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对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研究

2020-07-13 10:26万建军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党委办公室江苏南通226011
名作欣赏 2020年17期
关键词:中华人文价值观

⊙万建军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党委办公室,江苏 南通 226011]

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根植于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五千年文明史,从中汲取有关爱国、处世、修身三个层次的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社会关爱和人格修养三个层面的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源,高职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片沃土,高职院校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是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定位目标

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辩证统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体现,而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和造就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全面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而中华传统文化留下的经典书籍、礼仪规范、风俗习惯、传统技艺等无疑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是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的统一,是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基础。高职院校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定位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高职院校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目标:一是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命运,培养爱国情怀,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二是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当代价值,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培育学生的民族文化精神,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增强社会责任感;三是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内化为个人的人格修养。

二、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内容体系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经五千年的历史沉淀和延续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包含大量优秀的物质、精神文明成果,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品格、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是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丰富资源。上自先秦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以“无为而治,道法自然”为核心的道家文化,下至休闲养性的琴棋书画、日常生活中的礼仪文化等,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高职院校应根据课程建设要求,建立若干门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必修课或选修课,并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教学重点在于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人文知识的掌握、人文思想的理解和人文精神的应用。同时,学校还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设专题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适应学生专业成长需求。如针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引导他们在作品设计时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应让高职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活力,如开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国文化常识》《文学欣赏》《国学经典》《古代名著导读》《中国诗词鉴赏》等课程。就《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而言,可以分为文化起源、中国哲学、伦理道德、人文文化、佛教道教、文物殿堂、古代学校、书法绘画、中医养生、饮食文化、古代建筑、节日文化等若干专题,充分发挥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的立德树人作用。

三、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育人功能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作为其精华的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包含了许多爱国、处世、为人的道理和方法。中华传统文化是以人心和人生为观照、以趋善求治为特征的伦理政治型文化,它的基本精神以人文主义为内核,表现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贵和持中、崇尚礼仪、正道直行、持节重义、民为邦本、平均平等、心忧天下、敢为人先、求是务实、豁达乐观、天人合一、物我相亲等多方面的精神特质。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培育理想人格,提升人文素养。

(一)有助于激发高职学生的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炽热爱国情怀的彰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有助于高职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以及对世界文化所做的巨大贡献,增强高职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明确接受高等教育是为了祖国的富强和民族的复兴;身处新时代践行爱国情怀,就是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勤奋学习,就是要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担当尽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为高职学生挥洒青春热血、建功立业指明了人生航向。从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苏武“持汉节牧羊十九年,节旄尽落”,从杜甫忧国忧民的“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文天祥高唱《正气歌》到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呐喊,其包蕴的爱国主义精神已然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最为显著的特征。通过学习更能激发高职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加深他们对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

(二)有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和谐意识

高职教育要为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人才支撑。春秋时期,儒家提出“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的传统道德观念,对于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有裨益。“礼之用,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都体现了和谐的重要性。“和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髓之一,即贵和持中的和谐精神。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天人合一”思想,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就是主张遵循大自然的规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二是“中庸之道”,中庸之道在儒家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中被视作一种人生和道德的至高境界和追求目标,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中庸,就是恪守中道,坚持原则,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在处理矛盾时善于执两用中,执中致和,追求中正、中和、稳定、和谐,并且因时制宜、与时俱进。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仁爱”思想、“和合”精神有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和谐理念,塑造崇高的道德品质。通过学习能够帮助高职学生形成关爱他人的道德情操,做到宽容大度、以礼待人,建立健康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同时,高职学生应汲取“天人合一”思想,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三)有助于塑造高职学生的健全人格

中华传统文化最鲜明的特征就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的核心,是对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的观照,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传统文化的道德人格观对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有着重要作用,对高职学生进行道德人格教育,引导他们以“仁人君子”为楷模,求真向善爱美、知羞知耻知丑,培养健全的人格修养。儒家倡导“仁爱”精神,注重涵养“君子”品格,主张“君子怀德”“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要心怀仁德,抓好做人的根本,正确为人处世。道家强调“无欲”“无为”“无争”,道生万物,德容万物,万物以尊道贵德而立其生存之根本,万物有德则存,失德则亡。这些思想主张,提倡人与人和谐相处、互爱互助,蕴涵了无尽的人文关怀,是引导高职学生学会做人、塑造健全人格的珍贵资源。中华传统文化强调道德的作用,提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以及“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民胞物与的大爱胸怀,儒家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所强调的便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修身原则,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是人格修养的至高境界。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强不息、奋发进取,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成为有志有为、德才兼备的人。

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育人工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作为世界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结晶,是高职学生提升人文素质的丰富资源库,对于高职学生培养爱国情怀、增强和谐意识、塑造健全人格等都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功能。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断探索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提升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相衔接的实现路径,以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效性。

①石玉秋:《论构建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职业教育研究》2014年第3期。

②高竞男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探索》,《职业技术教育》2014年第35期。

③叶淑香:《中国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④ 张树芹等:《高校教育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与途径》,《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

猜你喜欢
中华人文价值观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我的价值观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