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 铭 徐礼军 费 亮 周 培 陈婷婷 高 雄 钱远煌 曹志勇
1.咸宁市林业勘察设计院 湖北 咸宁 437100 2.通山县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湖北 咸宁 437100
1 引言
自然保护地是国家生态保护建设的核心载体,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维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作用[1]。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自然保护地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本文主要以咸宁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措施进一步的探讨研究。咸宁市下辖咸安区、通城县、通山县、嘉鱼县、崇阳县、赤壁市6个县(市、区),国土总面积986100.00公顷。辖区内包含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小区等各类自然保护地共46处,实际面积161258.00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16.35%。
2 咸宁市自然保护地现状
3 保护地建设与管理存在问题
3.1 生态系统保护不够完善和系统 一些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遗迹尚未纳入自然保护地。如通山县石航山国有林场石漠化区域森林旅游资源丰富,喀斯特地貌形态多种多样,景观奇特。石漠化盆地内天然形成大大小小的天坑二十余处,最大的直径达200多米,最深的近100米,所有天坑均发育在古老而坚硬的碳酸盐岩地层之中。从周边环境看,岩溶系统与生态系统基本未受到人为干扰和破坏,是具有自然状态且较为完整的地质遗迹,应纳入自然保护地。
3.2 历史遗留问题突出 咸宁市范围内的保护地大多是在“先建先得”、“抢救式保护”的基础上划定的区域,在保护自然生态的同时,也将大量的保护价值低的城镇建成区、村屯或人口密集区域、永久基本农田、成片集体人工商品林、矿业权、社区民生设施等划入了自然保护地,许多历史遗留问题没有依法得到处置,再加上政府批建后普遍缺少勘界立标的环节,造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交叉等问题。
3.3 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 众多的人口常年生活、生产在保护区内,对自然资源的经济依赖程度高,居民为了解决生计问题,违建违规、扩土蚕食林地、侵占国有林地、采集利用林副产品等行为时有发生,在林间开天窗、破碎化问题依然未根本扭转,保护区社区人口与森林生态资源、社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有待解决[10]。
3.4 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有待加强 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自然保护地应综合管理、整体保护和系统修复[11]。而目前是按资源属性以及行政边界划定和管理自然保护地,这样就人为割裂了区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如湖北通山富水湖国家湿地公园同时与通山富水湖水利风景区、通山富水湖鮊鱼类自然保护区交叉重叠。导致一个自然保护地同时挂着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风景区等多块牌子,空间交叉重叠、管理各自为政、利益冲突不断,完整的生态系统被行政分割,碎片化现象突出[12]。
4 对策与建议
4.1 保护优先,科学有序 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应以保持生态系统完整性为原则,总体要求为保护面积不减少、空间范围不重叠、国土空间“三条控制线”不交叉,按照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优先、同级别保护强度高优先、不同级别的按低级别服从高级别的顺序进行整合,同时也要全面考虑保护地资源条件、发展定位、生态价值、开发现状等众多因素。
4.2 分类有序解决自然保护地历史遗留问题 建制镇或人口密集的村庄、社区民生设施等无保护价值的保护地,应按程序调出自然保护地范围。核心保护区有原住居民的,应逐步实施生态移民搬迁,暂时不能搬迁的,可以有过渡期,过渡期内在不扩大现有建设用地和耕地规模的情况下,允许修缮生产生活以及供水设施,保留生活必需的少量种植、放牧、捕捞、养殖等活动。水电开发、探矿采矿以及工业建设等项目应进行分类处置,有序退出;自然保护地内的耕地、养殖坑塘等应按规定程序实施退田退养还林还草还湖还湿。
4.3 实行差别化管控,做好与生态保护红线衔接工作 各类自然保护地应根据功能定位,进行合理分区,实行差别化管控措施[13]。对自然保护区实行分区管控,原则上做到核心保护区内禁止人为活动,一般控制区内限制人为活动;自然公园原则上按一般控制区进行管理。除此之外还应做好自然保护地与生态保护红线的衔接工作,将整合优化成果与生态保护红线评估工作形成同步,加强与林业主管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及时将公益林与天然商品林的落界调整、核定等成果归集整理后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评估成果。
4.4 整合优化后保护地内旅游产业的开展
(1)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目前,旅游业对保护地生态环境影响和破坏较大,许多保护地出现了旅游扩大化发展的趋势。为了保护自然保护地资源的完整性,应科学规划、合理开发,以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发展。除强调生态系统的保护外,也应注重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价值的综合保护。
(2)合理利用,科学展示。自然保护地可建立种质资源库、生态试验室、自然博物馆、环境教育课堂等进行合理利用和科学展示,是人们休闲游览、森林康养、教育启智、创作体验、陶冶情操等精神文化和科教活动理想之地。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后,各类保护地内应以精神文化和科教活动为主,保护地范围外则以旅游服务、城镇经济为主,联合带动区域发展,形成“区内观景游学,区外经商住宿”模式。
5 整合优化方案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将自然保护地按生态价值和保护强度高低依次分为国家公园[14]、自然保护区[15]、自然公园[16]三大类。咸宁市自然保护地类型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两大类。
咸宁市共有46个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后为27个自然保护地。整合前审批面积161673.83公顷,实际面积(包含交叉重叠部分)161258.00公顷,归并后面积(不含重叠部分)112541.60公顷。自然保护地综合调出面积12324.52公顷,调入面积12976.77公顷。
5.1 咸安区 拟将咸安区原8个自然保护地整合成6个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后的6个自然保护地分别为:咸安花纹山竹海自然公园、潜山国家森林自然公园、湖北咸宁向阳湖国家湿地自然公园、咸安金桂湖省级湿地自然公园、桂花自然公园和大幕山红豆杉自然公园。
5.2 通城县 拟将通城县原7个自然保护地整合成4个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后的4个自然保护地分别为:湖北药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锡山森林自然公园、黄龙山森林自然公园和湖北通城大溪国家湿地自然公园。
5.3 通山县 拟将通山县原13个自然保护地整合成5个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后的5个自然保护地分别为:湖北九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北通山富水湖国家湿地自然公园、通山隐水洞国家地质自然公园、通山望江岭省级湿地自然公园和通山省级森林自然公园。
5.4 嘉鱼县 拟将嘉鱼县原4个自然保护地整合成3个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后的3个自然保护地分别为:湖北田野省级森林自然公园、湖北嘉鱼珍湖国家湿地自然公园和牛头山森林自然公园。
5.5 崇阳县 拟将崇阳县原9个自然保护地整合成7个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后的7个自然保护地分别为:湖北崇阳国家森林自然公园、湖北崇阳青山国家湿地自然公园、崇阳浪口省级湿地自然公园、金沙自然公园、金塘野生桂花蜜源自然公园、路口桂花自然公园和沙坪镇鹭鸟自然公园。
5.6 赤壁市 拟将赤壁市原5个自然保护地整合成2个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后的2个自然保护地分别为:陆水国家风景自然公园和黄盖湖省级湿地自然公园。赤壁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调整。
6 结论
咸宁市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对于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这样一项综合而复杂、系统而庞大的工程,在进行整合优化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只有认真深入调研,把自然保护地基本情况,着手整合交叉重叠的自然保护地、归并优化相邻自然保护地,补充保护空缺、转化新旧自然保护地体系、优化保护地范围及功能分区,进而逐步重构更科学、更系统、更合理,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现性的自然保护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