(无锡市第二中医医院外科,江苏 无锡 214121)
痔疮属于发生率极高的肛肠疾病,会随着年龄上升而出现发病几率上升的情况;引发痔疮的因素很多,比如:久坐久立、长期引流、便秘等;痔疮可划分为内痔与外痔、混合痔[1];肛周疼痛、出血等均属于痔疮的主要临床症状;手术治疗痔疮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获得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但是,术后发生相关并发症几率也比较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与工作;对痔疮手术患者配以个性化护理干预十分有必要,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2]。本文分析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痔疮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康复的作用。
随机选定2018年1月~2019年12月痔疮手术患者42例,随机抽签方式划分为2个小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中男11例,女10例;发病年龄20~62岁,平均42.22±5.12岁;研究组中男12例,女9例;年龄21~63岁,平均42.32±5.13岁。纳入标准:(1)痔疮手术适应证;(2)良好认知功能。排除标准:(1)严重躯体性疾病;(2)精神疾病。经系统相关统计学对比两组基础资料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指导患者饮食;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观察;按医嘱进行止痛药物处理。
研究组实施个性化护理:(1)在患者手术之前,依据患者的知识接受程度讲解有关于痔疮的形成原因、相关治疗与护理方式、日常注意事项等;同时指导患者在术前床上排泄训练;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避免有不良情绪出现;(2)患者术后:①及时告知患者手术效果,为患者进行隐私保护;帮助患者适应手术后的正确排便与排尿方式;②给予注意力转移方式转移患者对手术效果、手术疼痛的敏感性;③患者术后第1 d开始进食,少食多餐,多食用容易消化且口味清淡的食物,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适量饮水[3]。④上厕所时放流水声、口哨等声音以此刺激排尿;若患者有便意则让其放松并控制用力程度,还可采用通便膏、穴位贴敷等方式进行对应处理,必要时可给予缓泻剂;⑤指导患者行提肛运动;⑥在每次排便之后予以中药熏洗。
对两组护理前后NRS评分、首次排尿时间、首次排便时长与住院时间进行指标对比。
NRS评分依据为数字分级法:采用0~10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感,0为无痛,10为剧痛;1~3:轻度疼痛;4~6:中度疼痛;7~10:重度疼痛。
此次SPSS 21.0系统处理研究所涉及数据资料(护理前后NRS评分、首次排尿时间、首次排便时长与住院时间指标),涉及类型资料采用专业性检验方式(t检验(计量)与x2检验(计数)进行检验,P<0.05则有差异性。
研究组经个性化护理后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其首次排尿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与住院时间指标均分别比对照组对应指标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性显著。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NRS评分、首次排尿时间、首次排便时长与住院时间指标对比(n=21,±s)
表1 护理前后NRS评分、首次排尿时间、首次排便时长与住院时间指标对比(n=21,±s)
组别 护理前NRS评分(分) 护理后NRS评分(分) 首次排尿时间(h) 首次排便时间(h) 住院时间(d)研究组 5.11±1.11 2.11±0.11 5.11±1.22 40.21±2.22 6.11±1.11对照组 5.21±1.12 3.76±0.21 7.67±1.32 50.09±2.31 8.31±1.23 t 0.29 31.90 6.53 14.13 6.09 P>0.05 <0.05 <0.05 <0.05 <0.05
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痔疮患者的主要方式,但是手术后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排尿困难与排便困难等,需要给予对应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有效护理[4]。
传统护理干预的护理内容缺乏个体针对性,无法获得显著的护理效果;个性化护理注重以患者为中心,依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情况制定针对性强的护理措施,避免护理干预措施盲目性[5];个性化护理对患者进行疾病健康宣教能够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心理疏导可以合理宣泄不良情绪,指导正确排尿与排便能够避免便秘与确保排泄通畅性,指导饮水与饮食护理可以避免大便干燥,使用通便膏及穴位贴敷可以促进通便,同时结合使用中药熏洗进一步促进康复。上述诸多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康复效果。此次研究中,研究组经个性化护理后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其首次排尿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与住院时间指标均分别比对照组对应指标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性显著。
综上所述,对痔疮手术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且促进患者尽快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