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亭县新戴河初级中学 河北 唐山 063600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至关重要,关系着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重任,阅读教学在其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特别是在素质教育持续推进的新时代,怎样通过有效途径提升阅读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者们普遍关注和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然而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非常普遍,笔者将通过本文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然后结合这些问题摸索出相应的可行性对策。
1.1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培养不到位,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往往还在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未能按照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摆正师生该有的位置,没有扮演好自己的引导者身份角色,未能在阅读教学中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对课文的深层含义探索方面也略显不足,因此学生在课文内容的理解方面往往存在一知半解的情况,对文章的精髓内容领悟不足。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都在于教师没有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去认真分析和解读文章,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培养不到位造成的。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在面对语文阅读理解题时,往往会找不到正确的解题方法,甚至连最基本的解题步骤都搞不清。长此以往下去,学生势必会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失去学习兴趣,对课文也会难以找到和作者的情感共鸣之处,厌学情绪会日益高涨。
例如,在一篇小说的教学中,教师若只对小说的主体构架等进行分析,而没有引导学生去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且忽略了写作表达方法的点悟时,学生自然会觉得语文阅读教学枯燥乏味,进而丧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这种教学方式无法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力也会因此而受到限制。
1.2 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不当,教学设计不合理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也被普遍应用开来。相比较传统的黑板教学而言,多媒体教学的优点非常突出,如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效率提升等。然而当前,不少学校的初中语文教师会过于注重或依赖多媒体教学手段,导致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成了课件专场,久而久之学生也失去了新鲜感,学习的能动性也随之下降。尽管学生能通过多媒体来观看相关课件视频,但对作者所要表达情感的丰富和细腻却是无法呈现得淋漓尽致的,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帮助甚微。基于这一原因考虑,笔者建议初中语文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切莫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运用要适当,让其服务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而不应成为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障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初,教师会对课程做相应的教学设计,受制于传统家教学手段,教师会在教学设计中混淆主体位置,致使课程设计不合理,这也是造成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提不起兴趣、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的一个根本原因。
2.1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堂作为第一活动阵地,教师必须摆正师生位置,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自己发挥好引导作用,为学生创设丰富的互动空间,增进师生交流,让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力争在开放式课堂中,引导学生找到更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找到学习窍门,成为学习的主人。
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此话对提高教学有效性方面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具体到初中生的语文阅读学习中,教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爱上阅读。通过笔者多年的研究和教学实践总结发现,其中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如,设置专门的阅读课,鼓励学生在课上阅读课外书,教师也准备一些书放到教室,然后自由阅读,互相交流;课下可通过举办读书角的方式鼓励学生多阅读,主动阅读,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提升阅读教学效果。
2.2 合理进行教学设计,恰当运用教学手段 根据新课改要求,学生作为阅读教学的主体,阅读的对象是课文,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必须让学生了解教学目标,教师应对课文内容有充分的理解,并结合初中生的特点合理设置只是结构,进行梯度性教学设计,通常分为两部分,即认读和解读。前者重在教师引导,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侧重于浅层解读,后者是深度探究,即结合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了解文章内涵,掌握其表达方法,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应适当,除了丰富课堂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外,也应注重课本延伸阅读和思维联想阅读,以便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实现有效拓展阅读。
综上所述,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尚有很多,给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工作带来了消极性影响,让学生在语文学习和知识探索中有更强的挫败感,对其阅读能力的提升也十分不利。而阅读并非一劳永逸的事情,它需要慢慢的积累,更讲究方式方法,只有学生主动学习主动阅读,才能发挥其学习效力。而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阅读能力的提升又是十分不利的。所以,只有找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加以应对,才能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培养出综合素养过硬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