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超
(沈阳市园林规划设计院,辽宁 沈阳 110004)
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大众对精神需求和情感满足逐渐加强,环境心理学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研究途径,它具有着从视觉、触觉等多个方面优化景观设计的功能。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环境心理学,可以让设计更加人性化、合理化、科学化,并且能够增强最终景观效果在大众心目中的满意程度,让其既满足心灵要求又满足精神需求,同时也符合人体工程学等方面的特性。
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让人们对环境危机意识不断加强,由此促进了环境心理学的产生。环境心理学既是心理学中的分支,也是一项单独的综合性学科。首先它具有环境认知,对于人们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距离等有一定的判断功能,能过通过人们对特定环境的熟悉程度和适应程度形成系统的理论,然后在景观设计中再得以运用;其次是它具有环境行为判断,能够通过对大众在环境中的表现和身体行为归纳出科学性的总结,让人们的这种环境行为在到达一个新环境时不会感到陌生或者格格不入,也为景观设计提供一定行为依据;最后是它具有一定的广度原理,这个是指人们在限定的条件内很难一次性接受所有信息,所以在景观设计中要想达到让人们最大化接受大量信息,环境景观设计中规律性、意义性的景观设置就必不可少。置身陌生环境中的人最先肯定是眼耳观察,从中找取最舒适的状态,然后适应它并融入它,这便是广度原理意义。
景观设计具有公共性质,这是不言而喻的。人们的日常生活、娱乐等要通过一些公共景观来进行必要的人际交往和社会信息获取,例如现在深受大众喜爱的“广场舞”等中大型健身娱乐社交活动,这在家中是无法达到效果的,景观设计中广场位置的预留是让其发挥效益的最佳途径,另外公共区域的围栏、花草、景观小品的放置等都是公共性这一特点的呈现。
景观设计需要让人有安全感,让大众保持一定安全距离,这样方能吸引人们产生兴趣。但如果景观设计过程中的环境使用没有得到有效限制,就会造成空间混乱,产生一定矛盾。所以在景观设计中灵活运用护栏、绿植等设施进行围合,打造出一个专属领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安全感需求和为环境增加设计感,营造安全和谐社会氛围。
景观设计的根本性质还是服务于大众,是为愉悦身心和陶冶情操以及满足日常行为活动而存在。著名的苏州园林,每个单独院落都是错落有致,景观摆设各具特色,树荫下的凉亭,人工湖中的假山,连接各院的廊道,都是极具实用特性,既满足审美需求又满足实际应用,华不失实。
一个优秀的景观设计单单考虑实用性是不够的,必须要有魅力,有欣赏价值,满足大众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才可以。环境景观中美丽绿植的栽培,独特搞笑的小品都是宜人的设施存在,好的景观环境是能够让人身心愉悦,释放压力后从而感到心旷神怡的。
景观设计特性中就有提到他的公共性特征,所以这是作为景观环境设计的第一要求。那么环境心理学通过对人们在日常生活环境中的系统性观察,总结归纳出其中注意要点和规律所在,然后运用到后期设计中,达到人们对公共性的需求。封闭性强的空间会使人有压迫感,心理会产生一定压力,为缓解这种情况的产生,环境心理学研究有一定的理论支持,将其在设计中加以运用,把弊端转化为动力,未优化设计效果,同时加以植物修饰会进一步有效改善。
公共环境中的景观设计最是考验设计者技能,虽是公共环境,但大部分人在一定心情压力下时还是对私人空间有些需求。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处在外界公共环境中时并不是全身心的投入在这个大环境中的,是存在一定规避心理和逃避性的,尤其在心情欠佳或极度沮丧时,即使身处外界仍有一定的私密要求存在,当他想要释放自己得到压力缓解时,就很想要自己一人,所以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这一点就成为了必要因素,也是影响最终景观设计的人为因素,这也是证明环境心理学在景观设计中具有重要作用的一点。
景观设计师在设计上是具有绝对优势的,但在了解大众这一方面是有欠缺的,所以环境心理学通过对人们的观察和总结,归纳出不同景观环境中大众对舒适度、美丽值、安全性等的要求标准,然后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结合理论并将其融入设计,做到最大化满足人们的各方面需求,让景观设计更舒适、美丽、安全,让环境更合理、科学、人性。
环境心理学是景观设计进行的理论依据和发展基础,环境心理学通过对人们的研究和考察,做出最准确的判断与解读,归纳出最具科学依据的理论知识。景观设计本着美学原理再结合环境心理学研究进行完整性设计,让作品将人性化发挥到极致,让最终效果深入人心,打造出一个完美的生态景观环境,创造和谐自然的生活领域。当前情况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任何一项景观设计作品都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产物,一个优秀的景观设计作品完美吻合大众心理需要时才会收到真正欢迎。另一角度分析,环境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促进了新型空间的定义形成和创造,并且会直接影响到以后景观设计的前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