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琪 徐晓杰[佳木斯大学,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经典阅读一直以来在我国传统教育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永恒主义教育家赫钦斯非常重视经典教育,他表明:“ 要破坏西方独立思考的传统,并不需要焚毁书记。只要两个世代不去读它们就可以做到。”经典阅读不仅是学生增长学识和完善人格的必经之路,也是国家发展的有力支撑。但当代学生在数、理、生、化等学科的重压之下,根本无暇去全方位涉猎经典书籍,重拾经典已经迫在眉睫。
(一)浅阅读对思维发展的影响
在当今的数字化时代,自媒体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潮流趋势,随之,浅阅读因方便与快捷,并且相对娱乐化的方式满足了高中生在繁重学习压力下对阅读的需求,所以成为学生阅读的新方式之一。虽然“浅阅读”是一种新的阅读趋势,但是它并不适用于语文教学,使得对文章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缺乏对经典之“经典”的深度挖掘、思考、咀嚼和品味。为了应对高考,我们的学生,有少数的会挤时间看看一两本名著,有的会利用早读的时间读读《论语》《孟子》,而大多数只能选择《经典名著导读》,就里面的故事梗概有个了解,涉及的题目做一做,有的也只是生搬硬套的背诵。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都是碎片化知识,缺少对经典作品的完整梳理,这也导致学生思维无法形成完整的系统结构,在学习其他内容时,也只会被动接受知识,不会独立思考并且得出自己的观点。(二)应试教育对阅读教学的压榨
近几年来,各大学校都高举素质教育的大旗,实则仍受应试教育的禁锢。应试教育,以考试为衡量手段,以成绩为学习目标,束缚着学生全方位的个性发展。“譬如说,一个人拥有的丰富情感、悲天悯人的 情怀、善良的心地,这些都是目前的考试无法考查出来的。而这些人类最珍贵的品质,必须通过经典作品的春风风人,秋雨雨人,才可以得到强化”。对于高中生而言,高考是他们人生选择的途径,无法摆脱学习的压力,教育模式很难发生根本性转变,这也影响了学生的素质教育。以考试方式衡量学生对经典的了解,已然失去经典的人文内涵。《离骚》的经典已然变成冰冷的试题,学生只需对其认识一二应对试题,无须深入体会其中的爱国情怀和追求理想的屈原精神;学生只需记住《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的经典桥段,无需阅读整本图书。如此以往,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慢慢养成机械化学习的习惯,逐渐失去阅读兴趣,完全被高考束缚在牢笼里,经典作品中的人文内涵无法被挖掘,学生的人文素养更无法养成。(三)网络文学对经典文学的冲击
网络文学,兴起于20 世纪90 年代,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孕育而生,是通过网络渠道而发表的文学作品。网络文学打破时空的界限,以阅读便捷化、内容通俗化、审美大众化的优势逐渐成为文学阅读的主流。现如今,高中生已然成为阅读网络文学的主力军,而喜欢阅读经典文学的学生越来越少,网络文学的出现直接影响学生对经典文学的兴趣。学生对网络小说的喜爱和对经典文学的冷漠,这巨大的差距不容忽视。学生必须走进经典,深入经典,钻研经典,在经典中获得精神升华和审美体验,从而提高素养,健全人格。经典文学不仅是熏陶,也是一种传承。而传承的主体就是青少年,所以必须从中学生角度出发,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经典阅读兴趣。高中生经典阅读的现状以及诸多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不仅有学生的原因还有社会诸多因素影响,因此为提高学生对经典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就要采取相应的优化对策来摆脱当今的困境。
(一) 学生研用精读阅读方
式 经典读物相较于学生喜欢的网络文学来讲,其最核心的特点就在于意味深远且底蕴绵长,读的越深,感悟越清晰,但是初读会觉得晦涩难懂,枯燥无聊。而所谓“精读”就是要打破学生对经典阅读的刻板印象,帮助学生越过对经典阅读初读的枯燥阶段,真正地体会到经典阅读的内在含义,学生自然而然地会接受经典读物,并且产生阅读的原动力。在这方面,首先,学生不要直接对经典读物进行阅读,而是先去寻找经典读物的梗概,了解经典读物大致情节以及经典阅读的评述,通过故事梗概和阅读评述,能够激发学生对于经典阅读的兴趣,以便于学生能够在初读之前就带着一定的问题和目的。否则学生如果只是盲目地阅读经典读物很容易在初读阶段就自我放弃。其次,苏联霍姆林 斯基说过:“只有当孩子每天按自己的愿望随意使用5—7 个小时的空余时间,才有可能培养出聪明的、全面发展的 人来。”他还反复强调:“让学生变得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所以学生要做到反复阅读,即不要过分追求经典阅读的一次成型,对经典阅读有更宏观的视野,在经典阅读的过程中,对于感兴趣的内容可以在读到的时候停下来反复阅读、品味、咀嚼,这样学生能够从经典阅读中找到让自己认可的内容,这样学生也就能够顺利地对经典阅读产生全新的认识,并深入到经典阅读的理解中。而不是像阅读网络文学一样追求片面的感官刺激。当学生能够将经典阅读和网络文学区分开来,他们对经典阅读的印象会有所改观,这对于学生尝试阅读其他的经典阅读作品,并逐渐形成阅读习惯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校园创建经典阅读课堂
通过高中生对网络文学的传播形式和传播效果来看,在高中生经典阅读方面,学生除了要拥有较为明确的、有效的阅读方法以外,还需要良好的经典阅读氛围。尤其是在班级内,学生对于经典阅读的认可会影响到其他学生,从而在班级内部形成一种阅读的交流圈,这对于学生经典阅读主动性和能动性的提高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对于学校而言,在校园内部创建经典阅读课堂,可以更好地促进高中生之间形成良好、积极地经典阅读氛围,提高学生接触经典读物的机会,这样在学生社交的推动下,会更好地强化学生经典阅读的效果。当然,高中要创建经典阅读课堂单靠传统的语文课是远远不够的,更何况在应试教育痕迹依旧明显的情况下,高考仍然是大部分高中生面对的主要发展目标。因此,高中可以在现有的课程体系基础上,开设经典阅读选修课,每周选择一到两节自习课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对于对经典阅读有兴趣的学生会愿意参与选修课,而对于一些学业压力较大的学生,可以适当地选择自习,这样也是给了高中生选择的空间。当然,开设选修课并不仅仅是为了部分学生所准备的,但是想要让所有高中生都兴起对经典阅读的兴趣并非是一朝一夕可以达成的,所以选修课的效果落实尚需一定的时间,这就需要考量学校对于选修课的宣传力度。
(三)教师加强阅读教学方法
对于高中生来讲,很多经典读物所涉猎的不仅仅是语言、文化,其中也包含关于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的知识和内容,所以高中生经典阅读的推动不仅仅需要学生、学校,教师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而在当前大部分高中生青睐于网络文学的背景下,教师想要落实学生经典阅读就必须要进一步从心理学等视角分析与研究学生为什么喜欢网络文学,网络文学从本质上来讲是哪些内容吸引着高中生。然后再从经典读物中去寻找相似的内容,或者从经典阅读中提炼出相关内容来引导学生将目光转移到经典阅读上,这无疑会给高中生经典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教师也不能一味地否定网络小说的价值,而是可以借助网络小说来引出经典读物,通过去了解网络小说,并对比网络小说和经典读物来实现内容的转化,这样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对经典阅读有全新的认识和了解。不过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讲,当前对于网络文学还存在一定的刻板印象,尤其是在传统应试教育的理念下,虽然有一些年轻教师由于自身阅读网络小说,或许可以接受以网络文学来带动经典阅读,但是对于一些年长的教师来讲,这一思想上的转变是相对困难的。所以高中还需要对这些教师进行课余强化,不仅仅要转变教师对网络小说的偏见,更主要的是让教师清楚地认识到当前网络文学确实相较于经典阅读更吸引高中生这一客观现实。同时,通过一些培训,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在网络文学中找到可以用于经典阅读教学的具体内容,这样其实才是更好地发挥网络文学价值的教育策略。
综合上述内容来看,高中生当前对经典读物的阅读整体情况并不良好,但是从高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角度来讲,高中生经典阅读落实势在必行。近年来我国素质教育进程虽然在不断推进,但是从高中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上来看,应试教育仍然在高中语文教学体系中占主导地位,学生在阅读能力方面仍然是有所局限,甚至于在网络文学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很多经典读物已经很难再出现在高中生的面前。因此,高中从学生阅读能力、学校阅读氛围到教师阅读教学方法三个层面来落实高中生经典阅读兴趣培养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学生经典阅读频率降低的原因,才能够找到促进学生经典阅读的有效策略。
1 潘庆玉:《全球化语境中的经典教育》,《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第12期,第16页。
2 张克昌:《经典阅读的尴尬》,《教育文汇》2005年第3期,第42页。
3 〔苏〕霍姆林斯基:《给老师的100条建议》,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9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