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丽萍
摘 要:群文阅读是以同一主旨下的多文本阅读为形式的综合性阅读活动。该阅读理念的推广不仅有效的改变“管中窥豹”式的语文知识学习现状,拓宽高中生的语文阅读视域,而且也为高中生在语文阅读课堂中主动的思考、主动探究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空间支持。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着力推广群文阅读理念是深化学生对语文学科特点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群文阅读;课堂构建
群文阅读是一种有别于传统单篇精讲阅读法的新型阅读教学方式,該阅读活动将传统课堂中的单文本阅读,变成了多文本感知;将传统课堂中的教师讲读为主变成了学生自主感知;将传统阅读课堂中的双基落实目标变成了情感感知和语文核心素养内化目标。故在高中阶段语文阅读课堂构建过程,合理的组织群文阅读活动无论是对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养成目标的实现而言,还是对高中生独立学习意识和自主认知能力的发展来说都是十分有利的。那么在高中语文课堂构建过程中,我们到底该如何组织群文阅读活动呢?根据教学经验,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步骤入手。
一、 合理选择,确定群文主题
群文阅读活动是一种主题式组文阅读活动,阅读主题是群文阅读活动推进的精神支柱和目标支撑,要想组织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活动,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选择合理的阅读教学主题。而在高中语文群文阅读组织过程中,可以选择作为群文阅读主题的内容有很多,要想从中选出适合高中生认知实际的,我们需要遵从以下三条原则——
(一)符合高中生认知兴趣
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文本阅读活动,都应该是一种主动性的主观认知活动。而要想让高中生在群文阅读活动组织过程中主动认知,我们就必须尊重学生们的认知兴趣,选择学生们感兴趣的主题。
(二)符合高中生的认知实际
高中阶段是学生步入成人社会的准备阶段,在该阶段的语文阅读课堂组织过程中,我们除了要教给学生们足够的语文知识,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欲望,还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人生观价值观指导。故在高中群文阅读活动组织过程,我们还可以选择与优秀价值观念传播相关的话题。如,“孝敬”“高尚”等。
(三)体现语文课程特质
语文学科是以丰富文化积淀为依托的综合性语言学科。要组织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活动,我们就必须充分尊重高中语文课堂特质,组织能够显示语文特色的群文阅读活动。如,以名著为阅读对象的群文阅读活动等。
二、 依“材”定法,构建群文活动
群文阅读活动的组织方法是依“材”而定的,在不同的素材支撑下,我们可以选择的群文阅读课堂组织方法也要有所不同。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构建灵活多样的群文阅读课堂,让学生们在多文本阅读训练中充分提升自身的综合阅读能力和阅读方法灵活运用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不同文本的文本特色,最大限度地凸显群文阅读主题。在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活动组织过程中,我经常选用的群文阅读活动构建方法有对比构建法、补充说明法、主体解释法等等,下面我将以对比构建法为例进行具体的阐述:
在一些以较为常见的文学母题为阅读主题的群文阅读活动组织过程中,我常常会选择对比构建法。也就是说,在构建该类文本解读活动的过程中,我会选择同一主题下具有对比意义的文本。如,在“爱情的悲剧”主题下,我选择中国古典爱情悲剧《孔雀东南飞》《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和外国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选段)》,然后以让学生们绘制中外爱情悲剧对比表的方式推进群文阅读活动。这样一来,学生们就可以在对多文本阅读过程中开阔自身的文化视野,在对中外爱情悲剧的对比中形成对爱情的深刻化、正确化认知。
三、 鼓励思辨,深化自主认知
阅读活动是一种主观思辨性活动,即便是群文阅读活动组织过程中,也不能忽视对学生们的主动性思辨行为的强化的。只有让学生们在文本阅读中,自觉主动地思考,才能有效地助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与文本认知能力的充分融合,才能让学生们获得个性化的自主阅读体验。下面我们还以“爱情悲剧”主题群文阅读活动组织过程为例——
在该群文阅读活动组织过程,我先根据学生们资料搜集能力、文本解读、理性思考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了解,构建了爱情悲剧主题文本探究小组。然后展示如下问题,让学生们以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
(1)请问这些悲剧性爱情故事中分别为我们塑造了什么样的男女主人公形象,他们的主要特点是否相同?
(2)这些悲剧性爱情故事的成因分别是什么?他们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否一致?
(3)你是如何看待爱情的呢?
继而,学生们在对上述问题的交流探索中完成了主动思辨任务,填写了中外爱情悲剧对比表格,形成了正确的文化感知态度。
综上所述,阅读因“群文”而精彩,要想将群文阅读活动顺利推广到高中语文阅读课堂之中,我们就必须在充分尊重高中认知特点,选择合适的阅读主题,然后根据阅读主题和阅读材料选择恰当的活动组织方法,并以合理的阅读引导,提升群文阅读活动的思辨性和生本性。
参考文献:
[1]王超.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8.
[2]王楠.高中语文群文阅读高效课堂的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8(49):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