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消逝的电波》舞剧赏析与评论

2020-07-12 07:12:34
河北画报 2020年18期
关键词:舞剧编导舞蹈

沈阳音乐学院研究生部

《永不消逝的电波》这个作品在名字上就让人思考舞剧所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以及如何去呈现,舞剧在开头以大屏幕播放的形式给人一种这不是一部舞剧而更像是一部电影,给观众别样的视觉感受马上有了在电影院看谍战片的感觉。在观众正津津有味地观看大屏幕时,舞台慢慢亮了起来,主演们随着灯光缓缓出现在观众面前,气氛庄严肃穆,屏幕在一个个的介绍主演身份,这种介绍方式是舞剧的一大亮点,也为之后人物的发展以及故事的走向作了一个大致的解释,让观众更好地去理解其中的情节。男女主演在一群打着黑伞的人群中奔走、交换情报,仿佛在那个年代每个人都有一个面具,而面具下的真实身份谁都不得而知。这些惊心动魄的剧情和美轮美奂的舞蹈场景把老、中、青三代人的目光牢牢抓住,让观众不仅是在观看一部作品,并且投入其中在脑海里飞速分析剧情,这样的好处便是让观众对剧情和画面不会转瞬即逝,而是念念不忘反复回想,舞剧的开头与结尾与舞剧主题紧扣充满戏剧性,这不仅仅是一个舞剧的成功,也对国人尤其是新时代的年轻人灌输了红色思想并深深地震撼了他们的心灵。让现代的人们在享受当前美好的同时,不要忘记那段岁月和在那岁月长河中不断奉献的英雄们。当前的舞剧在根植于中国历史文化之中去汲取丰厚的底蕴以及素材,并根据当前人民大众的喜好以及现代的文化潮流去创作既符合中国文化又受大众欢迎的作品。而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之所以能够受到观众的喜爱和欢迎,首先是整个舞剧的节奏非常紧凑,可以看出编导在构思、主题、框架中表达了对于谍战的感官与敬佩,并且故事人物集中场景与故事连贯完整,以及对于舞蹈艺术与文化底蕴最本真的追求,既抒发了舞蹈的韵味也尊重历史事实,让人看得淋漓尽致、扣人心悬,每个情节环环相扣入人心。编导在创作之初便抓住了舞剧的核心动机,通过理解与探究动机创作出新的动作语言与情节设计,从中可以感受到编导在基于自己的震撼与触动之下所迸发的对英雄的敬畏、对国家的期盼、对生命的敬畏,在有限的时间把故事完整地表现出来并没有一个画面是多余的,足以看出编导的能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除此之外,舞剧的舞美、道具、布景采用独特呈现方式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剧中女子群舞的舞段让人仿佛置身于老上海的巷子中,看着那些穿着旗袍拿着蒲扇柔情似水的女人们,是那么的让人感到宁静与温馨,这也和后面那惊心动魄的场景形成了鲜明对比,真正的绝望与黑暗往往是在经历过平静与美好后被打破的感觉,舞剧的服装道具完美还原了当时老上海的风土人情,黄包车、报童、旗袍以及老上海女人们所独有的韵味与魅力,这些种种细节的东西把上海那些仿佛已经逝去的情怀全部重现。当女演员穿上特定服装走出那种独属上海的优美步伐,再加上音乐那种隐隐压迫感和嘀嘀嘀的电报声,给人一种当前的美都是虚幻的,背后才是真正的厮杀,这一表现是非常符合当时的氛围的,所以当编导把这个环境完完全全地表现在观众面前时,那种直接的感受是最为震撼的。

在叙述故事的手段上编导采用了多空间并存、插叙、重组倒带的手段,给人一种虚虚实实又恍然大悟的感觉,巧妙地使各时空段有其各自风格并又互相过渡照应,使观众忍不住又去回味刚才的故事情节。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与电影版故事情节的选取有很大的出入,剧中从男女主演的感情线入手延伸出各支线交杂,沉重而缄默的舞剧以及紧凑复杂的剧情给编导和观众的压力是巨大的,但舞台上大屏幕的切换、可移动的布景、先进的舞美,投景幻灯、天幕效果使这部舞剧在写实的基础上多了许多意象上的视觉感,编导在心境的明暗转换上非常独到,前一秒舞台还是敌方角色独自在舞台上演绎着她复杂的心绪,后一秒马上变成了热闹的裁缝店里女人们相看旗袍的情境,像这种场景的转换既能给观众一个在压抑情绪下的喘息,也能表现出那时的大上海看似热闹喧嚣下的被掩盖的层层黑暗,这种舞台表现也将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场景,运用舞台虚拟手段描画得异常生动,反派角色在舞台上的独角戏,也给出了足够留白与时间给观众去揣摩舞剧的走向与反派的心思以及喘息的时间。这种像电影一样的表现方式也是我们现在舞剧作品中较新奇的一种创新,既有看舞剧的感受,也带着一些默剧的体验,虽是无声的表演,但演员的一个举手投足、眼神、表情足以让观众理解他们的表演与情节,这也为之后的舞剧编创甚至是舞蹈艺术上打开了新的思路。舞剧中的演员能力也是不可小觑的,不只在舞蹈能力上,还有表演能力和表情以及情感的爆发和控制力都非常强劲有力,把故事情节表演得淋漓尽致,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演员们互相交换情报时表情的迅速转换,仿佛那严肃的一面是观众的臆想与幻觉,以及男女主演在回到家时表情的逐渐缓和,互相无声的安慰与取暖,再是反面角色出现时男女主演和反派的较量、表面的镇定以及内心的不安这种复杂又对抗的表演,以及在反派找出了许多地下工作者并枪毙时,主演那强烈的愤恨不甘以及无能为力的情绪将观众的心紧紧抓住,这和敌对力量的得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反差,直直地刺进了观众的内心,也为结局埋下了伏笔,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靠的不仅是演员们的舞蹈能力,更多的是他们的发自内心的神态和内心变化,才使得这部舞剧的情感深入人心直触人性,而整个舞剧的故事情节不仅完整地诉说了在男女主人公身上发生的故事与爱情,从男女主演初相识的腼腆与羞涩,到互相依赖扶持共担发报重任,从战友情变成友情最后成为了爱情,这些点点滴滴的成长呈现出来并逐渐走进了观众的心里,其中剧中展现的舞剧创作核心我们民族历史的沉重和人性的思考,给观众带来了一场心灵与思想上的洗礼,每个配角身上的特点既有闪光点又不会喧宾夺主,人物之间相辅相成交织为一条条故事与线索,在对抗之中找到了一个和谐点,使故事变得更加丰满。

因为在现在舞剧作品中歌颂和重现最多的是前线抗敌的这种情节,此类情节通过服装、道具的还原以及演员和编导的表现更能烘托出当时那悲壮、震撼的情境,所以很少会选择讲到那些敌后工作者在传递每一份情报的艰辛,其中要描绘的细节之多是无法想象的,而能够完美展现更是一大难题,所以在观看这部舞剧作品时不禁让人内心一震,编导在这个时期去编创这个作品是非常有纪念和缅怀意义的,这个作品在时刻提醒我们不要忘记在那个民不聊生的时代还有这样一群人在为祖国牺牲奉献,甚至到死都没有留下姓名的那些无名英雄,那些不在战场却胜似战场的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是什么样的人在为之奋斗。从这部舞剧的故事发生地点在上海,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再加上是上海歌舞团呕心沥血之作,这些方面很明显地看出这个作品的诞生与意义是非同一般的,而编导能在众多红色题材的作品中开辟出不一样的道路,并把它表演得仿佛是昨日重现一般是令人所敬佩的,当然这其中演员所要学习的知识,以及模拟想象当时那些地下工作者的心境,这其中的艰辛是我们所无法想象的,而我国舞蹈作品也很需要这样既独特又有着中华民族精神的题材呈现在大众面前,让我们的作品多方向、多元化发展,也更多地向世界传达属于我们民族的故事与精神。所以这部在中国的土地上根植于中国文化下产生的舞蹈作品,是符合新时代文艺事业的发展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论述思想内涵、理论精髓、核心要义,也在实现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设的道路中添了一砖,并且作品的立场坚定、内容突出、题材恰当,为推动新时代的文艺事业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从近几年可以发现,中国舞蹈作品质量逐渐提高,但对于走向世界舞台并稳稳地站住脚跟还需要努力并在各方面去提升,这也是我们每一个舞蹈工作者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所应该努力的方向。当然中国这个有着独特的国情、文化、历史的大国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挖掘发现,这是其他国家所不能模仿的,所以在舞蹈作品中我们在推动创作的同时应认准我们的大方向,坚持创新根植于中华民族带给的我们骄傲和优越的资源自豪。我也在这部舞剧中感受到了英雄在真正成为一个英雄之前,也是一个普通人,他们也会有不安、恐惧和害怕,舞剧中男女主角表现出的彷徨、恐惧、不舍,让观众清晰地认识到英雄也有七情六欲,但这些都比不上他们心中的大义,他们有他们的责任,即便再不舍和心痛也要去完成他们该完成的任务,这就是我们尊敬的英雄。而从这部舞剧中也能感受到编导所要表达出的我们“红色文化”,并倡导我们的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在这部舞剧中我们重拾了那段战火纷飞、英雄四起的光辉岁月,这不仅是我们所不能遗忘的历史,也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是独属于我们的灵感之海,我们要随时代的进步而进步,用新的技术与科技去重现往日历史,让世人铭记中国的红色岁月。

猜你喜欢
舞剧编导舞蹈
百科全书舞剧
家教世界(2022年25期)2022-09-23 06:49:10
舞剧《瑞鹤图》剧照
艺术评论(2020年1期)2021-01-23 06:58:44
学舞蹈的男孩子
文苑(2020年8期)2020-09-09 09:30:34
冰上舞蹈搭档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进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2:38
舞蹈课
孩子(2019年10期)2019-11-22 08:06:01
早春舞动出的“DANCE-OPERA”——现代舞剧《早春二月》观后
歌剧(2017年4期)2017-05-17 04:06:51
论行进旗舞编导与舞蹈编导的区别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39:58
我和舞蹈
电视编导的机制创新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45期)2016-05-17 05:15:33