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哲超,周天华,赵继蓉,王 勇
(陕西理工大学 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1)
钮子瓜为草质藤本,茎细弱且多分枝.叶膜质互生,宽卵形,长宽近相等均为2.5~9 cm,叶面粗糙被短糙毛,叶基部弯缺半圆形,叶缘具波状明显锯齿或少数不明显,叶柄长1~5 cm.卷须单一不分叉,丝状.雌雄同株,雄花3~10朵生于总梗顶端呈伞房状花序或近头状,常见3~5朵,雄花序总梗较长,长1~4 cm,雄花梗极短,长1~2 mm;花萼筒宽钟状,花冠白色,5裂,裂片卵状长圆形,先端钝尖,裂片内面密被长柔毛.雄蕊3枚,花丝长2~3 mm,远比花药长,花药卵形,长0.6~0.7 mm.雌花单生无总梗,1~2朵与雄花序并生1腋,雄花序总花梗基部具长1 cm之内或稍长的卷须,或1~2朵与雌雄同序的伞房状花序并生1腋.并生1腋的雌花,常1朵败育,或2朵均正常发育.子房卵形,下位.花苞与花败时花呈淡黄色,花败时淡黄色明显.果实球状,光滑无毛,未成熟时绿色无斑纹,成熟时红色,浆果状,直径不及1 cm,未见到超过1 cm的果实.种子扁压,光滑,卵状长圆形,淡黄色.如图1(a)所示.
钮子瓜发现于陕西汉中市汉台区陕西理工大学南区,海拔511 m,E107°03′01.42″,N33°04′06.88″,2014-10-17,徐哲超;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雷家巷村,海拔510 m,E107°03′15.45″,N33°04′18.15″,2019-10-10,徐哲超、赵继蓉.汉中地区较为常见,常生长于低海拔村庄、农田附近.国内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江西[1]、浙江[15].
庭菖蒲为一年生莲座丛状草本.须根纤细.叶狭条形,基生或互生,基部鞘状抱茎.花序顶生;外侧2枚苞片绿色,狭披针形,边缘膜质,内侧3~5枚苞片无色透明,膜质,内包含有4~6朵花;花淡紫色,喉部黄色,花被内外裂片同形,等大,2轮排列.蒴果球形.如图1(b)所示.
庭菖蒲发现于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柳林镇城固机场,海拔494 m,E107°14′08.90″,N33°09′35.07″,2016-4-20,徐哲超、王勇;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汉山,海拔1 317 m,E106°56′24.83″,N32°57′13.98″,2019-10-10,徐哲超、周天华.
该属原产于美洲,南方地区引种栽培仅一种[3],陕西省系首次发现,现汉中地区已有一定的种群规模.黄花庭菖蒲(S.iridifoliumKunth)在20世纪初被引进台湾并成为台湾的归化植物,林爱英等[17]在2014年报道了福建省首次发现该归化植物.
泥花草为一年生草本,全株近无毛;须根丛生,暗白色,无主根;茎常基部分枝,匍匐斜上升,下部节上常生不定根.叶片矩圆状倒披针形,先端钝尖,基部下延有宽短叶柄,叶长0.3~4 cm,宽0.6~1.2 cm,叶缘有锐锯齿.花单生叶腋,花梗明显比叶柄长,短于叶,花萼仅基部联合,5裂,裂片条状披针形,花苞淡黄色,开放后花冠白色,长1 cm左右,上唇2裂,下唇3裂.蒴果圆柱形,顶端渐尖,比宿存花萼长.如图1(c)所示.
泥花草发现于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陕西理工大学南区,海拔516 m,E107°00′46.59″,N33°04′57.45″,2015-9-27,徐哲超;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张万营村,海拔506 m,E107°02′51.49″,N33°04′09.38″,2019-10-27,徐哲超、赵继蓉.国内广布长江以南各省,全草可药用[4],陕西目前仅于汉中市汉台区发现有零星分布.
(a)钮子瓜;(b)庭菖蒲;(c)泥花草. 图1 陕西新纪录种
陕西羽叶报春为二年生草本,全株被多细胞柔毛,高15~32 cm,叶羽状全裂,羽片3~4对,边缘具粗锯齿或再作羽状分裂,叶含柄长5~9 cm,叶柄2~6 cm;花葶1至多枚从基生叶腋处抽出,伞形花序1~3轮,每轮1~9朵花,苞片线状披针形,7 mm;花梗长12~20 mm;花萼圆锥状,裂片三角状披针形,先端锐尖,花期花萼基部不膨大,果期膨大成圆锥状钟形,略短于花冠筒;花冠初开时紫色,开放后粉红色,花冠上部5裂,裂片阔倒卵形,先端再2浅裂.蒴果球形.如图2(a)所示.
陕西羽叶报春发现于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元墩镇唐湾村,海拔731 m,E106°54′64.29″,N33°00′62.60″,2019-4-16,徐哲超、周天华.2020年5月12日,野外观察到洋县翁子沟的1株陕西羽叶报春株型硕大,花葶数目可达78个,伞形花序1~3轮.
国内分布于陕西(洋县)[16]、湖北(竹溪、竹山县)[18],为中国特有物种[19],陕西省地方重点保护植物.自从德国植物学家W. Filchner 1904年在陕西南部采到该种的模式标本外,此后百年多的时间,无人再在野外发现该种,以至植物学者一度以为该种植物已经灭绝.该种的模式标本焚毁于二战,所以具体采集地点不详,形态描述不全[5,20].2006年4月,甘啟良等在湖北竹山县、竹溪县发现该种,为中国时隔百年后首次在野外重新发现该物种[18].之后,相继对陕西羽叶报春的人工栽培技术及环境因子对其种子萌发及成苗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光线对陕西羽叶报春的花色有影响,温度对其种子的萌发起着关键作用,高温不利于其种子的萌发[21-22].2015年3月下旬,张建强等在陕西洋县秧田乡翁子沟海拔800~900 m的山坡再次发现了陕西羽叶报春,系陕西省时隔百年后重新发现该物种[16].目前,湖北竹溪县与竹山县的2个自然分布点已遭严重破坏[21-22],陕西洋县的分布点也易受破坏[16],亟须保护,而陕西勉县的分布点位于山路旁,种群规模在40~50株,土壤为细小颗粒状或砂质土壤,未板结,且易于薄土覆盖种子,与人工栽培技术研究相符,其分布地正处于施工阶段,生境更易受到破坏.对于这个2年生的珍稀濒危植物,其物种的延续仍将面临巨大的挑战,亟须对其原生地施加保护,并适当将部分个体迁地保护,以保护该中国特有植物.
无须藤为攀援藤本.叶纸质心状卵形,互生,羽状脉,长3.5~7 cm,宽1.5~5.5 cm,先端长渐尖或钝平,基部心形或少数平截,两面均密被黄褐色短柔毛,叶缘波状具尖锯齿.幼枝及叶柄均密被黄褐色短柔毛;叶柄长1~4 cm.多花排列成腋生疏散的聚伞花序,长8 cm左右,被黄褐色柔毛;花萼小,淡棕色,5深裂,裂片长卵形,长约1 mm;花瓣5,长5 mm,黄绿色,基部联合,披针形.如图2(b)所示.
无须藤发现于陕西省汉中市勉县新街子镇,海拔1 465 m,E106°50′32.36″,N33°20′16.88″,2019-5-17,徐哲超、周天华;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留侯镇,木通沟,海拔1 280 m,E106°51′15.00″,N33°39′28.68″,2019-7-16,徐哲超、刘恒.国内分布于湖北、湖南、四川(峨眉山)[6].2010年,黎斌等[23]在陕西山阳县发现了假柴龙树属(NothapodytesBl.)的马比木(N.pittosporoides(Oliv.) Sleum.),并报道了这一发现,为陕西省及秦岭地区增加了茶茱萸科这一新纪录科,随后无须藤在陕西平利县、南郑县[13]都有发现,数目稀少,为陕西省濒危植物.现增补了勉县和留坝县2个新分布点,推测无须藤在陕西南部应该有更广泛的分布.
(a)陕西羽叶报春;(b)无须藤. 图2 陕西南部新分布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