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科 编辑/白琳
过去几年间,我国不断推动金融业对外开放,鼓励金融科技发展,加快促进银行业布局金融科技,并注意防范开放带来的潜在风险,以此驱动银行业的开放与变革。与国外开放银行的模式不同,中国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见表1)。
国内相关监管部门虽未对开放银行给出具体指导意见,但是在金融开放、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数据治理等方面持续发声,使开放银行逐步受到重视(见表2)。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部分银行发挥自身优势,运用科技手段开展金融业务,提升对外开放技术及业务能力。领先的金融科技公司也积极与银行开展合作,拓展业务边界,共同打造良好的开放生态,以形成具有开放、共享生态理念的金融展业新模式。
从最初业务开展依赖线下网点与人工、单纯注重运营效率提升的传统银行,到借助移动技术发展实现渠道升级、降低运营成本的互联网银行,再到通过共享数据服务实现开放、提升金融服务便捷性和可得性的开放银行,银行业务不断沿着开放和转型的道路向前延伸,未来还将形成更广泛的开放生态体系,或者说是一种基于多方合作共赢的广义开放银行生态。
在银行的长期演变过程中,基于开放的转型升级方向,将会形成至少包括“账户层-中间层-生态层”等在内的三层生态结构,由监管层提供监管支持与政策规范,通过多方共同协作,实现金融产品服务消费者价值最大化的开放生态体系。其中:由金融机构构成的账户层,主要为开放生态提供数据及底层金融服务;中间层在开放生态中主要承担数据流通和技术支持作用,搭建账户层与生态层的桥梁;拥有大量应用场景的生态层作为开放生态中最接近客户的一层,直接面向C端、B端用户提供产品和解决方案。监管层要特别注意制定行业统一的准入标准以及数据信息的保护,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用户是数据的最终所有者,也是开放生态构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重要的是,通过“账户层-中间层-生态层”与监管层的多方位协作,让更多用户能享受到更丰富的产品和服务,使其价值实现最大化。
从我国的开放生态结构来看,金融机构、科技公司、第三方合作伙伴等账户层、中间层和生态层各方,充分发挥了各自在融资渠道、业务属性、数据积累、科技研发等方面的差异化优势,通过契约合作、股权合作、业务合作等方式,以开放共享的协作模式,共同为消费者提供了优质金融服务(见附图)。
表1 开放银行国际发展情况比较
表2 开放银行相关政策一览表
早在2017年,工、农、中、建四大行就与BATJ(百度、阿里、腾讯、京东)四大互联网巨头签署了合作协议。四大国有银行虽然资金实力雄厚、业务模式齐全,但在数据积累、场景、营销及新模式探索上,均有待进一步加强。金融科技公司有强大的数据信息支撑,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能更好地处理交易及积累用户,推动新金融模式创新。双方通过紧密合作,可以从整体上提高我国金融业的竞争能力、服务效率和经营效益。
直销银行是随着商业环境重大变化和新兴技术蓬勃应用而产生的一种新型银行经营模式,也是当前我国传统商业银行推动开放金融发展的模式之一。直销银行目标客群定位于新一代中等收入群体。这一群体可熟练进行互联网操作,并具有相对成熟的线上消费习惯、对资本配置收益具有敏感的感知和操作能力、追求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体验等特点。针对其的产品功能,多为“存投贷支付”等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重点业务的延伸,主要体现在借贷服务、金融产品交易和生活服务三方面;主打产品为活期及定期存款、大额存单、转账汇款、网上交易支付、按揭贷款和理财投资等。目前,我国直销银行组织模式主要有三种:以百信银行为代表的商业银行和科技公司结合的独立法人模式,以民生直销银行为代表的银行事业部模式,以及国内大多数商业银行采取的总行部门模式。
以微众银行、网商银行、新网银行、亿联银行为代表的互联网银行模式,是中国对开放式银行新的探索。五年来,四家银行均取得不错的发展,客户获取量、业务增长量、ROE等财务指标都有不错的表现。尤其是与客户的交互方式通过全在线进行,更是对API、SDK、H5等交互方式的现实检验,为开放银行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
开放内容包括将Ⅱ类和Ⅲ类的账户体系、聚合支付、网络信贷、网络理财等业务功能开放。通过业务功能的开放,银行可以获得更多用户,并在提升服务可得性的过程中提高用户粘性,增加与用户在生活中的触点,积累数据资产,缓解银客脱媒问题。比如浦发银行2018年7月推出的API Bank(无界开放银行)。
技术功能的开放以提供硬件、网络和云计算能力为主,通过将新技术作为服务输出,用技术赋能金融生态圈的共同参与者,再通过技术的应用,降低银行运营成本、提升业务处理效率,进而提升用户体验、扩大数据积累;同时,通过技术应用加速银行数字化进程。如兴业数金以兴业银行“银银平台”的科技输出业务板块作为其主营业务;建设银行2018年8月推出的开放银行管理平台,以技术和服务能力赋能行业合作伙伴。
中国开放银行生态
近年来,有资质的互联网贷款机构普遍作为客户推荐方,与商业银行开展业务合作、风控合作,通过信贷联营、数据共享等模式,为实体经济提供金融服务。蚂蚁金服(包括网商银行)、腾讯金融(微众银行)、美团大众点评(亿联银行)、京东数科、唯品会、新网银行以及大量有资质的头部小贷公司,均发展了信贷联营业务。从广义上讲,信贷联营是指金融机构之间,以及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之间,为更多更好地服务客户而合作开展的信贷业务。
其一,互联网信贷联营能够促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双方或多方共赢。一是金融科技企业的技术、经验输出,提高了银行金融科技能力。依托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AR/VR等新一代技术,利用互联网平台数据、产品方面的经验,金融科技公司通过技术、经验输出,帮助传统金融机构重塑业务流程与底层架构,让客户和银行之间的交互更加便捷高效,结合场景创新出更贴近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加快推进传统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全面提升银行的金融科技能力以及普惠金融能力。二是有助于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多方开放的数据共享生态体系。目前,用户行为数据、资产负债、信用历史以及各类生活、经营场景中的数据,分散在不同的数据源;通过打破信息孤岛,能够实现对个人和企业更全面、更精准的画像。
其二,互联网信贷联营服务小微企业、长尾人群,助力普惠金融的发展。传统商业银行的资金渠道多、资金成本低,但是对小微企业或小微经营者的触达能力弱,缺少场景和数据,因而在服务长尾客户时面临触达难、风控难、授信难和运营难等多重痛点。我国金融科技在全球处于相对领先地位,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IOT、安全等核心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方面成绩显著;同时,我国互联网平台或金融科技机构拥有触达长尾客户的丰富场景,有互联网生态下的海量行为数据,以及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大数据风控技术,也发展出了较为成熟的数字普惠金融商业模式。上述技术和商业模式,让互联网平台和金融科技机构具备了能更好服务于我国小微企业和普通个人用户的潜力,但受资金规模和运营能力所限,其潜力远未发挥出来。可见,只有通过传统银行和金融科技的合作联营、优势互补,各自的潜力才能得到更大的发挥,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普”和“惠”。
近期,全国工商联会同多家行业协会,与网商银行等共同发起了“无接触贷款”助微计划,意在通过在线申请、无需人工接触的数字贷款方式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这一计划立即得到各大银行和企业的响应。这是金融科技在应对当前疫情冲击方面表现出的独特优势,也是当前银行与科技企业联合创新,超越银行单纯向第三方开放数据和服务的简单模式,构建以用户价值和效率最大化为宗旨的开放银行生态的一种有效尝试。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耦合,通过互联网平台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优势互补,将使金融业与场景的融合更加深入,进而形成更加开放的生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