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实验教学中思政教育元素的渗透

2020-07-13 01:49上海理工大学公共实验中心200933
大众文艺 2020年6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实验教学

(上海理工大学公共实验中心 200933)

教育的初心和使命在于立德树人,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大学教育不仅仅是教好专业课,还要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因此,在高校实验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可以实现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将思政教育元素传递给学生,提升思政教育效果,达到知识技能与思想境界共同提升的效果。文中笔者从三个方面论述“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实验教学中思政教育元素的渗透。

一、在实验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元素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道、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课堂教学主渠道不仅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还包括其他所有各类课程,应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当然也包括实验课程。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很多重要科学研究成果都是在实验室产生的,在实验软硬件方面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可以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以及努力钻研的精神,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实验课程中的每个具体的实验项目都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原理和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在实验教学中融入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精神、创新精神等宝贵的思政元素,是每一位教师都可以做到的,不仅可行而且有良好育人效果。

二、在实验教学中实施思政教育的路径分析

1.加强实验教师的政治素养和德育能力,坚定“立德树人”信念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决定“课程思政”实施成效的关键因素。要充分认识到,思政教育不仅是思政理论课教师的事情,而是全体教师共同的使命。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教育中有其独特的优势,他们不仅可以传授专业知识,也可以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教给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培养学生优良的品格。目前,教师特别是实验教师的思政教育意识和德育能力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首先,实验教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积极主动挖掘实验室中的思政元素,研究如何将思政教育与实验教学有机融合;其次,要加强学习,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最新的科学动态和学科发展成果,及时关注国内外时政热点;第三,要积极参加思政教学培训、讲座及实践活动,不断加强自身的政治素养和德育能力,坚定“立德树人”信念,真正担负起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学校层面也应从师资队伍建设制度、绩效考核机制等方面入手,制定激励教师积极开展“课程思政”的政策及考核机制。

2.深挖实验课程思政元素,将知识传授与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

如何在课堂教学主渠道中挖掘思政元素,将知识传授与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有效实施课程思政,是全体教师要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重要课题。在实验教学中,实验教师开展思政教育具有独特优势。因为大学阶段,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掌握的知识、学到的技能及树立的观念,更能内化为自身的品格。老师在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注重挖掘学科领域内的思政元素,如科学素养、职业道德、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传递“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创新精神是催生科研成果的第一要素”“失败是成功之母”等道理。例如,在开展物理实验时,可以介绍一下核物理学家、导弹元勋邓稼先院士,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甘于奉献一生的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在开展医学实验时,可以引入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以身试药、救助病人的无私精神;在开展农林实验中,还可以引入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传奇事宜,学习他不怕苦不怕累,年过八旬依然奋斗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一线的可贵精神。在介绍伟大科学家的同时,教师也要有一双发现身边正能量的慧眼,只要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事迹,都可以作为思政元素。在讲授实验原理时,可以引导学生认清实践是人们获得真理的重要来源,理论知识要在实践中才能获得检验,要在实验过程中去验证实验原理,使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实验教学中可挖掘的思政元素还有很多,教师只要做一个有心人,有意识的传递正能量,就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良好德育效果。

3.将思政教育贯穿实验教学全过程,实现实验教学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

要将思政教育元素在“润物细无声”之中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就要将思政教育贯穿在实验教学全过程。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过程中,要从专业的角度入手,寻找可自然嵌入思政元素的教学环节,可以在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实验课程设计、实验教材编写、实验安全教育、实验环境改造、实验设备开发等环节入手,全方位360度进行融合。在实验教学大纲中,要从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和结构以及教学方法上体现思政教育元素;在编写实验教材时,要根据专业特点,巧妙精准地编入思政内容;实验环境是学生开展实验的重要场所,场地的布置要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审美观念,既要体现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又要结合专业特色加强信息化建设,通过环境育人,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促使他们进行创造性学习。

4.改革现有管理评价机制,对课程思政教育成效进行考核

要改革现有只注重专业科研成效,忽视课程思政成效考核的现状。建立健全课程思政成效评价机制,将对课程思政的成效与职称晋升等相关事项挂钩,形成奖优罚差的激励机制。为推动制度实施,还应成立课程思政指导委员会及专项督导团,完善听评课制度及评价体系。设立课程思政专项研究经费,支持教师开展相关教学研讨活动。同时,不仅要对教师进行考核,还要发挥课堂教学中同学之间榜样的力量,对在思想道德建设、专业水平提升方面涌现出的优秀学生,给予奖励和表扬,形成良好的课程思政氛围。

三、上海理工大学公共实验中心实施“课程思政”情况调查与分析

为深入学习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关于推进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沪教委德〔2017〕11号)等文件精神和要求,上海理工大学公共实验中心结合公共实验教学特色,深入挖掘公共实验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着力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实验课程思政教育格局。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公共实验课程教学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实践教育相结合,打造出独特的实验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公共实验课程有着自身独特的实践教学思政特色,按照思想政治教育与实验课程建设要求,选取了基础实验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教育试点,打造出“公共实验课程思政教育平台”,建立“课程+教材+教师”的3+3+1的实验课程思政模式,即建成至少3门领航思政实验课程、编写至少3本涵盖思政元素的实验教材、打造至少1支优质课程思政教学主讲团队。在依托“公共实验课程思政教育平台”的同时,深度挖掘不同实验课程中的价值元素,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四、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新时代强调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向教育“初心”回归的必然选择。在“课程思政”的大格局下高校实验教学中有机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课程思政”不是一项“口号化”“标题化”的面子工程,而是新时代对全体教育工作者增设的一门“必修课”,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突破口”。“课程思政”视域下在高校实验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认同。“课程思政”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目标,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下去,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思政实验教学
恩施州创新开展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大赛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