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四“真”说开去
——浅析《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形象

2020-07-13 10:26重庆市万盛经开区教师进修学校重庆400800
名作欣赏 2020年17期
关键词:关羽三国演义刘备

⊙石 莉 [重庆市万盛经开区教师进修学校,重庆 400800]

《三国演义》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智谋过人的诸葛亮、奸诈狡猾的曹操、宽厚仁义的刘备,而笔者最青睐的是关羽这个人物形象。对于关羽,作者分别借汉献帝、曹操、华佗、孙权之口作了六次“真”称赞,这六次称赞也高度提炼了关羽的形象。下面,笔者就围绕其中的四次称赞,浅析关羽形象。

一、真美髯公也

“真美髯公也”是汉献帝见关羽须髯过于其腹时的称赞 (第二十五回)。髯,即胡须。关羽的胡须有何特点呢?“过于其腹”“髯长尺二”,“尺二”是一尺二寸之意,汉代一尺是23.1 厘米,一寸是3.3 厘米,意味着关羽的胡须接近30 厘米,胡须很长;“约数百根”,意味着关羽的胡须多而密。胡须在古人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须发乃“父母所赐,不可毁也”的观念深入人心。关羽对自己的胡须也特别注重保养:“冬月多以皂纱囊裹之,恐其断也。”冬天就用黑纱做一个袋子包裹上,以免折断。关羽也特别喜欢自己的胡须:“见关公左手绰髯,于灯下凭几看书。”一边看书,一边捻自己的胡须。关公生气时是“美髯飘动”。关公显灵时,“飘三缕美髯”“手绰美髯”。

可以说,胡须是关羽区别于其他人物形象的典型标志。“美髯公”既是对关羽胡须长而美的称赞,也是对关羽形貌美和神武形象的称赞。因为在一些史籍或者文学作品中,通常将长须美髯与容仪端正、形貌丰伟等美男特征联系在一起。而胡须长得好,也说明关羽气血足,身体好。正如《四圣心源》所说:“须发者,手足六阳之所荣也。血气盛则美而长,血气衰则恶而短。”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关羽有如此高强的武艺了。

二、真义士也

“真义士也”是曹操见关羽将新袍穿在刘备所赐的旧袍之下感慨关羽对刘备的思念之情而发出的感叹(第二十五回)。而在此之前之后,曹操对关羽的“义”都不吝赞美:当荀彧认为关羽请求曹操暂时退军便于其入城见二嫂再投降一事有诈时,曹操认为“云长义士,必不失信”;当张辽将关羽若刘备已弃世“愿从于地下”的心思告知曹操时,曹操再次感叹关羽“事主不忘其本,乃天下之义士也!”当曹操“具路资相送”仍不能留住关羽时,曹操苦笑“云长天下义士,恨吾福薄,不得相留”。曹操对关羽的“义”,赞不绝口,也借助关羽的“义”解白马之危,解华容之难。说到关羽之“义”,毛宗岗在《读三国志法》中将关羽冠以“义绝”之称。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价:“唯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也”。“义”是关羽最核心的形象特点。而关羽的“义”也有多重内涵。

第一,是江湖侠义。第一回,关羽出场时,就介绍自己“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矣”。关羽杀掉仗势欺人的本处势豪,凸显了关羽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气概。这是维护社会正义,也是一种帮助弱者的义。第十八回,关羽认为张辽有忠义之气,不恶言相加,也不出战;这是英雄惜英雄的侠义。第五十三回,黄忠马失前蹄,关羽不乘人之危;这是一种斗强而不凌弱的侠士义气。

第二,是忠君大义。关羽的“义”,是忠君大义。一方面是早期对大汉王朝(或曰国家)的忠义。关羽出场第一句话是:“快斟酒来吃,我待赶入城去投军。”“投军”二字可以看出关羽为国家大义而来,希望进入军队为国家贡献力量,“快”“赶”突出了关羽的急切。桃园三结义的誓词“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表明了关羽对国家的忠心,对黎民百姓的关爱,对弱者危难者的帮助救济;这是对国家的忠,也是对人民的义。许田射猎时,当曹操遮于汉献帝之前迎受“万岁”呼声时,关羽愤而欲杀之,是关羽对大汉王朝的忠义。另一方面是后期对刘备政治集团的忠义。关羽受命后,用心经营荆州,而荆州失守,他就像失去自己的孩子一样心痛;他请求刘封和孟达帮助,被残忍拒绝后孤军南下,想凭一己之力夺回荆州;被擒后,面对诸葛瑾(受孙权委托)劝降,关羽宁死不愿背义投吴,都足为他忠于职守、忠于刘备蜀汉政权的有力明证。

第三,是兄弟情义。桃园三结义为兄弟情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寝则同寐,恩若兄弟”。关羽对兄长的情语让人感动:“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吾必星夜而往”“吾见兄长一面,虽万死不辞”。关羽对兄长的情义之举让人惊叹:屯土山关公约三事,旧袍罩新袍,封金挂印,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善待赤兔马。关羽降曹之后,曹操为了收买关羽,三日小宴,五日大宴,送美女,赠黄金,封侯赐马,无微不至,但仍然没能打动关羽的心,一切都因为关羽念着兄长的情义。

第四,是个人恩义。关羽恩怨分明,信义素著。为报曹操的恩,关羽斩颜良、诛文丑,助曹操解了白马之围,还上演了华容道义释曹操的经典情节。人困马乏的曹操本已做好了战败被擒的准备,但是程昱向曹操提议,应让关羽报答之前的恩情。关羽面对生死考验:放曹操,自己就要受军法处置(已立军令状);而不放曹操,则曹操对自己的深恩难酬,自己就成了忘恩负义之人。在恩义和生命置于天平两端时,关羽舍生取义。

三、真神人也

关羽是五虎上将的第一位。当关羽斩杀颜良,“献首级于操前”,曹操赞叹:“将军真神人也!”这句赞叹可以说高度概括了关羽的神勇、神算。

第一,武艺神勇。关羽“神威能奋武”“气挟风雷无匹敌”。第一回,关羽出场时的外貌描写“身长九尺”“威风凛凛”,自带威风,神勇无比。关羽所配的兵器是“青龙偃月刀”“重八十二斤”,堪称神勇。敢杀掉仗势欺人的本处势豪,可谓英勇无畏。作者描写关羽第一次正面杀敌:“程远志见折了邓茂,拍马舞刀,直取张飞。云长舞动大刀,纵马飞迎。程远志见了,早吃一惊,措手不及,被云长刀起处挥为两段。”这里通过“舞”“纵”“飞迎”“挥”等动作正面、“惊”“不及”等侧面写出了关羽武艺高强、动作迅疾。对关羽的威力神勇,作者用诗称赞:“英雄露颖在今朝,一试矛兮一试刀。初出便将威力展,三分好把姓名标。”神勇,最突出的例子是“温酒斩华雄”(第五回)。鲍忠、祖茂被华雄斩于马下,骁将俞涉、上将潘凤也被华雄斩杀之后,众人胆战心惊。可见华雄之威力、神勇。但关羽挺身而出,主动请战,“酒尚温”即斩华雄,创下了“威镇乾坤第一功”,使整个战局转被动为主动。

第二,智谋神算。关羽不仅有“神勇”之力,还有“神算”之智。当董卓怠慢刘备,张飞想要杀董卓时,关羽及时制止:“他是朝廷命官,岂可擅杀?”可见关羽冷静,审时度势,懂政治。而集中体现关羽智谋的典型事件有二:一是,“放水淹七军”。关羽抓住大雨后于禁在平地上扎营的弱点,趁着大水,安排好一批大小船只,率领水军向曹军进攻,生擒于禁,威震华夏,让曹操都起了“徙都以避其锋”之议。故有诗赞:“夜半征鼙响震天,襄樊平地作深渊。关公神算谁能及,华夏威名万古传。”二是,“大意失荆州”。荆州虽然丢失,关羽也被擒就义,但客观来讲,以关羽荆州之独力,应付曹魏、东吴两大集团“明争(曹魏武力)”“暗斗(魏吴合谋袭取荆州)”,其对曹魏的前线武力“抗争”、其对东吴的后防智慧“布局(烽火台等)”可谓有勇有谋,至于颠覆,最多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或许“此乃天意!”不可谓“不智”也!

四、真天神也

“真天神也”分别出自华佗和曹操之口。

第一,源于刮骨疗毒。“真天神也”首先出自华佗给关羽刮骨疗毒之后对关羽的称赞(第七十五回)。关羽被曹仁放箭,射中了右臂。箭毒入骨,右臂青肿,不能运动。华佗来医治,担心关羽恐惧,谁知关羽先是“笑曰:吾视死如归,有何惧哉?”当华佗叙述医治方法后,一般人可能已经闻风丧胆,但公笑曰:“如此,容易!”当华佗即将下手,仍担心关羽惊惧,关公却说:“任汝医治。吾岂比世间俗子,惧痛者耶!”关羽谈笑自如、视死如归、无所畏惧的形象跃然纸上。在医治过程中,“佗乃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 。这个过程是血腥的,但关羽不仅全无痛苦之色,还能一边“饮酒食肉,谈笑弈棋”。通过正面、侧面描写,将关羽不畏剧痛、刚毅卓绝、英勇威武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第二,源于死后显灵。“真天神也”也出自曹操之口(第七十七回)。当曹操打开装有关羽头颅的木匣,对着死去的关羽说:“云长公别来无恙!”话未说完,“关公口开目动,须发皆张”,曹操惊倒醒后赞叹:“关将军真天神也!”借神武如曹操者之口,形象而传奇地刻画出关羽死后的威慑力。另有,关羽死后显圣附体,骂孙权追吕蒙,让吕蒙七窍流血而死;在关兴与潘璋交战的时候,再次显圣,让潘璋“神魂惊散”,助力儿子杀了潘璋,取回青龙偃月刀,都非人乃神之举也!

除了以上“四真”,关羽还被曹操赞为“真丈夫也”,被孙权赞为“真忠臣也”,这“两真”与以上的内涵有重合,就不再赘述。当然关羽也有“刚而骄矜”等性格缺陷,但并不影响关羽在大众心中的形象,反而让这个形象更加真实饱满,并渐渐成为一代又一代民间和文人的崇拜对象。

猜你喜欢
关羽三国演义刘备
“关羽”去世
华容道
三国演义
相面
三国演义
徐庶以马试刘备
刘备的江山不是哭出来的
关羽大意失荆州
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