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德育工作的问题及对策

2020-07-13 09:40尹珊
卷宗 2020年11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职业院校问题

尹珊

摘 要:德育模式的构建是高职院校的必经之路,德育新模式的开辟为院校学生提供了全面的发展道路,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利用所学感悟企业文化的同时,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内在修养和专业技能,真正成为现代社会所需的人才。

关键词:校企合作;职业院校;学生德育工作;问题;对策

企业的竞争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归根结底是高素质人才的比拼,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一直是教育事业关注的重点。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学生对其从事职业和具体工作都没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在校企合作的新环境下,高职院校和企业两者的德育资源应当得到开发和利用,通过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能充分进行知识的迁移,帮助其适应现代社会企业的发展模式。

1 校企合作下的德育模式研究现状

1.1 校企合作下的德育特征

校企合作已经成为联系校企、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必备环节,而这也证明了,了解当前校企合作现状,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才是本文的重点。首先,当前校企合作下的德育资源更加全面和丰富。根据调查的研究,面对普通的本科院校,高职院校所能收获的资源更加丰富,包括企业本身传递的理念、企业人文环境、企业员工等。其次,受到多方文化的影响,学生的个性更加鲜明,自主性加强。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越来越倡导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所必备的主体性。校企合作只有注重学生个体,才能提高学生对企业和所学知识的联结性,也更利于社会和企业的发展。最后,德育工作不仅仅是思想的传达,更是需要实践才能得出的真理。在马洛斯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学生只有通过走进社会,通过一定的道德实践,才能明晓道德约束的现实意义。

1.2 校企合作下德育模式研究现状

企业的竞争是高素质人才的比拼,想要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的高素质、精技能的学生,高职院校在校企结合中应当注重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这是最直观的。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包括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两方面。近年来,为了培养出复合型人才,教育界和企业等已经逐渐摸索出一条适应当代学生的校企合作新道路,而人才培养模式也逐渐走向成熟。虽然众多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道路上有迹可循,然而针对高职院校的校企德育模式缺乏,在德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模式的优化与创新上出现了许多问题,阻碍了德育新模式的构建。

2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德育教育措施分析

校企合作模式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并帮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企业环境,促进其人际交往能力和就业能力的不断提高。校企合作模式下开展德育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2.1 做好基础准备与管理

首先,建立相关的基础制度。在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各项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维持长期、稳定、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需要有相应的文件和制度作为指导。因此,校企双方要通过磋商与交流,达成合作协议,围绕校企合作的细节问题以及德育教育工作的内容和要求,制订出详细的规章制度,以更好地指导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

2.2 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

为了保证德育教育的效果,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和发展提供保障,学校还可以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实施订单教育模式。在该模式下,学校需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及需求,与企业签订培养协议;之后,对学校和企业双方各自的职责及具体内容予以明确,从而有效提高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更好地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2.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教育质量和效果,学校还要积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可以从企业聘请经验丰富的技师、技术能手担当授课教师和实习辅导教师,负责专业课程教学,以及学员在企业实习、实训过程中的指导工作。这样,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真实地了解与企业一线生产和工作相关的知识和内容,以及企业对工作人员思想道德水平、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学生可以借此机会提高对学校德育教育工作重要性和现实意义的认识,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德育教育活动中,让实训实习工作开展得更加顺畅。

2.4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构建高职德育新模式

传统的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一直处于主动方面,但这也有一定的弊端。学生针对性的实习大多集中在寒暑假,加上每个学生的适应能力不同,小阶段的实习和繁杂的工作难以真正体会到企业所带来的有利价值,这也违背了校企合作的初中。一方面,理论与实践的平衡一直是高职院校难以掌握的,偏重一个方面的校企合作就难以达到统一的效果;另一方面,德育是一门复杂的、长期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而大部分高职院校选择开设简易的德育课程,是在避重就轻。因此,注重理论與实践的统一性和联结性是保证学生与现代企业之间产生不间断联系的基础。在高职院校对自身和现代社会发展具有充分认识的情况下,德育资源的整合才能达到效果,从而保证质量。新模式的构建是一个体系的构建,需要校企考虑到双方的资源,并通过实习,将内心的职业素养展现在职业行为中。首先,注重体验感,帮助学生在学前对行业、职业具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在学前开始,要求学生对其针对的职业进行体验,并完成具体的调查报告。或者到企业内部进行参观和学习,根据体验和调查作出体验报告。其次,通过岗前体验,充分发展理论与实践,增加校园德育的多样性。高职院校通过引进社会专业的人才和职业经理人,开设讲座,让学生对职业有更加多面的认识。最后,通过顶岗实习,让学生从思想、行为的矛盾中平衡下来,真正融入企业的发展体系。顶岗实习是学生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走入社会的重要环节。顶岗实习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职业中的优缺点,并在处理人际交往和矛盾中提高自身的道德综合能力。

2.5 多方联动创新德育工作

学校要积极完善全员参与、全过程教育、全方位育人的德育体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企业四方联动的育人模式。基于市场和社会需求的导向目标,学校、企业要尊重各自的利益诉求,建立校企合作的良性机制,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同时,还可以组建德育指导委员会,实行德育导师制,聘请教育教学专家、行业和企业专家担任德育导师,实施师德教育工程,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实施德育名师培养计划,培养德育课专业带头人、首席班主任和明星辅导员。企业和学校可以依据各自的特点和优势,进行分工合作。

2.6 校企合作开展德育教育实践

为了更好地提高校企合作模式下德育教育工作的效果,校企双方还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开展德育教育实践。校企合作的教育实践模式,在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与就业岗位需求实现无缝对接的同时,也为学生的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外,企业进入学校为其提高员工素质、感受终身学习的氛围提供了平台,从而真正实现双赢的目的。校企双方要将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具有较高道德水平和职业素养的人才作为目标。高校可以积极与当地的企业合作,建立道德教育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以检验校企合作模式下德育教育的效果,促进学生思想和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在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的同时,也实现了教育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

2.7 发挥学生主体参与的原则,建立“校企生”三方互助与监督机制,制定校企合作育人运行章程,规范校企合作模式和实践,全方位推进学生道德教育的开展

校企合作的旨归在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学校的繁荣发展,企业的深远效益。校企合作的模式为学校、企业和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合力机会和平台。这是校企合作带来的正面效应。但同时,我们也要警惕在此过程中出现的异化现象:现有的一些企业打着校企合作的旗号,变相向学校“租用”短期“劳动力”,致使学生的企业实习成为一种廉价的“赚钱工具”。学生在其中,做的是没有任何技术含量与知识内涵的体力工作,更别谈感受应有的职场文化和企业精神,这使得实习实践成为一种变相的体力劳动。鉴于此种状况,笔者认为,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应当给予学生主体参与的权利,参与对话、参与建议、参与决策,而不是仅限于学校与企业两方的决定。一方面,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大对校企合作实施内容细节的监控、督查和引导。可以设立专门化的校企合作实施标准和细则,规范校企合作的具體行为。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家庭合力教育的资源,允许家长对合作企业进行参观、核实、建议和投诉,建立“校企生”三方互助与监督机制,校企合作育人运行章程,遏制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异化行为,规范校企合作的模式和内容。再次,加强对学生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能力,开设校企合作意见箱,充分了解学生的各种状况,关照校企合作的全程育人情况,做到及时调整和准确决策。

3 结束语

校企合作推进高职院校德育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改革发展的新趋势,对学校德育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学校德育只有深刻把握校企合作过程中各方的角色和作用,合理整合有效资源,准确衔接教育系统内部因素,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才能在实践探索中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叶鉴铭.校企共同体:校企一体化机制创新与实践[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40-41.

[2]周春花,涂洪彬.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环境下创新德育社会化的思考[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4(12):97-98.

[3]曾萍.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2(5):46-48.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职业院校问题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