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汪玚
当前,打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是最重要的使命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直接关系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也事关我国对外开放。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社会各方面都在积极行动,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
疫情防控就是动员令,就是冲锋号。在疫情防控的前线战场,已经涌现出众多高科技创新产品,为有效提升抗疫情工作效率、更好地切断疫情传播、扩散渠道,全国各地充分运用5G、大数据、云平台等“黑科技”,牢牢织起抗疫情防控网。
钟南山团队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论文指出,临床上,发热和咳嗽是最普遍的症状,由于今年春运返程高峰期与疫情防控关键期重叠,如何做好春运期间的疫情防控尤其重要,各地在机场、地铁、高速路口等人流量较大的区域对人员开展体温监测筛查成为重中之重。
这类区域公共场所环境相对复杂,采用传统的手持式“额温枪”“耳温枪”难以满足需求,面对密集人流,高铁站、机场等不少交通枢纽都增加了5G+红外热成像体温检测仪,以快速检测出体温异常的旅客。
据介绍,这类设备通过非接触式红外测温方式,将物体发射的红外线具有的辐射能转变成电信号,根据信号的大小确定物体的温度。可对大规模移动人群进行快速、精准的体温测定,使得管理人员可通过画面上呈现出的不同颜色,直接判断“异常温度”。当有人员体温超过告警温度阈值,如疑似发烧时,设备将告警,提醒人员进行进一步检查。
与传统人工测温相比,红外测温仪不但可以24 小时不间断工作,更高效便捷,还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接触性传染的概率。
为避免背景温度或旅客携带的高温物品误触警报,浪费检测的人力且阻碍通行效率。不少企业已提出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精准识别检测区域内的旅客,与周围环境切割开来。同时借助高速率、低时延的5G 网络,以快速热成像技术配合环境数据算法,将数据回传到大屏或疾控中心、指挥中心,实现规模化人群快速精准体温筛查和数据记录。测温精度可达±0.1℃~0.3℃。
商汤科技公司面对疫情需求,及时组织研发团队,提升人脸识别算法能力,并整合形成人脸识别和热成像智能温测技术双融合的“AI 智慧防疫解决方案”,可实现针对人佩戴口罩情景下的多人体温检测和身份识别等功能,有效解决了安检关口、单位和小区出入口由于摘口罩带来的防疫风险问题,提高识别能力和通行效率。
大华超高精度人体热成像温测系统
百度公司AI 体温快速检测解决方案在北京清河火车站落地应用,针对人群高密集、高流动的环境,可实现单人通道顺序通行下1 分钟逾200 人实时体温检测,解决高铁站半开放环境气温低、佩戴口罩造成漏判误判等难题,还降低了一线工作人员被传染疫情的风险。
大华股份研发的超高精度人体热成像温测系统,已在上海虹桥交通枢纽、浙江地铁和火车东站兰浩特机场、沈海高速检查站等实际场景应用。
高精度热成像摄像机+黑体方案,攻克了分辨率、大视场角、双光智能算法,实现对进出人员进行高精度的人体并发温测,解决返程客流下高密度人群的远距离、精准、快速温测需求,降低近距离温测给工作人员带来的交叉感染风险,协助交通站点工作人员实现快速筛查。在30℃~45℃测量范围内,测温精度达±0.3℃,一旦发现异常体温人员,系统自动预警,并启动复查方案,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有效控制传染源提升相关部门检疫工作效率。
大华股份还研制了智能温感人行通道及安检门,除人体测温和人员识别外,实现人体体温与人员智能关联。遇到体温异常人员时,闸机自动关闭,避免疑似患者误入,大幅提高出入口防控力度,防止病毒扩散的同时,也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投入。结合视频智能分析平台,方案支持历史数据回溯、数据分析等功能,为追溯疑似患者、亲密接触者提供了视频数据支持,让未确诊的密切接触者及时隔离,减少病毒传播扩散、遏制疫情蔓延。
云飞励天公司研发的AI 红外图像深度学习人脸检测技术,可实现远距离、非接触、多目标温测,减少温测误报率,适用于深圳北高铁站、等大场景人流密集区域或封闭场景人流区域的出入口人员体温检测与管控。
澎思科技推出的智能无感人体测温系统,通过人体识别测温门禁一体机、便携式人体测温系统等不同前端设备部署,基于强大的并发处理能力,单台终端可支持4 路测温相机接入,同时支持16 个目标检测,测温感应距离远达3 米,在高密度人员流动场景中,仅需少量一线工作人员,即可实现大面积人员防疫检测,降低被感染风险。
搭载人脸识别和行人重识别(ReID)技术,实现人体体温与人员智能关联,一旦发现体温异常目标,将立即实时告警,帮助工作人员快速定位发热者及其亲密接触群体,并进行拦截,以启动进一步的确认检测和医学观察。同时,体温、人脸比对记录将同步后台,方便后续溯源。
疫情当前,寻找流动场景的“发烧者”成为预防疾病传染的有效方式。中国电科网络信息安全有限公司旗下的三零凯天率先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技术,提出“公共场所应急医疗寻人系统”。
以人像识别及红外传感技术为基础,通过红外传感,在公共区域摄像机范围内,快速鉴别人群中的高温人员,再根据疑似发烧者的人脸信息与公安人脸库进行比对,快速甄别出疑似发烧者。
针对市民穿戴口罩出行造成人脸难以辨识的问题,同时提供包括多模态算法对人的衣着、头发颜色、体型等体态特征识别,利用人体步态的唯一性;针对部分场景无法识别到人脸,通过多模态识别无法精准定位的情况,提升准确度,形成全域感知,可管可控的精准定位。
三零凯天应用“视频超分增强技术”,通过对海量异构视频的结构化分析,实现对高清视频图像中人像信息的快速定位和提取,对低分辨率视图像的超分增强,可支持照片比照片、视频流比照片、视频流比视频流等多种方式,从而满足在重大紧急卫生医疗事件发生时对目标人员进行快速检索、比对和关联的需要。可广泛应用于城市、交通的重点管控区域。
为进一步做好各地交通枢纽客运场所的疫情防控工作,山东省交通运输厅与平安集团联合开展了“疫情防控交通一体化系统”应用试点,可在交通枢纽、重要交通防控场所采集到的相关信息同步推送至现场执勤工作人员与后端监控中心,实现联网在线异常预警。同时,还可在后端基于AI+大数据分析、深度研判、人脸识别等技术,支撑异常温度重点人员行动轨迹回溯、密切接触人员追踪等需求,为下一步开展疫情针对性防控提供重要基础支撑。
目前,该系统已在济青南线章丘高速服务区安装调试,培训完毕后开展应用试点。同时,已完成潍坊高铁站现场调研,制定工作方案,一旦条件成熟,即可安装。该设备可提高现场人员体温测量效率,大大降低人员滞留导致的感染风险,提高防疫工作效率和一线人员密切接触危险。类似的系统也在徐州、杭州、南昌、沈阳等城市纷纷上线,全面提升了基层疫情防控数字化水平。
为确保出租车司乘人员佩戴口罩,广州公交集团交投公司火速上线了出租车司乘人员戴口罩自动识别功能,自动识别司乘人员戴没戴口罩,并实现在线督促和提醒,该功能自1 月31 日起在广州市近2 万出租车上投入使用。通过人脸识别、行为识别等技术,监督人员可以对出租车内司机或乘客佩戴口罩情况进行远程实时监控。这一项火速上线的“黑科技”保证了疫情期间市民群众的出行安全。
AI 企业研发的智能语音平台,助力疫情防控和疾病宣教,及时解决公众问诊需求等问题。
百度公司智能外呼平台使基层医护人员不用上门排查,避免被感染疫情的风险,减少了排查时间,提高防控疫情效率。
深思考、京东、同花顺等公司通过多模态深度语义理解、多轮上下文对话和多模态情感计算等技术研发“AI 疫情防控及健康咨询机器人”,自动问答疫情防控知识、慢性病等等多领域的医疗健康咨询,并在情感心理上抚慰咨询者。
为保障疫情期间医护人员便捷出行,滴滴公司紧急研发的医护专属出行APP和网约车平台,保障了来自武汉地区13 家医院的21 个院区的8052 位医护人员通勤上下班需求。
此外,网约车平台还可追溯乘客出行记录,提供给相关部门,便于进行密切接触人群信息收集工作。同时,滴滴通过桔视(车载录像设备)采集的图片经过AI 识别算法来识别司机是否佩戴口罩,目前平台整体口罩佩戴率超过99.9%。
为从源头上切断疫情的传播、从后台上保障疫情的追踪,云湃健康研发上线战“疫”云平台,通过采集社区居民、企业员工的基本信息,在后台形成基础数据库,重点关注的人群可每日上报体温、身体症状等动态信息,并进行分析研判。云平台分析出的疫情防控重点信息,通过微信三级联动体系及时推送给相关街道、部门、社区、企业第一时间进行处置,实现“区+街道+片区+社区+网格”五级网格体系、战疫情四级联动阳光工作机制实现数据共享。
滴滴医护专属出行车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