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陈楠枰
1 月25 日,庚子鼠年大年初一。这日上午,一架中信海直通航公司B-7005 直升机出现在渤海湾一处锚地海域上空,它的任务是紧急运送“歌诗达赛琳娜号”邮轮上发热病人的咽拭子样本。
载有3706 名旅客和1100 名船员的“歌诗达赛琳娜”号邮轮原本预计停靠天津港,却在航行过程中发现15 名旅客出现发热症状。考虑到游轮上还有148 名湖北籍旅客,疑似出现新冠肺炎疫情,天津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不得不下令游轮暂不进港,由专家、医护人员登船取样,再由直升机护送样本上岸进行检测。直至样本送达并经检测全部呈阴性后,疫情警报方得以顺利解除。
“没有想到把无人配送送上风口的是这次疫情。”多位长期关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人表达了共同的看法。人们看到,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无人配送系统以其环境适应性强、运行成本低、物流转运速度快、运行安全可靠、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成为了应急物资保障的逆行摆渡者、疫情防控的空地“两栖”钢铁卫士。
伴随智能飞行、自动驾驶和大数据等技术的高速发展,无人配送作为传统配送的无人化、智能化、网络化表现形式,可不断拓展在科技创新、物流赋能、产业升级、应急救灾、精准扶贫等方面的功能,进而实现交通运输行业与信息技术等其他行业的深度跨界融合。
通用航空空地协同、运通融合,为防疫抗疫构建起了高效的立体物流网和快速空中救援网
利用无人配送新兴产业成长契机,落实包括“打造绿色高效的现代物流系统”、“发展‘互联网+’高效物流”、“创新智慧物流营运模式”等一系列要求,已有业内专家分析指出,无人配送有望作为与传统交通方式的有效联运补充,成为构建便捷顺畅的城市(群)一体化交通网,促进城际干线运输和城市末端配送有机衔接的重要战略支撑。
特别是随着自动控制、避障、传感器、5G物联网、大数据等无人科技在物流领域不断落地应用,“智能”、“无人”概念深入人心。“无人配送矩阵”智能化装备不仅将全面带动上游关键技术开发以及零配件产业制造,也必能极大促进下游无人配送设备的销售服务以及物流运营产业的转型升级。
顺丰控股一架无人机装载着3.3 公斤医疗和防疫物资降落在武汉金银潭医院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传统物流组织模式亟需进行优化和转变,由无人系统构建的新型立体交通运输走廊,无疑是提高因地面交通不同程度阻断而影响的急用物资运输效率,有效避免医疗救援物资二次污染,降低人员病毒交叉传染风险的有效切入点。
2 月6 日,浙江迅蚁一架白色无人机将5 份送检标本从浙江省新昌县人民医院运至县疾控中心,搭建了全国首座抗疫“城市空中运输桥梁”。同日,武汉病毒研究所急需向位于安徽合肥的中科大运送第一批包装时效性只有24 小时的核酸检测试剂,湖北楚天通航一驾大棕熊B-10HF飞机勇担此次重大任务,从荆州沙市机场起飞前往武汉,于次日将核酸检测试剂安全送达合肥。除此之外,上海金汇通航也多次执行了湖北省应急厅疫情防控任务,为武汉协和医院、黄冈、鄂州、随州等地运送防护服、口罩、呼吸机、消毒液等救援物资。
与以往相比,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航空应急救援体系的表现可谓亮眼。据北航通航研究中心研究总监薛傅龙介绍,除军用运输机、民航客货机在国家统筹下的大规模远程运输之外,航空应急救援体系中的直升机、通用飞机和无人机等,亦在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承担了医疗防疫物资的转运和精准快速投送。“由于是点对点空中飞行,可避免地面交通的病毒携带风险以及由此不得不增加的检疫环节,在时间和空间上均提升了抗疫效率。”
通用航空空地协同、运通融合,为防疫抗疫构建起了高效的立体物流网和快速空中救援网,以“小批量、多批次、高频次、点对点、时效高”的优势,将急需、关键医疗物资快速运输和精准投送到战疫一线。同时,在地面中断、海岛地带,有效突破地面限制,充分发挥空中救援“生命线”功能,运送各类应急医疗、防护物资。
据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运输所副所长张兵介绍,在前一阶段疫情防控中,通航作业地域相对集中在疫情最严重的湖北地区,占到了全国全部作业任务的21.78%,中南地区作业任务占比22.23%。其中,无人机在全国各地的城市和乡村建起了“天眼伞兵阵”,以小巧灵活的特点实现了丰富的场景应用,“从企业数量看,执行疫情防控任务的140 家通航企业中,无人机企业有99 家,占比达到70.71%;从航空器数量看,917 架航空器中有780 架无人机,占比高达85.06%。”张兵透露。
通航企业大放异彩的同时,快递物流企业也在此次新冠疫情防控的“大会战”中,展现出了多年以来在网络覆盖、资源调配以及技术积累等全方位的优势,成为保障疫区救援及生活保障的关键力量。
2 月12 日上午,顺丰控股一架无人机装载着3.3 公斤医疗和防疫物资降落在武汉金银潭医院,顺利送至医护人员手中。据湖北顺丰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参与物资投放的无人机为顺丰方舟无人机,其任务荷载可达10Kg,航程可达18Km。当日,顺丰安排了2 架方舟无人机执行运输投送任务,共计货物运输18 架次(往返),总载重70kg,件数27 件,所运输物资均为紧急医疗物资。
早在十余日前,行深智能专门为中国邮政量身定制的“汉马”无人投递车已经开始忙碌起来,承担起湖北省仙桃市政府及直属单位区域内的投递任务。疫情期间,“汉马”增加了投递频次,上午和下午各投递两个频次,共四个频次,每个频次能投递20 个到30 个邮件,一天能投递近百个邮件。
“在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下,使用无人车进行包裹投递,可以批量转运,减少隔离区后勤保障人员,缓解疫区人手不足的情况;还可以隔离配送,隔断‘人传人‘的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途径,感染风险小。”长沙行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为降低疫区配送人员在高危环境下配送时被感染的风险,京东物流则已经将第一批智能配送机器人运抵武汉,并基本完成地图信息采集和机器人测试工作,以期助力抗疫前线实现智能配送机器人配送常态化运营。
京东物流机器人在武汉第九医院开展无人配送工作
武汉市青山区吉林街上,市民们可以看见一台神秘装置从京东物流仁和站出发,沿着街道一路前行,灵巧躲避车辆和行人,穿过建设二路路口,顺利将医疗物资送到武汉市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定点医院——武汉第九医院。完成这一重任的是京东物流自主研发的智能配送机器人,疫情爆发后,距离医院仅600 米的京东物流武汉仁和站几乎支撑起了第九医院医疗物资的配送工作,其中无人车配送约占医疗物资配送工作的70%。
除武汉外,贵阳、呼和浩特等地的京东智能配送站也在正常运营,配送机器人正在不断将抗击疫情所需的物资与用户订单安全可靠的送达。河北、陕西、江苏等农村地区,京东物流的无人机配送也开展起了准备工作,计划为已经封闭的地区提供物流服务,避免人与人的见面接触。
据京东X 无人系统研究院院长孙勇介绍,无人配送系统中包括支线固定翼无人机、支线自转旋翼无人机、支线无人车、末端无人机、末端无人车等运输工具,通过数据链通信、自动飞行/驾驶控制、集群控制等核心技术以及无人投送工具的系统化、多样化可完成仓储到目标地应急物资的空地立体化配送任务。
他看到,基于我国电商体系的突飞猛进的发展,近些年商业物流对于智能化、自主化、无人化的探索一直在持续,无人配送系统正是通过建立无人应急物流保障系统平台,通过互联网在云端整合衔接配送工具,完成物资从接收到配发到客户的过程,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信息化程度高、承载能力随时可扩、物理环境适应性强、全自动化运行、全天候工作、低人工风险等,完全可达到“平时商用,急时应急”。
“在此次疫情期间,京东无人配送中的无人车、无人机设备在武汉等疫情较为严重地区展现了其‘无接触’的优势,而供应链管理平台数据透明、全程可视,则大大提高了配送效率。无人配送科技提高了应急救援水平,更使得应急救援实现了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孙勇表示。
无接触配送生鲜、外卖,也成了无人车配送的新应用场景。疫情期间,北京东三环的自行车道上,餐饮外卖平台饿了么用供货商新石器提供的白色无人配送车,为国贸、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等建筑物附近的公司配送着无接触团餐;北京顺义区,美团无人配送中心亦通过无人配送车为买菜服务站配备蔬菜,并且已经开始了常态化的配送运营,行驶速度约为20 公里/小时。在苏宁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薛洪言看来,“当前的外卖和电商早已是成熟的商业模式,疫情下人们的隔离则有望推动配送模式的变革。”
不止为居民、医院等提供顺畅便捷的快递运送服务,为提高医院运营效率,减轻医务人员负担,减少人员交叉感染,还有越来越多智能机器人在抗疫前线应用,更好的释放医务人员双手来专注治疗病患。
1 月26 日,普渡科技创始人张涛通过朋友圈发布公告,表示将“免费提供1000 台机器人为隔离人群提供免接触送餐,降低肺炎交叉感染”。当日下午,在临安区集中医学观察点,普渡首批3 台智能送餐机器人正式上岗。而截至1月30 日,普渡科技已经送出约 100 台设备,服务包括湖北省的武汉武大人民医院、荣军医院、黄冈中心医院(大别山医疗中心)、黄冈黄州同济医院、以及全国各省市的40多家医院和隔离点。送餐、送药、送水或者患者提出的各种物品,护士们都可以在护士站里准备好,让机器人自动前往病房门口配送。患者领取物品后,机器人会自动回到护士站,完成消毒后继续配送。
达闼科技公司和中国移动联合研发5G 云端智能运输机器人,也已相继进驻武汉协和医院、武汉同济天佑医院、上海第六人民医院、浙大二院等医疗机构,可替代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药品。机器人身上的分层储物柜,还能实现一次多单配送。
美团无人送货车出现在北京市顺义区的小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