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时
几个月前,德国“室友”的父母整理旧物的时候清理出一本不知哪个年代的中国菜谱。书里象征性地讲了几个地区的家常菜,图文并茂,可操作性很强。
不久前我取消了回国的机票。那时候颇为难过,盼了好几个月的胡吃海喝的愿望一下子落了空,回家遥遥无期。有一天晚上和“室友”一起看烹饪视频,看完一道又一道,不禁悲伤起来。“室友”不忍看我太低落,把那本落了灰的菜谱拿过来,说想吃哪个菜尽管点,他明天给我做。
我随便指了几道菜,他便开始认真看菜谱,写下需要的食材。他看菜谱里面有提到料酒,问我:“为什么我从来没买过这个?”“因为不需要。”我说,“只起个去腥的作用。”他又说:“可是书上写了。”我说:“我知道,但是我们不需要,你也从没觉得我炒的菜腥。”
他继续看了几道菜的做法,发现每道都用了料酒,正襟危坐,说:“你看每道菜都用了,想必料酒是个神圣之物。我们也要有。”他又叫我赶紧打开电脑在“亚超”网站上买。家里的调料都是齐全的,我觉得没必要单独为一瓶料酒多付几欧元邮费,便不了了之。
我们家方圆5公里内有9家超市,我们常换着超市买东西。这3个多月以来,我们每去一家超市,他都会围着调料架转好几圈,着了魔似的非要买料酒。
德国好一点儿的超市里会有一个专门的亚洲商品小货架,卖点儿寿司醋、酱油之类,偏没有料酒。我给他解释了好几次,料酒是个可有可无的东西,不嫌肉腥就可以不用。
他不听。又想,料酒估计也算是酒,就围着酒水架子转,以为会和葡萄酒放一起,可还是找不到。某次我们去Kaufland超市,他说这么大的卖场,上下两层楼,肯定有料酒。兴冲冲地找了好久,再次失望而归。
每次去超市都要兜圈子,我有点儿生气,不禁质问他:“你到底為什么那么想要料酒?在看那本菜谱之前你都没听过它!”
他说:“料酒是正宗中国菜之精髓,一定要有。”
我翻白眼:“你怎么知道?”
他答:“要不然那本菜谱上为什么写满了‘料酒两个字?”
过了一阵子我想吃饺子。那本菜谱上也教了怎么擀面和拌馅儿,“室友”就开始学做饺子。他看了一遍教程,看到如何拌馅儿那里,“料酒”一词映入眼帘。他让我过去,然后把这词指给我看,边指边义正词严地问我:“看到了吗?!”
面醒好了之后他开始擀饺子皮,我闲得没事,便去厨房视察工作。他让我帮他看看菜谱里写的饺子皮应该擀多大。“直径6-8厘米。”我读给他听。他让我看他擀的皮直径有没有8厘米。我说不知道,但大小差一点儿没什么影响。
“那你把卷尺拿来,我测测。”他低头擀皮。我以为他在逗我。
他看我没动静,就说:“我手上不得空,你帮我拿下卷尺嘛。”
我无语。
不多时,我又跑进厨房看他的进程,他正用筷子拌馅儿。我说那一点儿馅儿哪够我吃,便打开冰箱要多拿点儿肉加进去。他放下筷子,双手叉腰,略气愤地说道:“这面粉和肉的比例都是我按书上配的,有多少饺子皮做多少馅儿,不能再加肉。”说完,将我赶出了厨房。
今天散步路过小城里唯一一家亚洲小商店,是一位菲律宾阿姨开的,商品总体价格偏贵。我说进去随便看看吧。进去之后,他直奔调味料区,聚精会神地看架子上的瓶瓶罐罐,指着贴着中文商标的花雕酒,问我:“这是什么?”我忘了他的“魔怔”,不小心说道:“料酒。”
他突然大喜,说:“终于找到了!”便要买下来。
我一看标价,6欧元(约合人民币45元)!不管谁的钱,都不能花得这么冤枉。我就对他说:“网上的料酒加上运费也比这儿的便宜。”
他又喜,问:“那你在网上给我买吗?”
我只想糊弄糊弄他,含糊地说“好”。
没想到他兴奋又严肃地说:“你发誓要在网上给我买?”
我又说“好”,心想,反正也没说马上买,等家里调料用完了,半年之后再买也是买,不算欺骗。
他穷追不舍:“那你今天回去马上买?”
我不答。他又连着问了四五遍,我招架不住,只得无奈答应。
回去的时候大概是下午5点。路上的风停了,夕阳斜下,云白天蓝。我们牵着手默默地走。
他忽然很大力地抚摸我的背,像抚摸一只大狗一样,说:“我太高兴了!马上就可以有料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