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劲松 曲 都 胡 澜 黄丹丹
世界蚕桑看中国,中国蚕桑看四川。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蚕桑业的国家。浙江吴兴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绢片和丝带,经鉴定为家蚕丝;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器物上又发现了蚕纹图案。这些都说明长江流域的中国先民经长期采用野蚕丝的实践,到了新石器时代的晚期已将野蚕驯化为家蚕,至今约有四五千年的历史。我国丝绸和陶瓷成为中华民族两张靓丽名片,在蚕桑极盛时期,全国形成了“家家养蚕、户户纺丝”的一片繁荣景象。但从1995 年以后,受国际贸易的影响,丝绸产品滞销,导致我国蚕桑产业一路下滑。为此,国家启动了“东桑西移”战略,蚕桑产业大规模从我国发达的东部地区向欠发达的西部地区转移,四川蚕桑产业进入全国前三之列。近年来,四川省果桑产业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省规模以上果桑种植面积超过20 万亩,占全国总产量的60%,居全国第一。主要集中在攀枝花盐边、凉山德昌、南充阆中和南部、嘉陵,以及绵阳梓潼等地。然而,果桑产业在四川省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桑果滞销、深加工企业规模小、产品单一、产品品质不稳定、生产技术欠缺、市场开拓困难等诸多问题。
为了做好全省桑葚果酒科学发展指导工作和打造四川桑葚果酒产区品牌,做大做强做优四川省果桑产业,进一步推动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完成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的建设,2020年4 月,在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由四川省葡萄酒与果酒行业协会、四川蚕桑创新团队组织,对四川省果桑及桑葚果酒行业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活动。此次参与调研的有四川轻化工大学、川北医学院等高校及部分桑葚果酒生产企业管理者共计15 人,奔赴攀西地区、川南、川东北、川西等12 个县市区,考察调研了全省主要的13 家桑葚果酒生产企业。大家深入到田边地头,了解各地桑果分布状况、品种及种植面积、桑果产量和用途,以及存在的问题。通过“看、听、问”的方式,收集到的信息全面准确,为四川省果桑产业的发展提出科学的建议。
1.调研时间及调查地点:2020 年 4 月 20—26 日,调查地点在四川省攀西地区、川南、川东北、川西等12 个县市区。
2.调研企业名称:四川黑金椹阳光农业有限公司(攀枝花盐边)、攀枝花四喜农业有限公司(攀枝花盐边)、四川元坤果业有限公司(凉山德昌)、泸州纳贡庄园酒业有限公司(泸州纳溪)、四川缔铂酒业有限公司(内江威远)、四川外交家酒业有限公司(资阳乐至)、四川上嘉农业有限公司(南充嘉陵)、四川桑乖乖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南充西充)、四川劲椹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南充南部)、阆州圣果酒业有限公司(南充阆中)、四川圣露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绵阳江油)、四川贵斐紫酒业有限公司(绵阳梓潼)、四川尚果鼎椹酒业有限公司(成都简阳)。
近年来,四川省果桑产业快速发展,以桑果为主要采摘物的四川果桑基地已初具规模。据不完全统计,全省规模以上果桑基地县(市、区)达20 余个,成片进行规范管理的果桑种植面积超过20 万亩,占全国总产量的60%,位居全国第一。果桑基地主要分布在攀西地区的凉山州德昌县、攀枝花市盐边县,川东北地区的南充市南部县、嘉陵区、阆中市,川东南地区的内江市资中县、东兴区等地;种植果桑品种以“德果1 号”“无核大10”“嘉陵30号”“蜀椹 1 号”“云桑二号”“黑金椹”等为主。
四川省桑葚销售主要渠道有:(1)鲜食采摘——通过采桑节、体验采摘方式以及产区周边零售的鲜食水果销售,约占桑葚总量的5%左右。(2)桑葚汁饮料——目前只有凉山州德昌县、南充市南部县有两家企业从事加工,总消化桑葚量较小,总量约为200 吨以内。(3)桑葚果酒——目前在有果桑种植的地方,基本就有桑葚果生产酒企业。目前,全省有桑葚果酒生产企业近30 家,其中近一半为仅从事桑葚果酒生产,另一半为既生产桑葚果酒也生产白酒或其他水果酒。桑葚果酒目前年消化桑葚量在1300吨左右,占据桑葚鲜果加工的主要地位。(4)桑葚干——主要分布在果桑产量最大的攀西地区,占据绝对大量位置,桑葚干主要被中药企业、果饮企业收购,部分作为果干销售。(5)其它加工——如有少里桑葚膏、桑葚粉、桑葚饼干或其他桑葚食品等小份额加工企业在生产销售。
果桑产业在助农增收方面效果显著。2019 年,全省桑果产量突破4 万吨,仅农民出售鲜果收入就达2.5 亿元,直接带动25000 名果农脱贫致富。此外,高效观光生态果桑产业新业态已具雏形:果桑产业既具有休闲观光、体验采摘的功能,又具有很好的科普教育价值。近年来,以果桑为主导的生态文化、乡村旅游产业在全省各地正蓬勃兴起,在城市近郊相继建立果桑观光、采摘基地40 余个,发展各类农家乐、蚕家乐50 余家。
目前,四川省果桑总体是供大于求的局面。而且,严重受到运输条件、自然灾害等限制。2020 年4 月,由于受疫情影响,往年前来攀西地区收购桑果的外地企业锐减,直接导致攀西地区的盐边县、德昌县桑果成熟后无人收购,价格由往年的3~4 元/斤,下降到1~2 元/斤,大量桑果挂在树上无人采摘,或者直接掉在土地上烂掉。同样是2020 年,正值桑果成熟采摘之际,阆中市遭遇持续的大风天气,近1/3 的桑果被大风刮掉,烂在地里。
图1 四川省果桑种植区域种植面积(据不完全统计数据)
图2 四川地区桑葚年产量
综上所述,四川省桑果种植主要存在的问题:(1)桑葚种植量产率地区差异明显:绵阳、南充、成都、南充等地区量产率较高,而攀枝花等地相对较低。(2)未成形零星散户种植较多,量产率相对较低。从产业链看,目前还是四川省所产桑葚供大于求的局面,特别是2020 年受“冠状病毒疫情”影响,广东、上海、浙江等一些外地客户没有办法来川购买桑葚,导致桑葚在成熟期出现滞销现象,给果农们带来了损失;另一方面,川内加工企业总体加工能力小于原料供应也是原因之一。
四川桑葚种植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有地理气候优势。桑葚除鲜食外,在一系列深加工产业中——饮料、酒、茶、粉、果脯、果干、生物制药等领域都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甚至还能在旅游业发挥一定的作用。目前,除鲜食外,如何提高桑葚的深加工能力,强化扩大深加工产品的市场已成为桑葚产业的当务之急。因为果桑独有的特点,它的果皮比较薄,不易储存,摘下来几个小时就进入发酵阶段,必须进行深加工处理。结合此次调研,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立足新时代,做好产业融合发展战略规划。科学规划是四川果桑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一定要依据省内各地果桑产区独特的地理、气候和土壤等条件和明显的比较优势,以及桑葚果酒产业集聚的规律,依托多民族融合的旅游和文化资源,确立四川果桑产业发展规划的总体思路,科学规划果桑种植面积,不能盲目地扩大种植面积;同时坚持差异化、品牌化和可持续化发展的路子,做强川桑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构建中国特色的全产业链,加强一产、二产、三产和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产业的融合,发展新型产业的聚合业态,逐步打造成为中国独具特色的桑葚果酒产区。
一定要坚持科学规划发展建设川桑生产基地,进行新业态的产业示范建设,特别是要充分研究和大胆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新设备,发展特色果桑种植产业和升级提高酿造生产能力。结合产区地块分散同时旅游景点丰富的特点,配套建设一定数量的独具四川藏羌彝文化的桑葚酒庄,集桑葚种植和桑葚果酒酿造、贮藏、销售,以及休闲观光、文化展示、采摘体验、餐饮、住宿为一体,实现农民年增收,最终把四川果桑产业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酒庄集聚示范区、桑葚生态示范基地、桑葚旅游示范区。
一定要坚持根据四川果桑产区的生态条件和果桑品种的适应性,科学做好果桑品种的规划,试种一些适应性新品种,致力于发展高品质、有个性、能陈年的酒庄酒。
一定要坚持因地制宜,制定和出台一系列标准制度,从苗木引进繁育、基地管理,到酒庄建设、桑葚果酒酿造、销售等,都应该有规范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标准和管理办法。
2.政府制定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与对接资本市场相结合。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资金的配套。由于建厂投入比较大,资金的回收需要较长时间,对于资金的需求更加明显。因此,建议四川省委、省政府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制定和出台扶持川桑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包括:(1)建议省发改委牵头,省经信厅、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商务厅、省科技厅等各个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和行业龙头企业,以及社会相关资金,共同发起成立四川川桑产业发展基金,解决四川果桑产业发展的后顾之忧。(2)建议省发改委、省科技厅在果桑种植、深加工过程中的技术研发和设备更新等方面给予资金补助。(3)建议省农业厅在果桑种植环节给予基地标准化建设奖励和土地流转等方面给予补助。(4)建议省商务厅在组织川菜、川茶、川酒等产品出省、出国展示、推广时,考虑给予川桑深加工产品资金扶持出省、出国展示和推广。(5)建议省人大、省农业厅、省司法厅等研究制定保护和促进四川果桑产业发展的地方法规。(6)建议省人社厅等部门给予果桑产业人才培训专项资金扶持。(7)建议省财政厅、省税务局等给予果桑深加工企业一定额度的财政补贴。(8)建议省教育厅牵头,整合四川高校资源,通过将果桑产业纳入高校创客中心项目,组建四川果桑行业定向培育人才队伍。(9)建议省财政厅、省经信厅、省农业厅、省科技厅等对桑葚产业链中比较有优势的企业和有综合开发潜力的企业给予资金、市场、科研方面的支持和指导。(10)建议省市场监管局积极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四川省葡萄酒与果酒行业协会桑葚果酒团体标准,规范生产流程及规章制度,维护好桑葚产业健康的市场流通秩序,给消费者展示川桑的优良形象,使四川桑葚产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成为四川产业的一张新名片。(11)建议省环保厅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根据不同情况对生产企业给予扶持,不搞环保一刀切。果桑深加工是一个完全生态闭环的产业,排污量很少,筛选后的残果既可以食用也可以喂猪,榨成果汁后的果渣可以用来做饼干等食品,什么都做不出来的废料可以直接入地做很好的肥料,不会产生有强碱强酸等化学物质。(12)建议省委宣传部、省经信厅、省农业厅等牵头,系统规划,持续推广打造四川果桑产区品牌。
栽桑养蚕是四川传承千年的传统产业,也是四川的资源优势。近年来,不少地方大量栽种果桑,个别地方甚至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但是,后期如何将从种植转化为企业的收益、农户的收益,这是当前必须面对的问题。毫无疑问,将果桑进行食品、保健品、饮料果汁、酒和其他产品的深加工,统筹整体发展果桑产业是唯一的出路。因此,必须抢抓机遇,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大力实施“三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战略,发挥产业优势、区域优势、环境优势、文化优势,把川桑产业做大做强做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