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思考

2020-07-12 07:12:34
河北画报 2020年18期
关键词:高中生中华美术

新疆师范大学

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素养教育和新课改对于高中美术鉴赏的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不仅需要教会高中生相关基本知识,更要不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高中生在丰富自身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接受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的不断熏陶,使得高中生能够以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去认识和感受美术鉴赏教学中蕴含着的丰富教育意义。我国是一个拥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大国,拥有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作为新时代教师,要将教材内容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得二者相互促进,相互统一。与此同时,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高中生的优秀道德品质,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主要任务即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动力,通过感知分析评价美术作品去解读文化内涵,体验文化,感知文化,切记在教学过程中不是知识的简单堆砌,需要潜移默化地向高中生渗透丰富的优秀品质和民族精神,并充分融入“为人处世”的理念。与此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美术鉴赏内容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引导高中生在教材中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加深对教材内容的认知和理解,从而促进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二、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枯燥乏味

基于传统教学理念之下存在的最大问题便是教学形式的单一化。而这种教学问题的出现,大部分是由于教师没有创新意识,同时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严重忽略学生的主体性,以自我为中心,进行理论化教学,知识的一味灌输,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此同时,美术鉴赏知识中存在一些需要背诵的知识,而通常教师的做法,就是促使学生死记硬背,由此造成课堂的单调、乏味。缺少趣味性的课堂,学生的积极性难以产生,而学生没有主动的学习态度,注定难以得到学习成绩的提升。

(二)教学功利性严重

现如今,高中教师的压力与日俱增,这样对于美术鉴赏教学来说,教师更注重学生的美术鉴赏知识储备是否良好,而严重忽略了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增强。这样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极其不符合我国的素质教育和美术鉴赏新课改的最新要求和实际规定,并且严重削弱了学生的美术鉴赏学习力量,从而难以实现学生审美情趣、良好学习习惯的稳定性发展。

(三)学生的个性培养不突出

现代化教育发展态势下,我国教育部门不断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培养学生的个性意识、主体意识,但从现阶段我国教学情况来看,部分教师严重忽视学生间出现的较大客观差异,并且在教学时,不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对于学生的学习感受没有进行良好的关注,同时,常常使用“一刀切”的教学手段。而在流程化的教学之下,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原动力,由此导致学生缺乏相应的想象空间和思考时间,只能被迫地接受统一化的美术鉴赏知识,并进行死记硬背。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自身的想法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束缚和限制,思维能力难以得到发展,而且,学生在个性方面的发展会被抑制,在学习方面的兴趣点也会被磨灭。

三、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建立一个以高中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将高中生看作是课堂的主人,树立高中生课堂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高中生的主体作用。与此同时,教师要将课堂真正地还给高中生。因此,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的时候,要根据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接受相关知识的能力和水平来设计相关教学活动,如果渗透的传统文化超出了高中生的理解范畴,只会让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简要性原则

高中生的年龄普遍较小,而且心智发育还不成熟,同时缺少丰富的经验阅历,因此,教师在进行渗透教学时,要选择好相关传统文化内容,要抓住渗透的要点,提炼大概念设置基本问题情景,不要因为渗透过多的传统文化而耽误了正常教学。

四、中华传统文化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以身作则,教师自我有效提升

在培养高中生的美术创作技巧和美术作品鉴赏能力时,更重要的任务是引导高中生传统文化的形成。因此,教师要不断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自身综合文化素养,为践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不断努力。一方面,教师需要根据美术学科素养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以及个人素养,以身作则,为高中生做一个好榜样。在高中阶段的教育中,榜样对于高中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方式。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高中生的眼里,教师拥有一个良好的道德品质对高中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必须提高教师队伍的传统文化挖掘能力以及自身识别能力,这一点就要求美术教师具备良好人文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教师需要积极改变教学观念,增强对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并通过教学研究和交流等方式,逐渐提升自己的传统文化和人文教育渗透能力,学会利用高中美术鉴赏课堂中的素材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人文素材和人文精神引导高中生,不断推进高中生对高中美术的感性认识,实现高中美术作品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共同进步。

(二)深入挖掘教材,诠释文化内涵

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很是丰富,对于高中生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同时,高中美术鉴赏教材中也有着丰富的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因此,教师要不断深挖教材,将教材中的相关教学内容和中国传统文化充分融合在一起,使得二者可以相互促进,相互统一,共同促进高中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师在上高中美术课程之前,要明确美术鉴赏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目标、情感目标,不仅让高中生学会鉴赏美术作品,更重要的是让高中生感受到美术作品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从而推进高中生获得人文知识。课堂是教师引导高中生学习的重要载体和实践基地,高中生的大部分学习都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因此,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以及丰富的教学模式都是促进高中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途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拥有极为丰富的人文素材,教师可以通过向高中生讲述美术作品的绘画背景,让高中生了解作者的创作历程,学会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热爱大自然。高中美术教师可以先设立一个研究课题,然后组织高中生在课后搜集书籍、杂志、报纸和网络中的美术相关素材,让高中生在学习高中美术知识的同时,认识到其中蕴含的人文价值,帮助高中生提升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这种轻松愉悦的教学模式可以调动高中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充分感受高中美术鉴赏的乐趣。

例如,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欣赏、复制和积累经验。

一是通过鉴赏课,挖掘中国传统艺术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分析欣赏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例如,在美术鉴赏课上,运用梅、兰、竹、菊四君子传统文化的意蕴,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高尚品格。王勉的《墨梅图》及其著名的诗作《我家洗砚池头树,花开淡墨痕》得到赏析,使同学们不仅领略了水墨梅的野趣与傲人之美,而且认识到了诗人的高贵与纯真,让同学们在欣赏郑思潇的《磨憨图》时,感受到了磨憨的美。与此同时,也要理解作者为什么在画兰花时不画根土,既没有根也没有根据。作家表现了他高雅的情操、破土的情操、爱国的情操、对国家崩溃的愤怒。二是在国画写意课上,通过欣赏徐渭的油墨葡萄画、文正明的兰花画作等作品,让同学们对国画有一定的认识,并感受到其写意的独特艺术魅力。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创造传统文化,在笔墨舞蹈中感受中国艺术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三是在“情景交融”设计中,将苏州园林作为设计重点。上课前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学习苏州园林造景技术及细节的相关图文资料。课后,我上台和同学们进行了分组讨论。深入挖掘中国古典园林的精致与优雅。同学们运用借景、配景、分景等传统方法来设计校园一角,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和独特文化特色的校园景观。设计部分,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有中国元素的现代创意产品。通过对中国文化元素及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提炼,使学生理解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意蕴。

(三)开展案例教学,进行师生互动

案例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实际案例的方式对具体理论知识进行佐证和学习。教师运用以往的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只会扼杀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想象力,使得高中生无法养成自主思考的良好习惯。但是运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充分融入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既可以应用教材上提供的优秀案例,并积极寻找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切入点,也可以自主寻找教材中可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然后按照实际教学情况设计相关案例并进行教学。我国素质教育和新课改中有明确内容和要求,教师要围绕着高中生进行教学,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积极交流和沟通,避免“一言堂”现象的发生。教师在与高中生进行互动的时候要秉承着平等的原则,使得高中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由此,教师在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高中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相关讨论过程中,从而促进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

例如,指导学生学习与传统节日相关的生活艺术,制作工艺和独特的民族色彩年糕,引入端午节和中秋月饼文化,一起动手制作粽子和月饼盒的包装设计。教师还搜集整理了一些地方传统文化,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将这些文化艺术以特殊的节日、校园艺术节的形式带进校园,透过亲自接触及尝试,使学生爱上传统文化,并继承传统文化,还有就是教导学生如何学习传统文化,介绍更多有地方历史文化特色的博物馆与艺术展。我们国家的许多珍贵文物在这些博物馆展出。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有关文物的纪录片。假期时,同学应多参观艺术画廊、博物馆,近距离欣赏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创新教学体制,紧扣课外资源

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课改更新提出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教育,要求促进高中生全面综合发展,这就需要各学科教师一同努力,并且加强各学科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寻找各学科之间的契合点和融合点,实现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和多元化。经过认真的分析与研究,高中各学科的教材之中涉及中国传统文化内容最多的就是高中语文教材。所以,教师可以建立和语文学科之间的合作关系。美术与人们的生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如果只是在课堂上学习美术知识,那么学生得到的美术知识只会越来越有限。教师应该指导高中生学会认真观察周边事物,通过对生活中建筑物、雕像作品和风景等的观察,拉近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然之间的距离,不断陶冶高中生的艺术情操,调动高中生对大自然的热情。

例如,以2019年人教版美术第二单元中国美术鉴赏为例,高中生使用网络等搜集材料的手段,增加了高中生的美术知识储备,教师在讲解美术作品过程中要引导感知描述、分析评价作品,如传统山水画、中国书法、民间美术等,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魅力。

五、结论

党的十九大会议明确指出,要全面加强与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教育内容的结合程度,这一举措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因此,中学美术教育中,教师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综合运用各种欣赏手段,转变教学方法,融合传统文化,理解传统文化,解读欣赏经典,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高中生中华美术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数学大世界(2018年1期)2018-04-12 05:39:15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5:02:00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2:17:28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6:22:44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0:0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